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艳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9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水产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渔业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养殖
  • 2篇英文
  • 2篇渔药
  • 2篇渔药管理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动物
  • 2篇疾病
  • 1篇氮污染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源
  • 1篇动物源性
  • 1篇动物源性食品
  • 1篇毒剂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养鱼
  • 1篇养殖过程
  • 1篇野生

机构

  • 12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杭州市农业局

作者

  • 12篇杨先乐
  • 12篇黄艳平
  • 4篇湛嘉
  • 2篇吴小兰
  • 2篇陈少鹏
  • 2篇瞿小英
  • 1篇薛仁宇
  • 1篇薛晖
  • 1篇杨勇
  • 1篇胡鲲
  • 1篇郑卫东
  • 1篇张庆华
  • 1篇赵艳丽
  • 1篇李正
  • 1篇黄景
  • 1篇赵期中
  • 1篇黄俊海
  • 1篇林茂
  • 1篇钱炳俊

传媒

  • 4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科学养鱼
  • 2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海洋渔业
  • 1篇内陆水产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产动物疾病控制的研究和进展被引量:27
2004年
黄艳平杨先乐湛嘉吴小兰
关键词:水产动物疾病
贝尼登虫及其危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贝尼登虫(Benedenia)隶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单殖目分室科贝尼登亚科,因其分布范围广,繁殖速度快,传染程度严重,对宿主的专一性不强,以及较强的致病性,贝尼登虫病已成为海水养殖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1998年福建宁德地区因贝尼登虫病暴发流行,大黄鱼的自然感染率达70%以上,死亡率达30~40%,最高可达90%以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甚至超过细菌性疾病.本文对贝尼登虫及其危害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介绍,旨在为控制该病蔓延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艳平杨先乐湛嘉吴小兰
关键词:寄生虫病繁殖习性
丁香酚对大黄鱼麻醉效果的研究被引量:89
2002年
赵艳丽杨先乐黄艳平吴寅
关键词:丁香酚大黄鱼麻醉效果麻醉剂
海水观赏鱼在运输与养殖过程中的用药被引量:2
2003年
陈少鹏杨先乐黄艳平梁程超
关键词:海水观赏鱼养殖过程用药技术引种消毒剂
化肥养鱼的负面作用及其对策
2002年
黄艳平杨先乐
关键词:化肥鱼养殖水域氮污染
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物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6
2002年
有机磷农药是人类最早合成而且仍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高效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早期发展的大部分是高效高毒品种,如毒死蜱、甲拌磷乐果、对硫磷、甲胺磷等,而后逐步发展了许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品种,如乐果、马拉硫磷、二嗪磷、敌百虫和杀螟松等,成为农药的一大家族[1,2].
杨先乐湛嘉黄艳平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毒性水生生物联合毒性效应环境监控
我国渔药管理工作刍议(上)被引量:4
2002年
杨先乐黄艳平
关键词:渔药管理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上的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湛嘉杨先乐黄艳平钱炳俊
关键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水产动物疾病诊断
大鲵野生亲代与人工繁育子二代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英文)被引量:7
2003年
用15个能稳定扩增的随机引物对大鲵亲代与子二代各7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大鲵人工繁育子二代与野生亲代群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度,其平均值为0.9515,这说明子二代群体在基因型上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鲵亲代与子二代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7和0.0166,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7和0.078,经t检验差异均极显著(P<0.01),这说明大鲵子二代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亲代,因此必须加强谱系建立与繁育管理。
林茂黄景李正杨先乐黄俊海郑卫东黄艳平薛晖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DNA
4℃平衡时间对PCK细胞低温保存的影响(英文)
2003年
主要阐述了在以二甲亚砜为抗冻剂,不同的4℃平衡时间对PCK细胞低温保存的影响。把第24代PCK细胞悬浮于含10%二甲亚砜(DMSO)的冻存保护液,置于4℃冰箱,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取出细胞,重新培养,用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的贴壁率及生长的影响。将19代PCK细胞,按40min、1h、2h三种不同的4℃平衡时间进行-700℃冻存,再以较低的细胞密度(2×10~4个/mL)复苏细胞,用以研究不同的平衡时间对细胞冻存的复苏率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长时间放置在4℃,DMSO的毒副作用明显,不利于细胞的生长。同直接传代的细胞相比,放置24h以上明显影响细胞的贴壁率及单层形成时间。在PCK细胞的-70℃保存中,4℃下平衡40min,DMSO不能对细胞形成充分的保护,细胞碎片较多;平衡2h以上,DMSO有影响了细胞对低温伤害的抵御能力,同样不利于细胞的冻存;平衡1h,细胞复苏及生长情况最佳。
陈少鹏杨先乐瞿小英黄艳平芮行知
关键词:细胞培养抗冻剂复苏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