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继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统筹
  • 2篇统筹城乡
  • 2篇农村
  • 2篇民生
  • 2篇基础设施
  • 2篇城乡
  • 1篇电力
  • 1篇电力设施
  • 1篇电视
  • 1篇鼎立
  • 1篇动机
  • 1篇新农村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环境
  • 1篇运输设施
  • 1篇政府
  • 1篇政体
  • 1篇直辖市
  • 1篇执政
  • 1篇执政为民

机构

  • 10篇重庆市发展和...

作者

  • 10篇陈继红
  • 3篇刘强
  • 1篇胡华文
  • 1篇吴极
  • 1篇张洪波
  • 1篇傅倩倩
  • 1篇黄娅

传媒

  • 10篇重庆经济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推进重庆国有经济布局及结构调整
2005年
重庆直辖以后,紧紧抓住三大历史机遇,围绕四大战略任务,积极构建国有经济布局及结构调整的市场推动机制,合理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进一步增强了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推动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垄断行业改革滞缓、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偏紧等问题,
刘强胡华文陈继红张洪波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垄断行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动机
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几个重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2011年
2010年8月,重庆市启动了全国最大规模的户籍制度改革,打响了民生工程的攻坚战,力图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取得突破。改革启动以来,总体进展规范有序,转户数.量快速上升,得到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对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怀疑观点,
陈继红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民生工程统筹城乡
“十一五”重庆国有企业改革重点
2005年
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历时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已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涉入“深水区”,进入破难攻坚阶段,触及到改革的核心。在2005年7月12日召开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上,曾培炎副总理提出,要把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对于重庆市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十一五”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显现期,应选准重点突破方向,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刘强陈继红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资产质量产权关系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助推统筹城乡发展
2011年
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多来,重庆把握机遇,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土地集约利用三条主线,大力推进改革试验,启动了户籍、土地管理和使用、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农村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探索改革,取得了统筹城乡制度建设的初步成果。在改革过程中,重庆市充分发挥财政托底功能,加大涉农投入力度、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有效促进社会公平、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
陈继红傅倩倩黄娅
关键词:公共财政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土地集约利用
实现重庆发展新突破的思考
2006年
一、实施直辖牌战略的总体思路 (一)重庆未来发展定位:中国四大核心带动城市之一。目前,在我国沿海已经形成了三个核心带动城市。南方城市群中,深圳经济特区起着核心带动作用;东部城市群的核心带动城市是上海;在北方,国家确定以天津滨海新区来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西部目前的格局是重庆、成都、西安三足鼎立,事实上的核心带动城市尚未形成。通过实施直辖牌战略,将重庆发展成为西部的核心带动城市。
陈继红
关键词:城市群三足鼎立
新形势下改善重庆投融资环境的思路与对策被引量:1
2006年
直辖以来,重庆市的投融资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因此,要高度认识新形势下改善重庆投融资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结合重庆打“直辖”牌,加快完善投融资的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为实现重庆未来发展目标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继红
关键词:投融资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环境建设执政为民行政环境市场环境
对重庆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
2005年
重庆直辖以来,随着主城九区城镇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也愈来愈强。目前,主城九区480多万城镇居民,日产生活垃圾3000多吨,提高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效率,及时“快捷、清洁、环保”地将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和直辖市形象,是各级政府实践先进性、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体现。
刘强陈继红
关键词:生活垃圾主城区居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直辖市市民
构建重庆农村经济发展机制的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加强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青年论坛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全市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前沿。最近召开的第16次中青年暨2006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会,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真知灼见,这里选登两篇有关建设新农村的思考文章,以飨读者。 今后,将专门开辟《中青年论坛》栏目,陆续刊载有关研究文章。
陈继红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青年论坛青年人才论坛会中青年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与思路
2008年
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
陈继红吴极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实事求是计划经济
对加大重庆市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思考
2005年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硬件,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施、电力设施、通讯设施和文教、卫生及广播电影电视设施等。直辖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直辖、三峡工程、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在投资方向上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了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1997年至2002年,重庆市农村基础设施总投资六年共计304.65亿元,平均每年投资50.78亿元,为直辖前1996年7.5亿元的6.8倍。其中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131.3亿元.占43.1%,重点投向了重庆市农村道路、农村电网、农村教育、农村卫生以及农村文化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使重庆市农村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02年底,区县公路通车里程由直辖前的26892公里增加到30673公里,解决了65个乡不通公路问题;全市共拥有乡村电站660个,
陈继红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发展交通运输设施广播电影电视公路通车里程电力设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