龙现明
-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Kartagener综合征一例
- 患者女性,40岁,因"咳嗽、胸闷30余年,加重伴下肢水肿2月"于2016年6月10日入院。患者30余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至当地医院呼吸科就诊,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近2月来患者感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双下肢中度水...
- 龙现明郭雨凡武剑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KARTAGENER综合征
- 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内眦采血器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内眦采血器,包括用于存储血液的储血管体,所述储血管体的下端连通有采血尖端,用于伸入内眦采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便于使用,采血时可省去助手的协助,并且便于保存,能防止污染。
- 龙现明龚艳宋骅武剑
- 长沙市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长沙市中老年人群(35~80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2008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本地中老年市民,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800人,进行问卷、体格、常规血生化,分析MS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长沙市中老年人群MS粗患病率为24.3%,其中男性27.9%,女性19.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按2000年长沙市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年龄构成比标化后,MS的患病率为24.4%,其中男性27.8%,女性21.9%(P〈0.01);各代谢异常及MS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194例诊断MS的患者中,除必备组分中心性肥胖外,具有2种代谢异常的80例,占MS患者的41.2%,其中以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最多见;具有3种代谢异常的78例,占MS患者的40.2%,其中以高TG血症+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最多见;具有4种代谢异常的36例,占MS患者的18.6%;增龄、男性、超重和(或)肥胖、高LDL—C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是长沙市中老年人群MS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中老年人群MS患病率及各代谢异常患病率已达较高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患病率可能进一步升高,应加强MS的早期诊断及综合防治。
- 陈进伟杨琳龙现明肖扬周智广凌光辉
- 关键词:中年人
- Survivin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及滑膜组织中表达研究
-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对照组、RA初发未治组、RA治疗有效组、RA难治组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及滑膜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表达水平差异,探讨Survivin与RA多药耐药的相关性。
方法:
...
- 龙现明
- 关键词:SURVIVIN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多药耐药
- 文献传递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根据出院时RDW值是否高于入院时将患者分为RDW升高组和非升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19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105例(53.57%)出院时RDW值高于入院时。与RDW非升高组比较,RDW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0.42±6.29比16.17±6.37),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35.24%比19.78%)、血流感染比例(32.38%比15.38%)、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32.38%比16.48%)均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 (mg/L):14.71±3.52比11.15±7.94〕、血肌酐〔SCr(μmol/L):128.0(74.0,263.5)比90.0(57.0,145.5)〕、PCT〔μg/L):3.45(2.39,6.64)比2.35(0.56,3.54)〕、乳酸(mmol/L:3.40±1.72比2.70±1.61)均明显升高,血细胞比容(Hct:0.357±0.128比0.437±0.143)、血红蛋白〔Hb(g/L):103.60±22.63比115.67±28.4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3.37±87.29比191.43±87.65〕、白蛋白〔Alb(g/L):28.15±5.72比35.51±5.91〕、总胆固醇〔TC(mmol/L):2.43±1.12比3.05±1.55〕、肾小球滤过率〔eGFR(mL·min-1·1.73 m-2):82.02±63.90比125.46±83.47〕、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29.69±60.61比264.21±74.78〕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7.0(12.0,21.7)比11.0(7.0,18.0)〕,28 d和90 d病死率明显升高(57.14%比36.26%,62.86
- 龚艳龙现明金钧杨新静付建红黄芳黄坚郭强王俊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脓毒症病死率
- PBL教学法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名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各25名,比较两组学员风湿免疫科知识掌握程度,沟通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等。结果:PBL教学组住院医师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PBL教学组住院医师沟通协作、自主学习、文献检索、临床思维等能力评分均较传统教学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升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能力。
- 龙现明龚艳
- 关键词:风湿免疫病PBL教学模式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2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的免疫球蛋白样转录物2(ILT2)表达水平和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及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24名,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和ILT2+NK、ILT2+NKT细胞的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随访其中6例SLE合并感染患者,观察感染控制后ILT2+NKT细胞的水平的变化。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数据。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NKT细胞比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1.5±1.7)%与(2.5±1.2)%,t=2.54,P=0.013]。SLE患者的ILT2+NKT细胞的比率显著增加[(70±17)%与(54±20)%,t=3.43,P=0.001]。ILT2+NKT细胞的比率与SLEDAI(r=0.28,P=0.046)、血清肌酐(r=0.30,P=0.031)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2,P=0.022)。存在感染或感染病史的SLE患者ILT2+NK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感染的SLE患者[(79.2±12.4)%与(65.1±1.0)%,t=2.84,P=0.007]。6例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经过治疗后,复测外周血ILT2+NKT细胞较治疗前下降[(85±7)%与(69±6)%,t=3.45,P=0.001]。结论SLE患者NKT细胞的ILT2高表达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感染有关。
- 陈凝龙现明林滇恬刘剑雯兰三荣高飞严青
- 关键词:自然杀伤T细胞
- 血清B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
- 目的:测定SLE患者血清中B因子水平,探讨B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78例SLE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用散浊比色法检测78例SLE患者及4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B因子...
- 龙现明武剑郭雨凡
- 皮肌炎合并Bazin硬红斑1例
- 2022年
- Bazin硬红斑又称为硬结性皮肤结核, 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外结核, 其皮损表现往往复杂多变, 尤其是合并皮肌炎者更为少见, 且单从皮疹入手有时较难鉴别, 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研究报道1例以皮疹-肌酶升高-皮肤肿块为临床特点, 皮肤病理缺乏典型干酪样坏死表现且入院后查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为阴性的女性患者, 最终应用GeneXpert对皮损部位进行病原学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 龙现明张晓萍徐蓉武剑
- 关键词:皮肌炎皮肤结核
- 血清B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B因子水平,探讨B因子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78例SLE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用散浊比色法检测78例SLE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B因子水平,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将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和SLE稳定组,分析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B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SLE患者间的B因子水平差异;比较SLE活动组与SLE稳定组间B因子水平和其他实验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同时对B因子与其他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血清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7.13±8.98) mg/dl vs(36.73±5.47) mg/dl,t=7.4,P<0.01],SLE组中病情活动组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病情稳定组[(21.70±7.41) mg/dl vs(35.80±8.89) mg/dl,t=7.63,P<0.01],SLE组B因子与C3、C4呈正相关(P<0.01),与CRP、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ESR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B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检测BF水平对SLE的诊断及疾病的活动性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 龙现明龚艳武剑郭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