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耳畸形
  • 3篇畸形
  • 3篇耳畸形
  • 2篇影像
  • 2篇植入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小耳
  • 2篇先天性小耳畸...
  • 2篇疗效
  • 2篇耳再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分...
  • 1篇导航
  • 1篇袖状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陈斌
  • 7篇江晨艳
  • 7篇石润杰
  • 6篇阎小军
  • 5篇易彬
  • 2篇吴皓
  • 2篇顾岩
  • 2篇易彬
  • 1篇朱惠
  • 1篇乔洁
  • 1篇王兵
  • 1篇徐晓波
  • 1篇陆颖理
  • 1篇赵双霞
  • 1篇吴佳君
  • 1篇陈名道
  • 1篇朱晨芳
  • 1篇杨建军
  • 1篇汤睿
  • 1篇刘炳丽

传媒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五届华人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航下经鼻内镜治疗上颌骨囊肿的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技术联合鼻内镜在上颌骨囊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科接受影像导航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切除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检查及鼻窦薄层CT扫描,并导入影像导航系统。全麻后术中进行导航器械配准和注册。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遇到需要定位的结构时,利用定位导航手术器械进行定位。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月和术后6月分别复查颌面部CT平扫,针对颌面部胀痛症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航下经鼻内镜均顺利切除上颌骨囊肿,并获得良好引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20例初治患者仅1例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8例复发后再手术的患者有2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再次复发。VAS评分的结果提示导航下经鼻内镜治疗上颌骨囊肿可有效缓解术前存在的颌面部胀痛。结论影像导航技术有助于在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治疗中准确定位正常结构和病灶,降低手术并发症,缓解颌面部胀痛,提高手术效果,尤其对复发上颌骨囊肿的治疗有较高推荐价值。
陈斌江晨艳江晨艳阎小军易彬
关键词:影像导航鼻内镜上颌骨囊肿
微创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腋臭(bromhidrosis)俗称狐臭,是臭汗症(fetid sweat)的一种,腋窝部可发出特殊的异味。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症的方法很多,但均不理想。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外用药物疗法、局部硬化剂注射疗法和物理疗法,其中物理疗法又包括激光、高频电刀、冷冻和微波治疗等。
徐晓波陈斌朱晨芳汤睿郭善禹顾岩
关键词:腋臭并发症
乳腺癌治疗靶点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
乳腺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把乳腺癌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和水平。信号转导干预治疗是针对信号转导通路中发生异常的环节来干预这种不正常的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主要治疗药物有曲妥珠单抗、拉帕...
陈斌
关键词:靶向治疗乳腺肿瘤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人造耳支架植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应用——18年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分子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与经验。方法 收集2003年5月—2021年6月诊治的小耳畸形患者1 057例(1 063耳),分别对其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耳廓的对称度、耳廓精细结构显示、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1 063耳手术均成功,耳廓形态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显露。对耳廓的7个对称度指标进行评分,均在5分以上;对耳廓的14个精细结构进行评分,945耳(88.90%)≥10分。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2.00%(978/1 063耳)。同期行听力重建的患者术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高密度聚乙烯人造耳支架植入全耳廓再造术在临床上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耳再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同期行听力重建术,在再造耳廓的同时取得较好的听力康复效果,也可以使再造耳廓在形态上更加逼真,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陆丽星江晨艳孙与幸陈斌阎小军易彬吴皓石润杰
关键词:小耳畸形耳再造
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鼻黏膜蛋白质组学分析
2025年
目的筛选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的特异性差异表达蛋白(DEPs),探讨继发性萎缩性鼻炎发生、发展的蛋白质水平分子机制。方法定量分析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与上颌窦囊肿患者正常鼻黏膜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以差异蛋白表达倍数(FC)>1.2或<0.83且P<0.05筛选DEPs,并对DEPs进一步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291个DEPs,其中53个上调,238个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运输、核糖体的结构组成部分以及细胞质核糖体大亚基;KEGG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鞘糖脂生物合成以及蛋白质的运输、加工等通路。结论通过4D-Label-free技术筛选出了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的特异性DEPs,其中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COL6A6、MPP1、GOLGA4以及SLC38A10可能在继发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闵艺洋陈斌阎小军江晨艳石润杰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
范可尼贫血互补群B对丝裂霉素C诱导的293T细胞DNA损伤修复的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诱导的DNA损伤的浓度和时间对293T细胞中范可尼贫血互补群B(FANCB),DNA损伤因子gammaH2AX,修复因子RAD51表达量的影响,探索FANCB在DNA损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人293T细胞系作为研究载体,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定量分析FANCB,gammaH2AX,RAD51在25μM丝裂霉素C浓度作用下,在1、3、5 h不同作用时间点评估FANCB,gammaH2AX,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分析细胞在25、35、45、60μM丝裂霉素C浓度下作用3 h后gammaH2AX蛋白表达水平;siRNA敲低FANCB表达后FANCB、gammaH2AX和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检测。结果相比对照组,在蛋白水平,gammaH2AX表达在1、3 h对比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5 h对比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FANCB表达在1、3、5 h对比0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D51表达在1、3、5 h对比0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因水平,FANCB在1、3、5 h和RAD51在1、3、5 h相比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ammaH2AX蛋白表达水平与MMC浓度无明显关系。相比对照组,siRNA敲低组FANCB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gammaH2AX蛋白表达上升,RAD51蛋白和基因表达下降。结论在丝裂霉素C造成的293T DNA损伤模型中,FANCB在同源重组DNA修复途径中对DNA损伤具有潜在的调控功能。
岑璞陈斌江晨艳柴永川蒋刈石润杰
关键词:小耳畸形RAD51丝裂霉素C
下鼻道填充术对下鼻甲继发性缺失患者鼻腔容积影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基于CT的3D建模方法探讨下鼻甲缺失患者行下鼻道填充术(IMAP)手术前后鼻腔容积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例伴有特殊症状的下鼻甲继发性缺失(SITL)患者的空鼻症6项量表(ENS6Q)评分及CT影像,通过3D建模的方式估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计算其鼻腔下部容积比,与ENS6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SITL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计算鼻腔容积及鼻腔黏膜表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将接受IMAP患者术前估算鼻腔下部容积减去术中填充物体积计算推测鼻腔下部容积及容积比,并与20例无鼻窦疾病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据此尝试对术中填充物的体积给出建议。结果 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在IMAP术后的ENS6Q总分显著下降,且均低于11分(P=0.003),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容积方面,IMAP显著降低了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容积比(P=0.021),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黏膜表面积方面,IMAP术后的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估算鼻腔下部分黏膜表面积显著降低(P=0.021),但其黏膜表面积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该差异与术前差异相仿。估算的鼻腔下部容积比与实际术后的鼻腔下部容积比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1)SITL且伴有特殊症状患者的鼻腔容积与其ENS6Q评分有显著相关性;(2)IMAP对鼻腔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缩窄容积,更在于重新恢复了鼻腔黏膜的功能;(3)应用下鼻甲部分鼻腔容积的容积比来估算术后鼻腔的情况或许可以进一步改进IMAP手术。
罗元博江晨艳史方泽孙与幸陈斌阎小军易彬石润杰
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基因诊断和减重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分析一例Prader-Will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诊断及相关治疗。对一例临床高度怀疑PWS患者的15q11-q13印迹中心SNRPN基因,外显子α区段中CpG位点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扩增,用重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CR)证实;并比较患者在胃袖状切除手术前后的代鲥状况。MSPCR提示与正常人比较,患者15q11-q13区域尢父源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BSPCR证实患者SNRPN基因CpG位点完全甲基化;胃袖状切除手术后4个月整体代谢情况和心功能均有改善。MSPCR和BSPCR相瓦印证可以作为基因诊断PWS的方法,减重手术有望成为此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吴佳君乔洁韩兵朱惠刘炳丽顾岩王兵赵双霞杨建军陈斌陆颖理宋怀东陈名道吴万龄
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基因组印迹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在成年人唇腭裂鼻畸形及功能异常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在成年人唇腭裂鼻畸形及功能异常相关手术中的使用,评估术后患者改善鼻外形及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唇腭裂术后伴有鼻畸形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2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如有需要则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术中应用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MEDPOR/Su-Por)。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测量相关外形指标及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鼻塞VAS评分降低(4.83±0.94)分;外形满意度VAS评分提升(3.92±1.08)分;鼻小柱高度提高(1.79±0.78)mm;鼻尖高度提高(2.79±1.50)mm;患侧鼻孔高度提高(1.83±0.62)mm;患侧鼻底宽度缩小(0.42±0.47)mm,以上指标的术前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密度聚乙烯植入物在唇腭裂鼻畸形及功能异常相关手术中能有效改善鼻部外形和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工合成材料。
易彬易彬江晨艳陈斌阎小军
关键词:唇裂腭裂鼻整形
Medpor支架全耳廓再造联合不同听力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Medpor支架全耳廓再造联合不同听力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儿共68例,男性53例,女性15例,年龄7~12岁,中位年龄8.8岁。其中28例行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同时一期完成听力重建术,包括20例患者完成传统的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8例患者术中植入骨桥的骨传导装置,术后3~4周佩戴骨桥体外处理器;余下40例小耳畸形患者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成形术,作为对照组。术后评价患儿耳廓形态、听觉功能的改变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一期完成听力重建与形态再造组的患儿耳廓外形良好,术后12个月耳廓14个精细结构平均分值为9.43分和10.67分,耳廓对称度平均分值为6.83分和6.00分,与单纯耳廓再造组(8.23分/6.2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组术后平均听阈改善43.3 dB,平均言语识别阈值下降42.3 dB;外耳道及鼓室成形组平均听阈改善4.1 dB,平均言语识别阈值下降11.4 dB。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眩晕、耳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外耳道及鼓室成形组术后出现感音神经性聋、耳廓支架断裂、耳道再狭窄、耳道闭锁各1例;单纯耳廓组中耳廓支架外露、面神经颞支损伤各1例;1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头皮切口处毛发生长困难。结论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同时进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或骨桥植入重建听力技术安全有效,重建听力的方式需评估患者内中耳发育情况而定,对于中耳乳突发育欠佳者建议骨桥植入以获得稳定而明显的助听效果。
江晨艳陈斌王树伦李蕴阎小军易彬石润杰吴皓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再造听力重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