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小云

作品数:78 被引量:282H指数:8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基因
  • 22篇甘薯
  • 12篇胁迫
  • 12篇克隆
  • 9篇生物信息
  • 9篇生物信息学
  • 8篇花青素
  • 7篇植物
  • 7篇基因克隆
  • 6篇蛋白
  • 6篇种子
  • 6篇马铃薯
  • 5篇羊驼
  • 5篇小麦
  • 4篇转录
  • 4篇脱氢酶
  • 4篇细胞
  • 4篇基因表达
  • 4篇基因组
  • 4篇TGF-Β

机构

  • 78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省太谷中...
  • 1篇晋中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作者

  • 78篇贾小云
  • 35篇贺立恒
  • 18篇李润植
  • 11篇丁娜
  • 9篇武小平
  • 8篇高志强
  • 8篇薛金爱
  • 7篇张红梅
  • 7篇刘慧
  • 7篇沈洁
  • 7篇孙岩
  • 6篇贾峥嵘
  • 6篇李芳
  • 6篇梁建萍
  • 5篇郝杰
  • 5篇范瑞文
  • 4篇王文斌
  • 4篇张莉
  • 4篇唐贵良
  • 4篇孙敏

传媒

  • 8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核农学报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电脑与信息技...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年份

  • 5篇2025
  • 5篇2024
  • 13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块茎富油的油莎豆CeDGAT2-2基因功能分析与燃油型烟草的培育
【研究背景】为消除普通油料作物用于生物燃油生产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威胁,培育富油的非粮能源植物是发展可再生绿色生物能源的有效途径。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块茎富含油脂(>30%)、且主要成分为油酸(18:...
高宇孙岩高慧玲薛金爱贾小云李润植
关键词:块茎
文献传递
一种与甘薯γ-氨基丁酸代谢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甘薯γ‑氨基丁酸代谢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与甘薯γ‑氨基丁酸代谢相关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编码该蛋白的基因,所述基因的ORF序...
贾小云唐锐敏任豫超赵彩良贺立恒张红梅武小平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马铃薯StKFB29基因突变体及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马铃薯StKFB29基因突变体及方法和应用,根据马铃薯StKFB29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设计多个gRNA,利用经改造和优化后适用于双子叶植物中的一套CRISPR/Cas9多...
唐锐敏贾小云吴美玲单虔文王轶楠董海涛白小东贺立恒
基施硫肥与遮荫对甘薯生长及同化产物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基施硫肥与遮荫对甘薯生长、光合及同化产物积累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大田试验不同硫酸钾施用量(S含量为0、36、60、84 kg·hm^(-2))和不同遮荫处理(0、30%、60%遮光)对不同品种甘薯生长和地上部形态指标、光合效率及块根同化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硫肥促进了甘薯的地上部生长,增强了甘薯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甘薯品质和产量,以36 kg·hm^(-2)硫肥用量下块根蔗糖含量较高,60 kg·hm^(-2)硫肥用量下块根有机酸和蛋白质含量较高。遮荫降低了甘薯的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但30%遮荫有利于甘薯块根蔗糖和有机酸的积累,而60%遮荫下的甘薯块根蛋白质含量较高。综上,可施用36~60 kg·hm^(-2)硫肥以平衡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矛盾,在小幅度牺牲产量的同时可通过不高于30%的遮荫提高甘薯块根蔗糖、有机酸与蛋白质的积累,以促进甘薯品质提升,提高甘薯生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结果为甘薯优质栽培和营养元素富集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王林王雪琳徐文硕黎心怡裴鑫李夏菁贾小云贺立恒
关键词:甘薯遮荫光合作用同化产物
植物形态建成基因:遗传操作提高作物产量的靶标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主要论述作物矮化基因和分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以及这些基因作为遗传操作的分子靶标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的重要应用价值。
贾小云贺立恒李润植
关键词:作物产量
紫苏质体型PfLPAT1B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油脂合成中的功能分析
2025年
【目的】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紫苏PfLPAT1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紫苏及其他油料作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系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紫苏基因组数据库鉴定PfLPAT1B基因序列,利用组学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及系统进化,通过RT-qPCR检测PfLPAT1B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表达特性,利用LPAT缺陷型菌株SM2-1检测PfLPAT1B蛋白的活性,通过酿酒酵母与烟草遗传转化分析PfLPAT1B在油脂合成中的功能。【结果】PfLPAT1B共编码369个氨基酸,为碱性不稳定亲水蛋白;PfLPAT1B具有典型的LPAT酰基转移酶活性保守结构域。PfLPAT1B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随着种子发育PfLPAT1B的表达量逐渐升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紫苏PfLPAT1B定位于叶绿体。SM2-1菌株互补酶活检测证明紫苏PfLPAT1B具有LPAT酶活性。酵母与烟草转化结果表明,过表达PfLPAT1B基因导致转基因酵母及烟草总油脂含量显著上升,且C16:0和C16:1含量显著上升。此外,过表达PfLPAT1B促进转基因烟草淀粉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表明PfLPAT1B过表达可能促进转基因烟草碳通量的分配,使其从糖代谢途径进入油脂代谢途径。【结论】紫苏PfLPAT1B基因编码蛋白具有LPAT酰基转移酶活性,异源过表达PfLPAT1B可显著提高宿主组织油脂产量,并改变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含量。
黄旭升周雅莉柴旭东闻婧王计平贾小云李润植
关键词:紫苏
甘薯IbWRKY75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本研究从甘薯‘徐薯18号’叶片中克隆获得一个IbWRKY75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为597 bp,编码198个氨基酸,含有一个WRKY结构域,锌指结构为C2H2型,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其编码蛋白为碱性不稳定疏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包含37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第Ⅱc类WRKY家族成员,与牵牛花InWRKY75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细胞核中表达。qRT-PCR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IbWRKY75在甘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依次为茎>叶>根>叶柄;PEG和NaCl处理后,IbWRKY75在各组织中均上调表达,在根中的上调幅度最显著,推测该基因参与甘薯的抗旱、耐盐过程。另外,随着叶片的自然衰老,IbWRKY75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推测该基因可能正调控甘薯叶片的衰老。
刘世芳刘霞宇张洁刘俊卿唐锐敏贺立恒贾小云
关键词:甘薯亚细胞定位
甘薯IbGR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克隆甘薯(Ipomoeabatatas)谷胱甘肽还原酶基因IbGR2,研究其响应胁迫表达的特性,本实验以‘徐薯18号’为研究材料,通过基因克隆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674bp,共编码557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61,分子质量59.59kD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甘薯IbGR2蛋白具有亲水性,其与牵牛(I.nil)中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叶绿体。qRT-PCR分析表明,IbGR2基因在甘薯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其中最高的在第7位叶片中;干旱、盐、PbCl_(2)和CuSO_(4)胁迫均诱导甘薯IbGR2基因表达,其表达量在干旱、盐胁迫处理的24h达到最高,在PbCl2和CuSO4胁迫处理的48h达到最高。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含量测定显示IbGR2基因表达量与AsA含量和AsA/DHA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即当甘薯在经过盐、干旱、CuSO_(4)、PbCl_(2)、CdSO_(4)和ABA处理后,IbGR2基因在48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处理之前,对应48h的AsA含量和AsA/DHA均显著高于对照。本文旨在探讨甘薯IbGR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为深入了解其作用机理和调控机制提供基础,并为全面认识甘薯IbGR2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李鹏杨哲成启睿邹璇董海涛韩婷婷严婧祎贾小云王文斌
关键词:甘薯谷胱甘肽还原酶非生物胁迫
三裂叶薯SPL基因家族鉴定、表达及miR156的调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转录因子,均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SBP结构域(SQUAMOSA-PROMOTER BINDING PROTEIN)。本研究通过SBP结构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Blastp、CDD和SMART等程序从栽培甘薯的二倍体近缘野生种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 L.)全基因组中鉴定出26个SPL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分布于三裂叶薯的12条染色体上。利用系统进化分析将新鉴定的26个三裂叶薯ItbSPL基因和来源于苔藓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116个SPL基因构建进化树,并根据拟南芥AtSPL基因家族的分类标准将26个ItbSPL基因家族分为7组。GSDS 2.0基因结构和MEME 4.12.0保守基序分析表明,不同进化分支中的ItbSPL基因的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及其蛋白基序组成差异明显。利用拟南芥中已知功能的SPL对ItbSPL基因的功能进行预测,发现三裂叶薯ItbSPL家族基因成员可能与植物开花、逆境胁迫、次生代谢产物等生物学过程相关。通过预测microRNA156(miR156)的作用位点发现,在26个ItbSPL基因中14个含有miR156的作用位点,其中13个ItbSPL基因具有PCR扩增产物。利用qRT-PCR检测13个候选靶基因及miR156在三裂叶薯叶、茎、根中的表达量,发现13个ItbSPL均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显著低于叶与根中的表达,而miR156则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初步推测这13个ItbSPL是miR156的靶基因。以上研究结果为六倍体栽培甘薯SPL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进化分析及功能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基础。
王婷唐锐敏王瑞晋贺立恒刘霞宇刘世芳李润植贾小云
基于拟南芥pri-miR828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及其构建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拟南芥pri-miR828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2300-pOT2-At-pri-miR828,以及该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植物表达载体pC2300-pOT2-At-pri-miR828中...
贾小云贺立恒丁娜刘慧沈洁金雷皓李芳唐贵良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