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亚新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无锡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护理
  • 5篇干预
  • 4篇小儿
  • 4篇介入
  • 4篇护理干预
  • 3篇心脏
  • 3篇输液
  • 3篇介入治疗
  • 3篇患儿
  • 3篇川崎
  • 3篇川崎病
  • 2篇心脏病
  • 2篇手术
  • 2篇输液室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病患
  • 1篇导管

机构

  • 10篇无锡市儿童医...
  • 3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邵亚新
  • 3篇陈静华
  • 2篇蒋红娟
  • 1篇朱春燕
  • 1篇钱炜
  • 1篇龚蕾
  • 1篇陈枫
  • 1篇尤丽亚
  • 1篇朱海英
  • 1篇陆惺芳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2篇医学信息(下...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确保头皮静脉输液顺利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确保头皮静脉输液顺利的影响。方法:将280例门诊头皮静脉输液惠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对怠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微笑服务、提高穿刺挤能、体位安置、勤巡视、温馨看护等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一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过程中因脱针而造成的重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确保头皮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邵亚新朱春燕陈枫
关键词:护理干预头皮静脉输液
心导管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5年
传统的外科手术需开胸,部分需体外心肺转流,损伤大住院时间长,手术本身及输血后会有种种并发症,并有一定的死亡率,这些促使人们试图通过非开胸途径,将特种的导管及装置由外周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心血管腔内,以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即称为介入性心导管术。
邵亚新
关键词:介入性心导管术导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心肺转流血管腔
一种适用于儿童的便携式心律失常监测装置
本发明属于心律失常监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儿童的便携式心律失常监测装置,包括收放机构,所述收放机构包括两个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上卷绕有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弹性带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设置有导线;本发明...
吴洁钱炜邵亚新罗晓燕
婴幼儿用多功能护理牙刷
一种婴幼儿用多功能护理牙刷;包括刷柄和刷头;所述刷头包括刷毛和清洁棉;所述刷毛和清洁棉相背设置在所述刷头的两侧上;所述刷柄的内部设有空心管路,所述空心管路包括消毒液管和生理盐水管;还包括一旋转盖体,所述旋转盖体包括旋转部...
蒋红娟陈静华邵亚新
文献传递
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2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天数为(4.21±0.87)d,住院费用为(2.19±0.15)万元;对照组患儿住院天数为(6.47±1.73)d,住院费用为(2.71±0.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5.57±0.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0.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给予围术期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花费,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邵亚新吴洁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护理
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的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名护士中均发生过针刺伤,且发生针刺伤后无一人填写受伤表,跟踪检验。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完善相应的治理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针刺伤极为重要。
龚蕾邵亚新陆惺芳尤丽亚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护士针刺伤
护理干预对小儿川崎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中40例患者(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80例患者(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给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热退时间为(1. 21±0. 29) d、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为(2. 19±0. 31) d、粘膜充血消失时间为(1. 88±0. 26) d、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为(3. 31±0. 36) d、平均住院时间为(8. 39±1. 19)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01±0. 33) d、(5. 16±0. 39) d、(4. 31±0. 31) d、(5. 81±0. 39) d和(12. 19±2. 01) d,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6. 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 5%,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缩短小儿川崎病的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吴洁邵亚新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特殊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护理缺陷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在CHD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顾熠邵亚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特殊护理
结合以家庭护理的干预措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
2025年
研究对川崎病患儿进行以“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川崎病患儿的患病意识、改善其病情、加速其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儿科川崎病8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名。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患儿接受以家庭护理的干预措施为主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发生率,再住院率,按时复查率,家属情绪得分,依从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热、皮疹缓解时间、唇部皲裂缓解时间、冠脉损伤率、按时复诊率及再住院率均有较好的提高,此外,通过患儿依从性的问卷调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依从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护理为核心的干预策略有助于提升川崎病患儿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知,加速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儿依从性提升,有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
吴洁黄丽慧邵亚新陶云艳罗晓燕
关键词:川崎病家庭护理症状改善依从性
12例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护理被引量:2
2017年
探讨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发热期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血管及其他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12例患儿用药2~4 d体温均降至正常,9~12 d临床治愈出院。有冠状动脉改变者出院后跟踪随访3~6个月,经超声心电图检查示已恢复正常。认为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加强护理和对病情的观察,早期识别,尽早使用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陈静华邵亚新
关键词: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护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