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无创检测的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2年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增高,中风呈年轻化趋势。提前识别易损斑块、防止其成为罪犯血管是心血管病预防的重要方向。分子影像探针用于早期无创性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们能从代谢、分子层面实时地探寻在体状态下的病生理过程,检测炎症和微钙化等微观过程,无创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斑块的代谢情况,监测斑块进展及治疗效果,并探寻它们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对及时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丁恩慈 陆东燕 魏利娟 沈婕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分子影像 PET/CT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肝移植术前后肾功能的评估和预测价值 陆东燕 王俊起 赵炎 沈婕^(18)F-N a F及^(18)F-FDG PET/CT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18)F-NaF及^(18)F-FDG PET/CT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我院心内科患者35例,分别行^(18)F-NaF及^(18)F-FDG PET/CT显像,对显像结果进行t检验。将患者分为心绞痛组与非心绞痛组,对其代谢参数进行秩和检验,统计OCT结果。结果临床资料中腰围在^(18)F-NaF PET/CT显像中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4)。在^(18)F-NaF及^(18)F-FDG显像中,冠脉斑块SUV_(max)及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18)F-Na F显像中,心绞痛组冠脉斑块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非心绞痛组冠脉斑块SUV_(max)和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8)F-FDG显像中,心绞痛组和非心绞痛组中,SUV_(max)和TBR在显像阴性和阳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人于冠脉造影时做了OCT,共诊断易损斑块11处,非易损斑块8处。结论^(18)F-Na F较^(18)F-FDG更有望于成为检测易损斑块的重要分子探针。 丁恩慈 陆东燕 魏利娟 沈婕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PET/CT 分子探针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肝移植术前肾功能的评估及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肾动态显像对肝移植术前肾功能的评估及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4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其中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8)岁。患者移植术前1周内均进行了肾动态显像,围手术期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根据术后3 d有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15例)和非AKI组(25例)。对2组患者总肾小球滤过率(GFR)、标准化GFR(NGFR)以及SCr、血尿素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总GFR、NGFR预测术后早期AK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对术前总GFR、NGFR与术前SCr、血尿素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KI组肝移植术前总GFR、NGFR分别为(58.6±7.7) ml/min、(57.7±7.5) ml·min^-1·1.73 m^-2,均明显低于非AKI组的(77.3±12.3) ml/min、(76.8±12.6) ml·min^-1·1.73 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5.924、-5.981,均P〈0.05)。AKI组术前SCr、血尿素分别为(93.5±13.0) μmol/L、(8.9±4.0) mmol/L,非AKI组分别为(85.8±15.7) μmol/L、(7.0±3.0) mmol/L,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604、1.733,均P〉0.05)。总GFR、NGF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7、0.944,以总GFR〈60 ml/min、NGFR〈60 ml·min^-1·1.73 m^-2为分界值预测术后早期AKI的灵敏度分别为9/15、10/15,特异性均为96.0%(24/25)。肝移植术前总GFR与SCr、血尿素,NGFR与SCr、血尿素均呈负相关(r值:-0.555、-0.391、-0.562、-0.390,均P〈0.05)。结论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能早期发现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的潜在损害,总GFR与NGFR可作为预测术后早期AKI的可靠指标。 陆东燕 丁恩慈 王俊起 赵炎 沈婕关键词:肝移植 急性肾功能不全 99M锝五乙酸盐 PET/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2022年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CT)是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反映肿瘤的代谢情况,提供更多肿瘤相关信息。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医学影像中能够描述肿瘤特征的定量特征并进行分析。本文就PET/CT影像组学及其在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李越 丁恩慈 陆东燕 沈婕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PET/CT的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负荷参数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术前、术后均行PET/CT检查的肝癌肝移植患者92例。依据多维尔标准将病灶分为PET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测量或计算肝癌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UL),肿瘤代谢体积(MTV),计算肿瘤-纵隔摄取比(TMR),肿瘤-正常肝摄取比(TLR),糖醇解总量(TLG),摄取总量(UVP)等代谢参数,分析其与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多维尔评分与代谢参数的关系及术前及术后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30例未复发组术前PET的多维尔评分分别为3、4、5分的例数分别为16、7、7例。62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10.90±10.30)个月。代谢体积参数MTV,TLG,UVP-M,UVP-LB在复发转移组明显增高(P<0.05)。肿瘤多维尔评分较低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良好,肿瘤Deauville评分4~5分为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5分的高于4分的代谢参数。复发组的代谢负荷参数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后复发灶MTV、TLG、UVP-M,UVP-LB低于术前水平。而SUV max、TMR、TLR、SUL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前应精准评估PET/CT多维尔评分及代谢负荷参数,对于高代谢负荷参数患者,术后应早期行PET/CT检查以提高复发及转移的检出,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丁恩慈 陆东燕 魏利娟 赵炎 沈婕关键词:肝移植 原发性肝癌 新陈代谢 PET/CT联合HRCT对肺结节影像特征及SUVmax与病理相关性分析 侯莎莎 陆东燕 丁恩慈 赵炎 沈婕18F-FDG PET/CT代谢负荷参数在肝癌肝移植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旨在通过分析总结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及PET/CT代谢参数探讨18F-FDG PET/CT在肝移植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7年5月术前及术后均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的肝癌肝移植患者共96例。用TrueD软件测量或计算正常肝实质、肝癌病灶及纵隔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病灶的瘦体标准摄取值(SUV normalized to lean body mass,SUL),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肿瘤-纵隔摄取比(tumor-to-mediastinum SUV ratio,TMR)、肿瘤-正常肝摄取比(tumor-to-normal liver SUV ratio,TLR)、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等代谢参数。代谢参数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病理指标的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代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患者中90例有肝炎病史,包括83例乙肝,5例丙肝,1例并发乙肝和丁肝,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病理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28、36、22例,2例分化程度不清楚,4例患肝未发现肿瘤。腔静脉、门静脉及胆道残端及切缘阴性90例,阳性2例。卫星灶阴性64例,阳性28例。微血管侵犯阴性51例,阳性41例。检出门脉及间质脉管瘤栓阴性患者60例,阳性32例。肝本底及纵隔血管本底SUVmax(LBmax,Mmax)的相关性为0.867,肝组织本底高于纵隔本底。肿瘤代谢参数SUVmax及SUL的相关性为0.985;瘤本比(TLR及TMR)的相关性为0.986。不同TNM分期的代谢参数组间没有差异。病理类型肝细胞肝癌组及胆管细胞癌组、中分化与低分化的病变代谢参数无显著差异。肿瘤数量、肿瘤部位、是否有肝硬化、肝炎类型及是否活动、是否有癌栓、甲胎蛋白水平、静脉及胆道切缘是否阴性、是否有门脉及间质脉管瘤栓等与代谢参数无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SUVmax、TMR、TLR、SUL、MTV、TLG有显著差异 丁恩慈 陆东燕 胡天鹏 孙茉茉 冯学民 沈婕关键词:肝移植 肝癌 PET/CT 代谢参数 ^(18)F-FDG PET/CT在继发性肾淋巴瘤与肾脏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继发性肾淋巴瘤(SRL)的诊断价值,并与肾脏免疫性疾病(RID)进行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2例SR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0±15)岁,设为SRL组。同时选取^(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最终诊断为RID的患者10例,其中IgG4相关性肾病2例、肾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8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60±10)岁,设为RID组。选取^(18)F-FDG PET/CT显像肾脏正常的健康受检者10例,其中男性5名、女性5名,年龄(55±10)岁,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记录肾脏以及肾外组织受累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测量并计算肾脏病变或肾皮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肾脏病变或肾皮质SUV_(max)与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的比值(SUV_(ratio))及肾外受累组织SUV_(max)。3组受检者SUV_(max)、SUV_(ratio)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RL组与RID组肾外受累病变^(18)F-FDG摄取SUV_(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例SRL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双侧肾脏多发结节与肿物型6例,肾脏弥漫性肿胀型6例,病变摄取^(18)F-FDG均异常增高。10例RID患者中,受累肾脏^(18)F-FDG PET/CT显像均表现为双肾弥漫性肿胀型,肾实质弥漫性^(18)F-FDG摄取增高,与肾脏弥漫性肿胀型SRL表现相似。在肾外受累病变方面,RID组多有常见好发的累及部位,SRL组多伴全身不同组织脏器的受累,分布无规律性。SRL组患者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显著高于RID组(21.88±12.04对9.09±3.51、11.38±6.52对3.67±1.12),2组肾脏病变的SUV_(max)、SUV_(ratio)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UV_(max)=3.23±0.39、SUV_(ratio)=1.47±0.2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89、18.361,均P<0.001)。SRL组肾外� 陆东燕 丁恩慈 胡天鹏 沈婕关键词:肾脏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腹膜弥漫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病史 患者,女,45岁.主因腹痛、腹胀间断发作4月余入院.腹部B 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胸腔、腹腔大量积液".妇科B 超示"右卵巢囊肿,左卵巢增大,盆腔积液".盆腔核磁示"右卵巢囊性包块,考虑良性(囊腺瘤?);... 陆东燕 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