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霄雁
- 作品数:39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福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疫情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08和2009年麻疹发病率进行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并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麻疹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8年的麻疹发病数为96例,发病率为1.43/10万;而2009年的麻疹病例数为41例,发病率降至0.61/10万,同比下降57.3%。2008年的麻疹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份,发病率为3.58/100万;而2009年的发病高峰推迟到7月份,发病率降至1.34/100万。与2008年相比,2009年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的县(市)区有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闽侯县、连江县、福清市。而仓山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反而有所升高。其他县(市)区的麻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年麻疹病例以小年龄组(<15岁)病例、散居托幼儿童为主。而2009年以大年龄组(≥15岁)病例、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报告接种率达到预期指标,接种后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 郑霄雁王镜泉郑芳
- 关键词:麻疹疫情发病率
- 福州市2015—2022年流行性感冒发病时空扫描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福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福州市173个乡镇(街道)2015—2022年的流感病例数据,用SaTScan 10.1.2软件按月、乡镇为单位,用泊松(Poisson)分布模型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的可视化。结果福州市2015—2022年共报告流感15113例,年均发病率24.38/10万,8年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684.40,P<0.01);每年多为冬春季高发(仅2022年6—7月为高峰);男性发病率(26.45/10万)高于女性(21.21/10万,χ^(2)=22.80,P<0.01);0~9岁组病例占62.5%,(9446例);发病数前3位的职业:散居儿童占31.2%(4708例)、学生占26.4%(3993例)、幼托儿童占15.8%(2392例);发病数最多的是马尾区罗星街道946例(184.78/10万),其次是闽清县梅城镇478例(124.50/10万)。时空扫描分析共发现5个高风险时空聚集区域,以相对危险度(RR)表示,前3位是2019/12至2020/1在闽清县(RR=81.39)、2022/6在鼓楼区、晋安区和部分台江区(RR=42.21)、2017/12在福清市音西街道(RR=35.11)。结论福州市2015—2022年流感疫情总体上升,男性和低龄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发病主要在冬春季。流感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主要聚集区位于县域农村。流感高发地区和主要易感人群应加强监测。
- 王瀚炜羊晶晶郑霄雁
- 关键词: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 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福州市防控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20年3月19日福州市报告首例美国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计报告258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确诊病例77例,占29.84%;无症状感染者181例,占70.16%。在2020年3月和9月、2021年1月和3月病例出现波峰。福州市最主要的五个感染来源国分别是印尼(70/258,27.13%)、日本(58/258,22.48%)、菲律宾(27/258,10.47%)、美国(24/258,9.30%)和新加坡(20/258,7.75%)。男女性别比为2.39∶1(182∶76),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均以男性为主。病例年龄集中于20~60岁,确诊病例平均年龄(41.14±15.35)岁高于无症状感染者(36.12±10.13)岁(t=2.639,P=0.010)。确诊病例入境检测阳性时间要长于无症状感染者(Z=2.617,P=0.009),确诊病例主要在入境当天和入境7 d内被检出阳性,而无症状感染者则主要在入境当天被检出阳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3,P=0.034)。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有3.90%和4.42%的比例为入境14 d后被检测出阳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治愈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25 d和15 d,确诊病例治愈时间要长于无症状感染者(Z=6.116,P<0.01)。治愈后仍有7.75%比例的病例会出现复阳,确诊病例复阳率(12.99%)高于无症状感染者(5.52%)(χ^(2)=4.206,P=0.040)。结论福州市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病例主要来自印尼、日本、菲律宾、美国和新加波等国家,波峰时间与这些国家的疫情高峰时间基本一致。病例以男性、中老年为主,确诊病例平均年龄偏高。病例主要在入�
- 郑霄雁申琪柳晓玲陈敏红张晓阳
- 关键词:确诊病例
- 福州市2009年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分析福州市各种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所收集的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AEFI 43例,其中一般反应22例(51.16%),异常反应11例(25.58%),偶合症2例(4.65%),不明原因8例(18.60%)。报告发生不良反应的疫苗有6种,报告的总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56/10万,以卡介苗的发生率最高。在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发热、局部红肿和局部硬结。结论要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必须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和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 陈杨伟林风华郑霄雁
- 关键词:预防接种
- 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掌握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 2007-2011年福州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78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1.44/10万,以乙肝最多,占83.88%。甲肝、乙肝发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丙肝、戊肝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无明显的季节性,乙肝、丙肝、戊肝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为连江县、永泰县、仓山区,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09,P=0.000)。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67.203,P=0.001)。不同年龄组的乙、丙、戊型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743、15.052、18.582,P=0.000、0.020、0.005),乙肝为20~岁年龄组高发,丙肝为30~岁年龄组高发,戊肝为60~岁年龄组高发。发病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 王镜泉刘建华官陈平郑霄雁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 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 目的了解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年报...
- 王镜泉郑能雄陈敏红郑霄雁钟萍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发病率
- 文献传递
- 福州市2010~2013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目的 分析福州市2010-2013年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发病因素,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10-2013年的流感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影响...
- 郑霄雁王镜泉陈敏红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分析发病防控措施
- 2010—2012年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福州市2010--2012年的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福州市2010--2012年的手足口病病例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10--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9086例,死亡病例12例,3年年均发病率为241.45/10万,发病水平及疫情严峻性逐年升高,且2012年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2年(x2=4881.647,P〈0.05)。流行时间为春季和秋季。各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以仓山区、晋安区和台江区高发(X2=115.038,P〈0.05);病例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3364.64/10万,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6.84%;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1.69:1(x2=2723.243,P〈0.05)。结论福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在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应在加强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
- 官陈平郑霄雁王依妹
-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 2017-2022年福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7-2022年福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福州市的流感病例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对流感病例资料如年龄、性别、现住址、发病时间、职业等进行描述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2年福州市共报告12500例流感病例,各年流感发病率依次为10.22/10万、22.11/10万、48.30/10万、20.74/10万、13.27/10万、51.74/10万。2017-2021年福州市流感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2年发病率再次上升。福州市发病高峰主要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但2022年6月份福州市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峰。马尾区(118.52/10万)、闽清县(86.90/10万)、仓山区(34.53/10万)、鼓楼区(29.36/10万)和晋安区(29.02/10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χ^(2)=1438.145,P<0.01)。男女性别比为1.32∶1,男性年均发病率(31.27/10万)高于女性(24.46/10万)(χ^(2)=185.740,P<0.01)。年龄以10岁以下为主,占病例数的63.74%(7968/12500);职业以儿童和学生为主,占病例数的74.33%(9291/12500)。2017-2022年福州市优势毒株依次为乙型、H1N1亚型、H3N2亚型、H1N1亚型、乙型、H3N2亚型。结论福州市流感主要发生在市区,病例以男性、儿童和学生为主,福州市流感优势毒株呈交替变换趋势,2023年H1N1亚型可能成为优势毒株。福州市要对学校加强疫情防控,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和健康宣教,从而降低流感的传播风险。
- 郑霄雁官陈平方海银廖强冰张晓阳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发病率
- 福州长乐机场420架次国际客运航班新冠病毒肺炎输入风险分析
- 2022年
- 目的 通过分析福州入境国际客运航班的风险因素,为完善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03-09/2021-07-31福州长乐机场入境的420架国际客运航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结果 2020-03-09/2021-07-31福州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27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其中乘国际客运航班从福州入境258例。期间从福州入境420架次航班,其中报告病例的航班有131架次。航班涉及16个国家及地区,病例来源12个国家及地区。来源国每百万人新增病例数(近7 d平均)(OR=1.056,P<0.001)、即时检测阳性率(OR=57.07,P=0.006)和航班机型座位数(χ^(2)=59.524,P<0.001)与航班发现病例的风险呈正相关,检测人数(P<0.001)、政策(OR=1.021,P=0.003)均与航班发现病例的风险存在关联,每百人接种疫苗人数与航班发现病例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关联(P=0.994)。结论 开通国际客运航线前,应将来源国近期的发病情况和检测阳性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优先考虑已彻底开展检测工作的国家。风险评估时应考虑航班来源国国际旅行政策,严格落实客座率要求和航班熔断机制。
- 王瀚炜郑霄雁陈敏红彭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