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科利

作品数:98 被引量:855H指数:16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34篇经济管理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7篇土壤
  • 22篇土地利用
  • 16篇农牧
  • 15篇陕北农牧交错...
  • 15篇土壤盐
  • 15篇农牧交错带
  • 15篇交错带
  • 13篇盐渍化
  • 12篇盐渍
  • 12篇遥感
  • 10篇银川平原
  • 9篇盐碱
  • 9篇土地利用变化
  • 9篇光谱特征
  • 8篇生态
  • 8篇土壤盐渍
  • 8篇土壤盐渍化
  • 8篇光谱
  • 7篇盐分
  • 7篇植被

机构

  • 82篇宁夏大学
  • 2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安煤航遥感...
  • 3篇教育部
  • 2篇宁夏气象防灾...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河南省土地整...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98篇贾科利
  • 50篇张俊华
  • 22篇常庆瑞
  • 4篇何杰
  • 4篇张旭
  • 4篇李群
  • 3篇刘京
  • 3篇齐雁冰
  • 3篇张俊华
  • 2篇张佳宝
  • 2篇邹淑燕
  • 2篇孙兆军
  • 2篇叶蔚
  • 2篇关红
  • 2篇姚玉玲
  • 2篇孙媛
  • 2篇张学艺
  • 2篇刘梦云
  • 2篇白林波
  • 2篇米文宝

传媒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干旱区地理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宁夏大学学报...
  • 3篇宁夏工程技术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5篇2025
  • 4篇2024
  • 1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宁夏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区域粮食供需平衡是确保民族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1985-2006年宁夏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宁夏粮食产区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态势,人均粮食占有量逐渐增加,在空间上余粮区和重要余粮区仍分布在沿黄县市;粮食生产区域差异及与人口分布的地理差异减小,粮食生产均衡性增加;在空间上引黄灌区是宁夏粮食生产布局的重点区域,但正向中部地区扩展。水利工程及生态退耕和移民等工程的实施是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贾科利
关键词:粮食生产
基于TM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7
2007年
以1986、1993及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0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近15 a来耕地面积减少,城乡用地逐年扩大,林、草地明显增加;但土地荒漠化的趋势还在加剧。
贾科利常庆瑞
关键词:TM数据陕北农牧交错带
回族聚居区土地利用中的回族民族文化因素初探——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2016年
民族文化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之一,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分析了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重点从回族的自然观、生育文化、饮食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回族民族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这些因素在人文因子中具有基础作用.研究认为回族的自然观、婚育观念、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回族文化具有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特点,回族文化作为一种因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变迁.
贾科利李群何杰
关键词:土地利用回族文化回族聚居区
基于DEA模型的县域生态效率空间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8个市县2006—2010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宁夏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低、内部差异大、呈波动变化,灵武市、盐池县、彭阳县持续上升,吴忠市和青铜峡市持续下降,其他13个市县先升后降;2006年较2010年除银川市各市县生态效率均好转,空间上呈阶梯状分布,北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
姚玉玲贾科利王金凤方晟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生态效率
宁夏耕地压力动态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是衡量区域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及动态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文中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区,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宁夏自1950-2007年耕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0-2007年,宁夏人均耕地面积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小趋势,近50年分别减少0.39hm2和0.74hm2,受耕地面积变化、人口增长、粮食单产变化及政策等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呈减小趋势,这与近年来宁夏推行的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生态移民、科技兴农等措施密切相关。
赵亚峰贾科利文琦
关键词:耕地压力指数
1980—2018年银川平原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32
2020年
为探究沿黄经济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所引起的土地利用频繁变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转移矩阵、地学信息图谱、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热点分析法,探究该区各地类数量结构演化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近38 a,建设用地和耕地大幅增长,其他地类均有减少,耕地流转为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为开垦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林地略微减少,变化率低于1%;空间分异上,图谱单元以水域向草地和耕地转化为主导,集中分布于平罗县、贺兰山脚和黄河以东,其次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发生在青铜峡市和利通区;地类变化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的集中分布趋势,覆盖范围逐渐趋于扩张;沿黄城市群以耕地、居民点和建设用地为主,工农业快速发展加速了地类的转化,成为土地利用的热点和密集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和白芨滩生态保护区,地类以林地和荒漠草原为主,是土地利用的冷点区。
毛鸿欣贾科利高曦文张俊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学信息图谱银川平原
基于Sentinel-2和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河套平原农田土壤盐分和pH反演
2025年
耕地土壤盐碱化的加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土壤含盐量(SSC)和pH值是评估盐碱化程度的关键指标。遥感技术为大范围、高效的土壤盐碱状况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本研究以河套平原盐碱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实测SSC、pH值和Sentinel-2影像(包括6个波段及24个盐分指数),并引入环境变量、土壤理化属性及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作为建模变量,采用梯度提升机(GBM)进行特征筛选后,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自适应提升(AdaBoost)、类别提升(CatBoost)、随机森林(RF)和极端随机树(ERT)6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SSC和pH值的反演模型,通过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可视化变量贡献度,并对盐碱化信息空间分布反演制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碱化整体呈轻度至中度,且盐化与碱化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GBM算法通过筛选累积贡献达90%的特征变量,有效降低了模型复杂度,且不同类型变量对盐碱化信息的贡献差异较大。XGBoost和ERT模型分别在SSC和pH值反演中表现最佳,模型验证R2分别为0.925和0.818。SHAP分析显示,盐分指数对SSC和pH值的累计贡献度分别为34.9%和34.2%,位于所有变量之首,其次为土壤理化属性和地形因子,占比为15.7%~23.0%,气候因子和雷达数据的贡献有限,单波段贡献最小。本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壤盐碱化信息监测、变量优选及农业改良决策提供参考。
黄华雨丁启东张俊华潘鑫周跃辉贾科利
关键词:土壤盐碱环境变量
宁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研究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对区域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用信息熵理论,计算宁夏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间和空间变化,并分别从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各类因素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耕地、牧草地、其他土地所占比例下降,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林地所占比例上升;信息熵呈现波动性上升的变化,在空间上,高熵值区分布在宁夏北部,低熵值区分布在宁夏中南部.各类影响因素中,水资源条件的优劣对土地利用信息熵影响较大;政策因素方面,由于受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工程的影响,宁夏各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明显,变化剧烈,熵值出现变动;社会经济因素中的总人口、第三产业比例和城市化水平是强关联因素,对宁夏的土地利用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明城镇化和服务业的人口转移效果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明显.
张少春贾科利
关键词:信息熵影响因素
基于综合高光谱指数的区域土壤盐渍化建模——以平罗县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为建立综合高光谱土壤盐渍化模型,以干旱区典型的土壤盐渍化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为研究区,以植被和土壤的实测高光谱数据和土壤含盐量测量结果为基础数据,对高光谱数据进行平滑(S-G方法)和数学变换(倒数、对数和一阶微分等),并将其与土壤盐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对土壤含盐量响应最敏感的光谱波段,计算并选取最优高光谱植被指数和土壤盐分指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高光谱土壤盐渍化模型.结果表明,以实测光谱反射率的对数一阶变换结果与土壤盐分指数和高光谱植被指数相结合作为自变量,土壤含盐量为因变量,所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最佳.该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性较好,R2=0.8279,通过99%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为0.236 g/kg,相对分析误差为2.029,表明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差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土壤含盐量.
郭昆明贾科利颉耀文
关键词:植被指数
基于实测高光谱和Sentinel-2B影像的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反演被引量:11
2021年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资源损害、生境破坏和农业生产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定量反演和监测盐渍化土壤,对防护土地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光谱变换筛选盐分特征波段和特征光谱指数,构建实测高光谱和Sentinel-2B影像的岭回归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盐分反演模型,并以特征光谱指数为敏感参量进行星‒地光谱匹配,构建匹配后盐分反演模型,实现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定量反演.结果表明,盐分指数3(Salinity index 3,S3)、强度指数1(Intensity index 1,Int1)和强度指数2(Intensity index 2,Int2)能够实现实测高光谱端元到多光谱像元尺度的匹配,有效地提升模型精度;经光谱匹配后构建的偏最小二乘模型精度最高(R2=0.721,RMSE=4.856 g·kg^(−1)).相比单独利用影像建模,其R2提升了0.30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减小了2.085 g·kg^(−1).盐分反演结果与实地采样具有较好一致性,表明特征光谱指数可为不同尺度遥感数据间光谱匹配与联合,实现地表点到空间面尺度盐渍化定量监测,为土壤盐分监测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毛鸿欣贾科利张旭
关键词:光谱匹配银川平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