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红
-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宁夏高等学校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对脑微出血筛查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微出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以头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并拟诊为脑小血管病的526名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颅脑MRI(T1WI、T2WI、FLAIR)、DWI(b=0、1 000 s/mm^(2))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以SWI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序列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对病灶数目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诊断微出血的检出率(94.4%)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48.3%)(χ^(2)=149.202,P<0.017);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于微出血病灶数的检出率(76.10%)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5.46%)(χ^(2)=241.077,P<0.017).结论:相较于常规序列,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脑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和病灶数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在脑微出血的筛查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周湛鸿赵艳红谢雨乐赵瑞朱蓉蓉
- 关键词:脑微出血弥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
- iDose~4迭代重建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低剂量及较高心率CTCA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结合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低剂量及较高心率CTC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选取24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患者检查前均未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将所有患者随...
- 赵艳红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低剂量冠状动脉
- 文献传递
- 脑CTP不同重建时间间隔对缺血性脑梗死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脑CTP成像中不同重建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及脑梗死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利用256层螺旋CT(Revolution,GE healthcare)进行头颅CT灌注成像,扫描间隔时间为1.5s,扫描循环25期,每组扫描时间0.5s,采用CT perfusion灌注软件进行CTP图像后处理分析,第1组图像为标准重建图像,选择全期图像(25期,扫描时间0.5s,间隔1.5s)进行图像后处理,第2组重建图像选择剔除每两组中间一组图像进行后处理(13组,扫描时间0.5s,间隔3.5s),经过后处理得到脑组织CT灌注伪彩图,测量两组后处理图像梗死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各灌注参数值,比较两组重建图像得到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及医师对脑梗死诊断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在两组后处理重建图像中,梗死区测量的灌注参数CBV、CBF、MTT、TTP、T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对侧正常脑实质的灌注参数CBV、CBF、MTT、TTP、Tmax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在第1组重建图像下诊断脑梗死25例,在第2组重建图像下诊断脑梗死2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增加重建时间间隔及减少重建扫描次数对脑CTP灌注参数无明显影响,对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亦无明显影响,在脑CTP成像中,可以适当增加扫描时间间隔及减少扫描次数。
- 赵艳红陈晓华张晓文汪芳朱蓉蓉高永斌哈若水
- 关键词:CTP脑梗死灌注参数
-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较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率<70次/min的患者30例设为低心率组,心率>70次/min的患者60例设为高心率组,将高心率组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高心率前瞻组),另外30例fj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高心率回顾组),低心率组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检查,比较3组间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高心率前瞻组较高心率回顾组及低心率组优良图像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可评价图像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率回顾组、低心率组及高心率前瞻组辐射剂量分别为(5.8±2.1)mSv、(0.9±0.3)mSv、(1.1±0.3)mSv,低心率组及高心率前瞻组辐射剂量较高心率回顾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心率组及高心率前瞻组较高心率回顾组辐射剂量分别降低84.5%及81.0%。结论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适当地用于较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CT成像。
- 赵艳红陈大治杨利莉汪芳张晓文哈若水王泽润
-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心率冠状动脉
- 不同水平的前置ASiR-V迭代重建技术对CTP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的前置ASiR-V迭代重建技术对CTP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45例疑似肺栓塞拟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利用Revolution CT进行CTPA检查。3组图像分别采用前置30%ASiR-V(A组)、50%ASiR-V(B组)、70%ASiR-V(C组)进行标准图像重建,分析比较各组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的差异,分析比较3组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扫描范围、体重指数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肺动脉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较A组图像噪声略降低(P<0.05)。A、B、C 3组辐射剂量分别为(2.1±0.7)mSv、(1.3±0.2)mSv、(0.8±0.1)mSv,B组及C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的辐射剂量分别较A组降低38.1%及61.9%。A、B、C 3组主观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B组与A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比,主观图像质量有所下降,2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PA检查中,随着ASiR-V迭代水平的升高,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随着ASiR-V迭代水平升高至70%时,主观图像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在进行CTPA成像时,ASiR-V为50%时,既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陈大治陈大治汪芳赵艳红张晓文汪芳查干花杨利莉
- 关键词:CTPA图像质量
-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质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能谱CT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支装有不同管径及不同浓度碘造影剂及水和钙溶液的聚丙烯试管放置在1个直径为20 cm的圆柱形聚丙烯体模(QSP)内,采用Revolution APEX CT对体模进行能谱CT成像,利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40~140 keV单能量图像及能谱曲线,选取碘造影剂浓度为3.75 mgI/mL(可模拟延迟期或实质脏器增强等)、15 mgI/mL(可模拟动脉期的腹主动脉)及Water(可模拟平扫期及囊肿、肌肉等用于图像背景的非增强物质)3支试管进行数据测量,分别在FBP、40%ASIR-V(常规临床检查参数)及True FidelityTM(DLIR-L、DLIR-M、DLIR-H)5组图像测量单能量图像(40 keV、70 keV、100 keV)的CT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5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低浓度碘造影剂(3.75 mgI/mL)、高浓度碘造影剂(15.00 mgI/mL)及水试管内FBP、40%ASIR-V及True FidelityTM(DLIR-L、DLIR-M、DLIR-H)5组图像40 keV、70 keV、100 keV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70 keV、100 keV图像噪声及图像信噪比5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e FidelityTM下的噪声值均较FBP及40%ASIR-V降低,图像信噪比提高(P<0.05),True FidelityTM-DLIR-H噪声最小,信噪比最高。结论 在能谱CT成像中,True FidelityTM较FBP及40%ASIR-V在单能量图像噪声降低,信噪比提高。
- 赵艳红马保龙町田治彦沈云张晓文石骁萌苏治祥张涛
- 关键词:体模能谱X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肥胖患者CTCA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肥胖患者(BMI≥28 kg·m2)分为2组,第1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第2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分别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重建图像。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及FBP重建算法图像噪声、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结果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组主观图像质量、图像噪声、CT值、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较FBP重建算法图像噪声下降34.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iDose4迭代重建算法下右冠状动脉近段及左冠状动脉主干的CNR、SNR均较FBP重建算法提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及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9±1.2)msV、(1.6±0.2)msV,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辐射剂量降低82.1%。结论 iDose4迭代重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降低肥胖患者CTCA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 赵艳红杨利莉汪芳哈若水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肥胖心电门控冠状动脉
-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能谱CT多参数图像质量改善的体模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对能谱CT多参数成像单能量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碘水图、水碘图图像质量的改善。方法 选择一个20cm直径的圆柱形聚丙烯体摸,在内部放入九支试管,试管中分别装入(3.75、7.5、15、30mg/mL)不同浓度及(18m m、10m m、2 m m)不同管径的碘对比剂及水和钙溶液,利用GE APEX CT进行能谱扫描,将扫描完成图像分别利用FBP、40%ASIR-V及深度学习(低DLIR-L、中DLIR-M、高DLIR-H)重建出五组图像。采用后处理软件分别重建出70keV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碘-水图、水-碘图)及有效原子序数图。对浓度为3.75 mg/m L、15 mg/mL及Water三支试管进行数据分析。在FBP、40%ASIR-V、DLIR-L、DLIR-M、DLIR-H五组图像测量70keV的CT值、碘-水图的碘浓度、水-碘图的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图像噪声,计算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5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5种重建算法下的图像在低浓度造影剂(3.75mg/mL)、高浓度造影剂(15mg/m L)及水试管内70keV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效原子序数、碘水图的碘浓度及水碘图的水浓度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70keV、有效原子序数图、碘水图、水碘图的噪声及图像信噪比5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IR下的噪声值均较FBP及40%ASIR-V降低,图像信噪比提高(P值均<0.05),DLIR-H噪声最小,信噪比最高。结论 在能谱CT成像中, DLIR较FBP及40%ASIR-V在单能量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碘水图、水碘图的噪声降低,信噪比提高。
- 赵艳红马保龙张晓文沈云石骁萌苏治祥陈大治
- 关键词:体模能谱X线计算机图像质量
-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灶检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30例脑微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比较常规序列与SWI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分析微出血的分布特点。结果 SWI与其他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分别检出微出血灶411处、69处、67处、89处,检出率分别为100%、16.79%、16.30%、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检出411处微出血灶,其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209处,占50.85%;基底节区103处,占25.06%;丘脑52处,占12.65%;小脑26处,占56.33%;脑干21处,占5.11%。微出血灶主要集中在皮层及皮层下白质与基底节区。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序列对于微出血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其对脑微出血的病灶数目、部位、病灶大小能够更客观清晰地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临床进一步开展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艳红杨春华苏治祥张晓文朱蓉蓉哈若水
- 关键词:微出血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 256排CT高清扫描模式不同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比256排CT高清模式扫描使用HD-Standard和Standard重建算法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图像质量。方法选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CTA,患者共24例(共28枚支架),使用高清模式完成扫描,分别用HD-Standard与Standard两种算法重建后测量支架血管的CT值,支架近、中、远端的内径值及支架近、中、远段血管的内径值,计算支架管腔内平均CT值及支架内径显示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不同重建模式支架管腔内平均CT值、主观图像质量及支架内径显示率的差异。结果HD-Standard和Standard重建模式支架管腔内的平均CT值分别为(381.54±71.53)Hu、(381.19±74.29)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重建模式支架管径显示率分别为(33.00±9.56)%、(52.00±5.28)%,HD-Standard重建模式支架内径显示率较Standar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Standard和Standard重建模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2.83±0.43)分、(3.96±0.29)分,HD-Standard重建模式下主观评分均较Standard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Standard重建模式较Standard重建模式在支架及支架腔内情况的显示均具有明显优势,建议冠状动脉CTA检查使用HD-Standard重建模式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常规随访方法。
- 曹永佩王泽润刘兴雨杨东升黄飞赵艳红阮小伟高永斌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