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贡会源

作品数:34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胸腔
  • 13篇胸腔镜
  • 10篇切除
  • 9篇肺癌
  • 8篇细胞
  • 8篇小细胞
  • 8篇非小细胞
  • 7篇食管
  • 7篇切除术
  • 6篇食管癌
  • 6篇手术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肿瘤
  • 4篇外周
  • 4篇免疫
  • 4篇肺叶
  • 4篇肺叶切除
  • 4篇肺叶切除术

机构

  • 2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贡会源
  • 25篇李小军
  • 22篇唐震
  • 16篇张雷
  • 13篇王彪
  • 12篇刘学刚
  • 11篇王祖义
  • 8篇刘以尧
  • 7篇耿阳
  • 6篇汪国文
  • 5篇王彪
  • 4篇周晓
  • 3篇段贵新
  • 2篇宋超
  • 2篇李伟
  • 2篇施超
  • 2篇王伟
  • 2篇马珊珊
  • 2篇宋超
  • 1篇陶一勤

传媒

  • 8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及降低耗材使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控制高值耗材使用的手术方式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33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7例,年龄为31~75(55.33±10.25)岁;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选择单肺段切除、联合肺段切除或肺段+肺楔形切除术式;通过以结扎为主的肺段动脉及静脉处理方法,保留段间静脉,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交界,将靶肺段通过能量器械从靶段中心向外周分离,切割缝合器完成剩余段间平面的裁剪;肺楔形切除以钳夹、切除后缝扎为主;通过个体化的手术方法,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同时,控制手术耗材的使用成本。结果33例患者均按照术前规划顺利完成手术;单肺段切除14例,联合肺段切除11例,肺段+肺楔形切除8例;切除病灶42个。减少了肺血管、肺楔形切除及段间平面处理的耗材使用量;能量器械处理段间平面处无明显漏气、出血,切割缝合器处理段间平面处无明显压榨;术后肺膨胀满意,总引流量为100~233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为2~18 d;术后住院天数为4~18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轻度漏气者引流后痊愈。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通过控制手术耗材使用的手术方式,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短期疗效,更有利于手术的推广。
张雷李小军贡会源王彪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安全性成本控制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所获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探讨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癌诊断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治疗并有明确病理报告的115例肺癌患者,评估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分析影响诊断一致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15例肺癌患者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相同结果一致的共计109例,诊断一致性94.78%,其中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诊断的一致性均在90%以上;对影响诊断一致性的结果进行分析,判定病灶直径是影响诊断一致性的关键因素(x2=4.375,P=0.036)。结论:在肺癌诊断中,应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应用价值显著,而病灶直径是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耿阳陈鹏飞张雷贡会源李小军
关键词:一致性影响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的CFLAR-AS1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CFLAR反义RNA 1(CFLAR-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TCGA肿瘤组织数据库和GTEx正常组织数据库中NSCLC组织的CFLAR-AS1水平,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组织CFLAR-AS1水平与NSCLC预后[总生存期(OS)、首次进展后生存期(FP)和复发后生存期(PPS)]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102例NSCLC患者和8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FLAR-AS1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FLAR-AS1水平鉴别NSCLC的临床效能,分析血清CFLAR-AS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483例腺癌和486例鳞癌)的CFLAR-AS1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102例NSCLC患者的血清CFLAR-AS1水平为0.781±0.323,低于健康体检者的1.897±0.642(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FLAR-AS1水平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901~0.967),取1.314为截断值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4%和78.65%。31例早期患者的术前CFLAR-AS1水平为0.986±0.345,低于术后的2.052±0.606(P<0.001)。血清CFLAR-AS1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和T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发现组织CFLAR-AS1水平与OS、FP和PPS均无关(P>0.05)。56例晚期患者的血清CFLAR-AS1水平与PFS有关而与OS无关,其低水平组的中位PFS为9.0个月,低于高水平组的12.0个月(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清CFLAR-AS1水平是PFS的保护因素(OR=0.429,95%CI:0.217~0.789,P=0.016)。结论NSCLC患者的组织和血清CFLAR-AS1水平降低,且血清CFLAR-AS1水平与恶性病理特征和疾病进展有关,血清CFLAR-AS1水平可作为NSCL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姚鹏贡会源陈鹏飞陶一勤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62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的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术后10例出现并发症,占16.1%。死亡2例,占3.2%。淋巴结转移率58.0%,上纵隔转移率最低(16.5%),下纵膈转移率最高(40.9%)。全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2.06±3.21)个月,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2%、24.5%。Ⅰ、Ⅱ、Ⅲ期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和70.5%、49.3%和27.5%、36.2%和12.6%。结论改良Ivor-Lewis手术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的优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期,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王彪唐震刘学刚王祖义李小军贡会源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
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腔镜肺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支气管、肺血管和肿瘤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及术中实时导航对胸腔镜肺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肺叶根治性切除和肺结节行肺段切除术各2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胸部薄层CT扫描,应用DeepInsight软件对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进行重建,同时对肺部结节、肿瘤或者肿大淋巴结进行重建;通过术前重建三维图像进行精准的术前规划,特别是肺支气管及血管的变异情况,肿瘤、肿大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肺结节在肺段中的精准定位等。对照术前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进行精准手术;记录术中有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总引流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人清晰重建支气管及肺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对中央型肿瘤及肿大淋巴结与血管的关系重建满意,明确定位肺结节在肺段中的位置及精确的进行术前规划。全部病人进行术中实时导航,按照术前规划实施精准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及术中意外出血情况,手术时间(147.60±37.77)min,术中出血量(33.82±22.17)mL,术后住院时间(7.02±1.78)d,引流管拔除时间(4.68±1.60)d,术后总引流量(221.00±135.03)mL;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胸部薄层CT数据进行术前三维重建及术中实时导航技术,能够精准、高效、安全方便的实施胸腔镜肺叶和肺段切除手术。
李小军张雷唐震朱潇贡会源王彪杏福宝高雄
关键词:胸腔镜三维重建技术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
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筛选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临床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利用列线图构建预测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校准曲线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5例病人中,恶性病变398例(65.8%),良性病变207例。多因素分析中,病人年龄、油烟吸入、含磨玻璃成分、长毛刺、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钙化、深分叶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将上述独立影响因素纳入列线图中,构建预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概率的数学模型。本列线图模型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ROC的AUC为0.913(95%CI:0.888~0.938),当截取T=0.55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模型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80.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肿瘤概率与实际恶性肿瘤的概率基本平行,为斜率大约45°的曲线。校准图显示该模型充分拟合,可以预测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肿瘤概率。结论:年龄、油烟吸入史、含磨玻璃成分、短毛刺、深分叶、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钙化、长毛刺更常见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列线图模型可使临床医生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概率进行个体化、可视化和精确预测。
查小久黄礼年贡会源王安生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WBC、FT3、FT4、CRP、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进行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稳定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还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陈鹏飞马珊珊贡会源张雷耿阳
关键词:胸内吻合术食管癌免疫功能应激反应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比研究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肺叶切除手术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施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胸腔镜组),60例进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开胸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头孢西丁预防感染,若出现感染,给予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发生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各1例,感染率3.44%,开胸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6例,感染率为16.67%,胸腔镜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等优点。
王彪唐震刘学刚施超王祖义李小军贡会源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感染
CBL、PBL联合模拟培训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6
2017年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在胸心外科临床规培学员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6年10月32名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3~33岁;本科20人,硕士12人。将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设为对照组,CBL、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设为研究组。将32名规培学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名,研究组平均年龄为(27.94±2.9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8.00±3.67)岁。对比分析2组学员在胸心外科规范化培训结束时出科的理论笔试、技能操作、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2组学员在年龄、学历、入科前的理论考试成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员的理论笔试、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8.69±2.41)分、(89.50±2.37)分、(85.06±2.38)分;对照组分别为(77.25±2.65)分、(79.31±2.21)分和(77.19±1.52)分。研究组学员对教学效果的总体教学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56.25%。研究组学员在理论笔试、技能操作、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心外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CBL、PBL联合模拟培训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员的理论成绩及动手能力,值得广泛推广。
张雷唐震梁冰李小军贡会源王彪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胸心外科
KLHL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elch样家族成员7(KLHL7)的表达情况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运用TIMER、UALCAN数据库分析KLHL7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Kaplan-Meier plotter网站分析KLHL7表达水平对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HL7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KLHL7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提示预后不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LHL7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3%vs.3.1%,P<0.001)。KLHL7高表达与肿瘤直径>3 cm、肿瘤细胞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直径、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KLHL7表达水平均为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细胞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和KLHL7高表达为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KLHL7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进展相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黄庭贡会源唐震李伟张雷李小军高雄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生物信息学免疫组化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