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淡色库蚊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库蚊
  • 1篇毒饵
  • 1篇一次性使用医...
  • 1篇医疗用
  • 1篇腮腺炎
  • 1篇三带喙库蚊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杀菌灯
  • 1篇杀灭
  • 1篇鼠类
  • 1篇鼠类种群
  • 1篇鼠密度
  • 1篇鼠种
  • 1篇鼠种构成
  • 1篇中心城
  • 1篇中心城区

机构

  • 5篇安康市疾病预...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作者

  • 8篇马小明
  • 6篇周以军
  • 6篇刘平
  • 3篇原凌云
  • 3篇钟木兰
  • 2篇万春阁
  • 2篇周玲
  • 2篇张永英
  • 1篇蒋定康
  • 1篇杨俊锋
  • 1篇王江
  • 1篇王治安
  • 1篇夏玉珍
  • 1篇吴剑萍
  • 1篇吕文
  • 1篇王志安

传媒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安康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及防制对策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掌握安康市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研究防制对策。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24h死亡率;采用半数致死浓度(LC50)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8种杀虫剂的LC50。结果依据区分剂量抗性评价标准,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溴氰菊酯均属抗性群体。LC50测定结果显示,安康市淡色库蚊对DDT、敌敌畏、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58110、0.40 039、0.02 345、0.01 088、0.0 049、0.00 559、0.00 277、0.23 460mg/L,与实验室敏感试虫比较,安康市淡色库蚊各药物的抗药性均高过敏感试虫,抗性在2.49~14.33倍之间,其中以溴氰菊酯相差最大(14.33倍)。抗性等级溴氰菊酯为中抗,其余药物为低抗。结论蚊虫抗药性的产生与长期、大量、乱用杀虫剂密切相关,在蚊虫防制中要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提倡综合防制,以减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
周以军刘平原凌云马小明吕文
关键词:淡色库蚊杀虫剂抗药性
2010与2012年安康中心城区蚊类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康中心城区2010与2012年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制订蚊类综合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与2012年4~10月在不同的孳生场所采用诱蚊灯法,将捕获的蚊类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7种,其中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5.33%、35.75%、9.42%、4.95%、4.49%,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010与2012年蚊类季节消长趋势基本相同,4月初开始出现,密度高峰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上旬为密度最高峰,从8月上旬~10月底蚊类季节消长曲线基本呈下降趋势;以医院、畜圈棚的蚊类密度最高,分别为3.82、3.39只/灯.h;2012年与2010年相比,2012年每旬密度都较低;2010年、2012年蚊类种群不同季节、不同孳生场所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康中心城区蚊虫密度仍较高,应进一步建立以孳生地治理为主,辅以生物、物理、化学防制的综合防制措施体系。长期、连续、系统地开展蚊类监测和灭蚊药品抗性试验,为预防控制蚊类和蚊传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刘平周以军原凌云张永英马小明蒋定康杨俊锋
关键词:蚊类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
安康城区媒介生物季节消长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预防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分别以人工小时法、笼诱法、粘捕法和夹日法调查蚊、蝇、蜚蠊、鼠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调查发现蚊虫有4属6种,骚扰阿蚊为主要优势种(占41.06%),其次为中华按蚊(占19.69%)和三带喙库蚊(占17.48%);8月下旬为全年蚊密度高峰期;蝇类有2科8属8种,市蝇为优势种(占48.68%),其次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6.78%、9.55%和4.84%,7月为全年蝇密度高峰期;蜚蠊有2科2属2种,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1.42%和48.58%,11月为全年密度最高峰期;鼠类有1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90.34%),其次是小家鼠(6.90%),鼠密度最高月份为9-10月。结论安康城区媒介生物的密度较高,建议政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将媒介生物的密度降至国家卫生城市控制标准,有效预防控制媒介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刘平周以军王治安原凌云马小明张永英
关键词:媒介生物
1996~2005年安康市HIV/AIDS监测与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了解安康市10年来HIV/AIDS监测与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康市1997-2005年HIV/AIDS监测资料和1996~2005年HIV/AIDS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艾滋病监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各类人群中共监测37985人.检出阳性49份其中AIDS患者16例.死亡14例。年龄分布以18-49岁为主,占91.84%。男性32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1:0.53。农民36例占73.47%。以有偿供血为主要感染途径。结论:安康市有偿供血感染途径,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规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有偿供血感染病例逐渐下降.而性传播、静脉吸毒将是主要途径。防控的关键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干预和减少高危行为.推广使用安全套.规范STD诊疗等。
周以军钟木兰周玲闫小兰万春阁马小明
关键词:HIV流行病学
安康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2005年
为了了解安康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对物体表面、室内空气、紫外线杀菌灯、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物体表面、使用中毒液、空气、紫外线、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69%、89.60%40.94%、96.28%、97.24%。室内空气超标率为59.06%,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出现显著差异(X2=69.59,P<0.01)。结论,安康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一定差距,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不平衡,需要加强管理监督。
刘平周以军夏玉珍吴剑萍王江马小明钟木兰
关键词:消毒质量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超标率紫外线杀菌灯不平衡
安康市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鼠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灭鼠防病、防鼠害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采用夹夜法,每季度调查1次,在季初的1个月内完成。结果共布鼠夹3 549有效夹次,捕鼠2科3亚科6属11种479只,密度13.89%;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第三季度密度最高;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鼠密度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秋末至次年春季(10-4月)加强灭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平马小明王志安
关键词:鼠类种群鼠种构成鼠密度
安康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4-2005年疫情网络上报腮腺炎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作疫情分析。结果:2005年发病率较2004年明显提高,X2=193.83 P<0.01,发病时间集中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以学生为主,年龄集中在3-15岁,占87.44%,男女比例为1:0.6。结论:发病率较高主要与人群免疫力水平低有关,而注射腮腺炎疫苗为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社会进步和疾病预防控制快速发展的今天,应将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预防纳入计划免疫范围。
周以军周玲钟木兰万春阁闫小兰马小明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免疫力
4种灭鼠毒饵灭鼠效果评价报告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为了解灭鼠毒饵对鼠类的杀灭效果,指导有害生物防制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0.0 375%杀鼠迷毒饵、0.005%溴敌隆葵瓜子、0.005%溴敌隆三合一毒饵及0.005%溴敌隆油葵4种灭鼠毒饵,均由正规厂家生产及消杀服务队提供。以安康市白河县选择不同区域同一环境类型的4所中心卫生院为试验现场。每个毒饵盒装15g毒饵,连续投补5d。投药前后10d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结果 4种毒饵灭鼠总效率为86.76%,毒饵各自的杀灭下降率在81.82%~90.63%。结论 4种灭鼠毒饵均有良好的灭鼠效果,可在白河县大面积推广使用。
洪昌武段维林马小明刘平
关键词:灭鼠毒饵杀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