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 作品数:40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水利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进展 总结主动脉夹层腔内技术治疗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并结合笔者的体会,对提高腔内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主问题作一述评,认为对于夹层破口邻近主动脉弓主要分支、或近段扭曲打折等应采取拓展近段锚钉段的方法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拓展... 肖占祥 陈浩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腔内手术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进行原位开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8年1月10例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TEVAR)的资料,其中5例胸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在覆膜支架封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利用打磨过的导丝硬头进行穿刺破膜、球囊扩张,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路。结果9例开窗成功,1例胸主动脉瘤开窗失败,改行烟囱支架植入。开窗成功的9例术后随访13~53(29.8±16.1)月,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无内漏发生。结论利用穿刺破膜技术行原位开窗的技术简单,经济,有效,适用于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陈浩 肖占祥 戚悠飞 曾朝凡 刘飒华 张文波 李振振 吴鸿飞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快速重建肢体血运 :探讨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在治疗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临时血管内转流管治疗的病例.结果:本组5例病人、9条肢体受损血管(伴骨折3例、肿瘤切除手术2例).8条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动脉5条、静脉... 肖占祥 戚悠飞 曾昭凡 岳劼 李振振 刘飒华 陈浩 吴鸿飞关键词:血管损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4年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AA)的首选治疗。髂支闭塞(ILO)是EVAR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其处理存在很多难点。因此,本文探讨EVAR术后ILO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8月—2022年8月间14例EVAR术后发生ILO的病例资料。以同期435例无ILO的EVAR病例作为对照,分析EVAR术后发生ILO危险因素。结果:14例患者行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183.9±32.6)min,术中出血量(187.1±70.2)mL。10例经杂交手术取栓恢复腔内血流,2例杂交手术失败后行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2例采用吸栓导管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恢复腔内血流。清除髂支内血栓后,对髂支及远端髂外动脉(EIA)残余狭窄性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所有患者未再发下肢缺血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EIA起始端直径(P=0.045)、髂动脉扭曲≥60°(P=0.003)、髂动脉狭窄≥50%(P=0.007)、髂支远端锚定于EIA(P=0.015)、髂支远端放大率≥15%(P=0.028)等因素与EVAR术后ILO的发生有关。结论: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是EVAR术后ILO的首选治疗。关注ILO的危险因素,并在EVAR方案设计和操作时积极预防。 戚悠飞 王惠暄 刘飒华 陈浩 张文波 吴鸿飞 刘震东 许语阳 肖占祥 李振振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并十二指肠瘘一例 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男,74岁,因“呕血伴发热10h”2012年7月1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年。入院后查体:体温38.9℃,呼吸29次/min,心率102次/min,血压168/82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于脐上方可及一搏动性肿块,压痛明显,肠呜音5次/min。查血常规:红细胞2.6×10^9/L,札红蛋白76g/L,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 陈浩 肖占祥 戚悠飞 曾昭凡 李振振 刘飒华关键词:十二指肠瘘 腹主动脉瘤 高血压病史 搏动性肿块 心肺听诊 入院后 弹力蛋白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弹力蛋白原(tropoela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表达、tropoelastin mRNA和弹性蛋白与弹力纤维水平,探讨tropoelastin基因SNPs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关系。方法:留取96例AD患者(AD组)和95例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和主动脉组织标本,提取外周血DNA,应用MassARRAY技术进行tropoelastin基因SNPs检测,并构建单体型;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主动脉中膜层tropoelastin mRNA和弹性蛋白的表达;采用EVG(Elastin Van Gie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管形态和壁弹力纤维的分布。比较tropoelastin基因各SNPs位点基因型和单体型在两组间频率的分布,以及tropoelastin m RNA、弹性蛋白和弹力纤维在两组中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共检测tropoelastin基因SNPs位点7个,5个位点呈多态性,其中rs2071307(G/A)、rs34945509(C/T)和rs17855988(G/C)位点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SNP位点[rs2071307(G/A)、rs34945509(C/T)和rs17855988(G/C)]的单体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AD组主动脉中膜层tropoelastin m RNA和弹性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EVG染色可见AD组主动脉中膜层撕裂,弹力纤维破碎、断裂,且排列不规则;而对照组主动脉中膜层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弹力纤维排列紧密、有序。结论:Tropoelastin基因rs2071307(G/A)、rs34945509(C/T)、rs17855988(G/C)位点的多态性改变可能最终会影响弹力纤维的合成,并有可能在A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戚悠飞 舒畅 刘飒华 陈浩 张文波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弹性蛋白 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26例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应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间对26例中/高危APE患者行肺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经股总静脉或颈内静脉入路,行肺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导管导丝插入血栓内部,旋转猪尾导管以碎解血栓、同时灌注尿激酶溶栓,必要时可采用球囊辅助碎栓.结果 26例患者肺动脉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肺动脉造影显示2例肺动脉主干及13例左或右肺动脉干完全开通,6例大部分开通,5例肺叶动脉部分开通.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由术前(42 ±7) mmHg降至术后(34±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1);动脉PaO2由术前(61 ±5) mmHg升至术后(8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1,P<0.01).基本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4例.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80.7%,随访时间(16±3)个月,无死亡及复发病例,3例遗留轻度肺动脉高压,无不良出血事件.结论 应用介入方法治疗中/高危APE可以迅速恢复肺灌注量,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全身情况,降低死亡率;并可减少出血、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le dysfunction,RVD)等并发症. 曾昭凡 陈浩 戚悠飞 李振振 岳劼 刘飒华 吴鸿飞 肖占祥关键词:肺栓塞 血栓溶解疗法 介入治疗 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探讨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处理棘手,伴有消化道凄大出血者更令人生畏。处理原则应是控制感染、重建血运等;未破裂或较小的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可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 肖占祥 戚悠飞 曾昭凡 岳劼 李振振 刘飒华 陈浩 吴鸿飞关键词: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疗效评价 复杂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目的:总结复杂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分析76例行腔内治疗的复杂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病例.本组A型夹层1例;74例弓部病变或近段锚钉段过短,肾缺血12例、肝功异常7例、下肢缺血3例.单... 肖占祥 戚悠飞 曾昭凡 岳劫 李振振 刘飒华 陈浩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急性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一2017年6月收治的6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小腿周径差、彩超检查及造影3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并统计导管接触溶栓后患者复查肺部增强CT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57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6例进行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碎栓、溶栓。治疗后,患者小腿周径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叮)。患者显效26例,有效28例,好转8例,无效l例,I临床治愈率为85.7%。63例下腔静脉滤器,取出60例,3例留置为永久性滤器。新增肺栓塞12例,无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结论:导管接触溶栓对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导管接溶栓时有较高肺栓塞发生率,应积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刘飒华 肖占祥 戚悠飞 岳劼 陈浩 李灼日关键词: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