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峰雪

作品数:91 被引量:1,53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篇土壤
  • 15篇气候
  • 13篇生态系统
  • 12篇气候变化
  • 10篇荒漠
  • 9篇植被
  • 9篇水分
  • 9篇绿洲
  • 8篇植物
  • 8篇干旱
  • 7篇陆地生态
  • 6篇施肥
  • 6篇利用效率
  • 6篇陆地生态系统
  • 6篇降水
  • 5篇冬小麦
  • 5篇盐渍化
  • 5篇沙漠腹地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机构

  • 60篇中国农业科学...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1篇新疆大学
  • 7篇西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6篇新疆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91篇顾峰雪
  • 28篇张远东
  • 24篇郭瑞
  • 18篇潘晓玲
  • 15篇郝卫平
  • 12篇刘世荣
  • 12篇黄玫
  • 12篇梅旭荣
  • 11篇钟秀丽
  • 10篇李昊儒
  • 10篇刘琪
  • 8篇毛丽丽
  • 7篇龚道枝
  • 7篇夏旭
  • 6篇张林静
  • 6篇李洁
  • 6篇文启凯
  • 6篇潘伯荣
  • 6篇刘晓英
  • 5篇于贵瑞

传媒

  • 20篇生态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农业环境与发...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展望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Acta B...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3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殖户环保技术应用补贴标准与方法的初步分析
2011年
通过合理的补贴推行环保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显著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农户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环保技术应用现状、养殖业补贴现状与补贴意愿等。结果表明,基建环节是补贴的关键节点;应用效果是环保饲料和药剂得以推广的重要驱动因素;技术指导是重要的补贴方式,而现金和实物则作为辅助的手段。依据成本收益分析,并结合补贴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价格补贴主要在基建环节,政府需要将基建的投入全部补贴给农户,才有利于某项环保技术的应用。本研究将为政府制定农业补贴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顾峰雪郝卫平罗良国郭瑞郭子锋黄宏坤
关键词:环保技术补贴标准
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被引量:10
2019年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单位,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一块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量化其森林生态系统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净初级生产力)对县域生态系统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基于CEVSA2(carbon exchange between vegetation,soil and atmosphere 2)模型模拟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NPP,并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神农架站观测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进行验证,进而分析其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为628. 27 g/m2(以C计),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较低、东部以及周边较高,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②1981—2015年神农架林区年均NPP的增长速率为2. 58 g/(m2·a)(R2=0. 65,P<0. 001);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发现,1998年前后是NPP增长速率变化的突变点,虽然1998年前后两个时段NPP均呈上升趋势,但1999—2015年NPP增长率较1981—1998年下降了7. 01%;从空间上来看,林区中部和北部NPP增长率〔4~6 g/(m2·a)〕相对较高,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NPP呈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在-3~0 g/(m2·a)之间.③神农架林区NPP年际变化与年均温、总辐射年际变化均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呈负相关,其中年均温年际变化对NPP年际变化的解释率最高,为43%(P<0. 01);在空间尺度上,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约67. 83%区域的NPP年际变化由年均温年际变化控制,主要分布在林区中部和东南部,可见年均温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NPP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敏姚顽强任小丽张黎徐文婷徐文婷顾峰雪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气候因子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关键过程的机理模拟及其与通量观测的比较研究
数据与模型的结合可以提高大尺度模型的模拟效果,从而为准确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格局,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研究在CEVSA模型基础上,发展建立了CEVSA2模型。以通量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站点的生...
顾峰雪
配方施肥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方施肥机,包括:被动式注肥系统,其进水端设置于水肥灌溉系统主泵站之后,出肥端设置于灌溉系统主管道水流方向下游;注肥系统包括文丘里注肥器和配方肥料选择器。本发明配方肥料选择器利用常闭三通液压阀原理,将常闭...
郝卫平毛丽丽梅旭荣龚道枝李昊儒刘琪顾峰雪郭瑞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水分盈亏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1
2025年
深入理解气候和植被变化对区域水分盈亏的影响,可以为该地区的农田水分管理、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该研究将水分盈亏指数(water surplus and deficit index,WSDI)定义为有效降水与蒸散耗水的比值,基于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计算了2001—2023年黄土高原不同季节的水分盈亏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了水分盈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23年黄土高原水分盈亏在年尺度上表现为紧平衡的状态,多年平均WSDI为1.1,年均降水量为441 mm,而植被的蒸散耗水达到353 mm。WSDI在不同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水分亏缺最严重,其次是春季,而夏、秋两季水分表现为盈余状态。2)2001—2023年有效降水和蒸散均表现为增长趋势,由于蒸散的增长高于有效降水,使得WSDI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呈现下降趋势,在夏季最明显。在空间上,WSDI在年尺度上有91%的站点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尤其是夏季下降趋势显著。不同植被类型WSDI变化不同,春季草地WSDI下降最快,夏季灌丛WSDI变化最显著,秋冬季变化率较小,灌丛和农田下降相对明显。3)气温、降水和植被变化对WSDI的影响存在复杂非线性关系,降水变化对黄土高原WSDI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且贡献程度最大;但夏季植被生产力的升高对WSDI变化的贡献最大。
孙玮周子朝孙东宝顾峰雪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分盈亏有效降水蒸散
不同水分条件下优良冬小麦旱地品种与水地品种的性状比较
2025年
研究分析优良冬小麦旱地品种与水地品种之间生物量、产量与生理性状的差异,可为水地品种抗旱性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研究选取优良旱地品种‘晋麦47’与优良水地品种‘石家庄8号’开展对比研究,设置雨养和补充灌溉两种水分处理,连续3a开展田间群体试验,比较群体产量表现;利用防雨棚开展盆栽实验,进行拔节期干旱胁迫处理,比较分析干旱胁迫期间单株生物量变化以及单株籽粒产量,同时监测光合速率,研究品种间气孔调节、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调节以及抗氧化系统活性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1)雨养条件下,‘晋麦47’产量显著高于‘石家庄8号’;补充灌溉条件下,‘晋麦47’与‘石家庄8号’产量相当,但‘晋麦47’在生育期内降水量较大的年份会出现倒伏,从而大幅减产,产量显著低于‘石家庄8号’。(2)拔节期持续20d的干旱胁迫期间,‘晋麦47’生物量积累低于‘石家庄8号’,但最终籽粒产量显著高于‘石家庄8号’,胁迫第8天净光合速率低于‘石家庄8号’,复水后第3天,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石家庄8号,表明胁迫解除后恢复力高于‘石家庄8号’。(3)胁迫5d、10d、15d,两品种之间气孔导度和叶片渗透势均较对照下降,但是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胁迫第15天,两品种的膜离子渗漏率显著升高,‘石家庄8号’上升幅度显著大于‘晋麦47’,表明‘晋麦47’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细胞膜稳定性较高。(4)干旱胁迫下SOD、POD和CAT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升高,但两品种间P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晋麦47’的SOD活性显著高于‘石家庄8号’,表明SOD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晋麦47’膜稳定性调节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由此可见,优良旱地品种‘晋麦47’在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度干旱胁迫下,降低净光合速率,加强抗氧化能力以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在胁迫解除后恢复力较强,因而胁迫期间生物量
王桢钊张欣莹刘恩科刘恩科郭瑞顾峰雪钟秀丽
关键词:冬小麦抗旱性
西南高山地区土壤异养呼吸时空动态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异养呼吸是陆地和大气之间的重要通量,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西南高山地区是响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区域,研究西南高山地区土壤异养呼吸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评估区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系统模型(CEVSA)模型估算了1954—2010年西南高山地区土壤异养呼吸(HR)的时空变化,分析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年平均异养呼吸量为422 g C.m-.2a-1,在空间分布上,HR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与年平均温度(r=0.721,P<0.01)、年降水量(r=0.564,P<0.01)均显著正相关;(2)在时间尺度上,西南高山地区1954—2010年HR总量增加趋势显著(P<0.05),变化范围为197—251 Tg C/a,平均每年增加0.710 TgC,其中主要植被类型草地、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均增加趋势显著(P<0.01),增加速度分别为1.621、1.496和1.055g C.m-2.a-2。(3)土壤HR的年际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且西北部高海拔地区较东南部低海拔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主要植被类型温度敏感系数Q10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2.35)、常绿针叶林(2.34)、常绿阔叶林(1.93)。
张远东庞瑞顾峰雪刘世荣
关键词:气候变化
西南亚高山森林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水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国内曾有许多研究认为,长江上游亚高山地区的森林具有增加流域年径流量的作用,所以多年来一直以此来指导该区域的森林恢复与经营实践。将以往的径流场和集水区的观测数据结合起来,应用加权平均插值方法,建立了森林采伐后产水量变化的时间序列;使用SEBAL模型、液流测定结果和水量平衡方程,根据以往研究结果,计算了各森林植被类型的年蒸散量和年产水量。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亚高山老龄暗针叶林蒸散低,具有较高的产水量;老龄林采伐后产水量增加,但随着次生植被的快速恢复,产水量增加的持续时间很短,6a后即恢复到原有水平;之后伴随着演替进入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人工云杉林阶段,产水量会进一步下降并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会持续百年以上。以往研究中该区森林可以增加年径流量的结论,只适用于其所研究的老龄暗针叶林,不适用于原始林采伐后恢复起来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营造的云杉林。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占主导的区域,森林覆盖率增加导致产水量减少,人工林减少尤甚。为深入认识西南亚高山森林的生态水文功能,应采用配对集水区试验长期观测研究,才能为亚高山森林的恢复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张远东刘世荣顾峰雪
关键词:森林采伐产水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4
2000年
在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利用矿化度为 4~ 5g/L的地下咸水灌溉 ,在风沙土上建立了人工绿地。对流沙和人工绿地中微生物三大类群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显示 :流沙上微生物数量很少 ,人工绿地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 ;种植时间相同而植被类型不同的样地中的微生物数量有差异 ;微生物的组成中 ,细菌占绝大多数 ,达微生物总数的 90 %以上 ,其次是放线菌 ,真菌数量最少 ;表层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下层。人工绿地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说明风沙土已逐步向具有一定肥力水平的土壤方向演变。
顾峰雪文启凯潘伯荣杨玉锁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改良沙漠治理
基于水量供需平衡的安徽省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被引量:5
2021年
在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状况下,构建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是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旱灾频发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对于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降水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洪涝和干旱频繁发生,农作物的生产力稳定性差。以淮河和长江为界,将安徽省划分为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区,系统分析了安徽省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时空特征、种植结构的现状和变化,分析了不同区域农作物生产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特征。在此基础上,为从区域上均衡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出了适应不同区域水资源供给特征的适水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李威顾峰雪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