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霞

作品数:44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9篇旅游
  • 6篇影响因素
  • 6篇入境旅游
  • 6篇丝绸之路
  • 6篇经济带
  • 5篇旅游经济
  • 4篇新疆旅游
  • 4篇乌鲁木齐
  • 4篇旅游产业
  • 4篇空间分布特征
  • 4篇教学
  • 3篇生态
  • 3篇耦合协调度
  • 3篇协调度
  • 3篇旅游流
  • 3篇景区
  • 3篇教学改革
  • 2篇星级
  • 2篇遥感
  • 2篇游客

机构

  • 44篇新疆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2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昌吉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工商大学

作者

  • 44篇谢霞
  • 9篇李晓东
  • 6篇梁增贤
  • 5篇马继
  • 5篇黄杰
  • 4篇贡璐
  • 4篇周春山
  • 3篇秦放鸣
  • 3篇孙慧
  • 3篇吕光辉
  • 3篇马继
  • 2篇田晓霞
  • 2篇王宏卫
  • 1篇粟路军
  • 1篇谢朝武
  • 1篇高俊
  • 1篇丁建丽
  • 1篇许春晓
  • 1篇冯学钢
  • 1篇李金叶

传媒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新疆大学学报...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新疆大学学报...
  • 2篇特区经济
  • 2篇旅游论坛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消费经济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新疆环境保护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旅深度融合与资源创新利用:热现象与冷思考被引量:2
2025年
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催生了层出不穷的热现象,值得学术思辨与实践探索。遴选对特定文旅融合热现象有研究积累的专家,就“数智赋能”“乡村体育赛事”“国风破圈”“官员代言”“影视赋能旅游”“异地观演”“为一博赴一城”等典型的文旅融合热现象进行思辨和剖析,并专就“情感价值”“跨界并融”“风险管控”等关联问题进行探讨,最新观点集中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尽管文旅融合热现象都表现出了大众关注度的爆发式增长、类似性复制社会行为不断出现的基本特点,但是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价值。第二,文旅融合热现象火爆“出圈”的触因,是偶然的灵感与必然的规则的交合,既有共同的更有自身独有的“出圈”触因。第三,文旅融合热现象的形成机理复杂且具有系统性,存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机制,也是地方政府作为、相关企事业单位配合、市场需求驱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文旅融合热现象的演变轨迹具有“潮”的特征,表现出短周期型、长尾型、稳态型等多种周期类型。第五,文旅融合热现象具有“跨界并融”的综合效应,体现了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表现出资源利用的涉及面及其效应强度的差异性;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同时出现的矛盾性及其可控性,对于文旅融合热现象引发的各类负面效应,应当归类探究,强化风险管控。
许春晓冯学钢蒋依依梁增贤朱鹤王甫园王金伟谢霞粟路军谢朝武麻学锋
关键词:社会关注度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划策略
2015年
本文以新疆旅游集散中心为研究对象,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政策、区位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对集散中心的建设背景进行分析,提出了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划策略:选址布局上,建议选择交通港站型选址模式,构建网络化布局;运营上,建议选择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实施规模化经营,提供智慧安全旅游服务,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
王丽芳谢霞
关键词:旅游集散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空间错位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谢霞谢霞朱海强梁增贤
新疆近十年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入境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水平和区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客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准确认识和分析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对于稳定和拓展现有旅游客源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年际集中指数(Y)和地理集中指数(G),具体分析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独联体的年际变动指数最低,说明该国客流随时间变化稳定;蒙古年际变动指数最高。独联体为新疆第一大客源市场,以边境购物旅游为主体;其次是日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谢霞马蕊
关键词: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新疆石河子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06年
旅游业是一门高度关联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从新疆石河子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一下旅游业发展对石河子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对石河子经济的积极影响远大于消极影响,但要成为一条旅游热线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霞贡璐吕光辉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区域经济
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区域差异分析
2017年
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截面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北疆高于南疆;(2)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总体水平低且南北疆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地区内差异绝大部分贡献来自北疆地区;(3)新疆14个地州市可划分为高转化率,较高转化率,中转化率,低转化率4个等级。其中高转化率地区是乌鲁木齐市,最低转化率为和田地区。
王立明黄杰谢霞李晓东
乌鲁木齐市近5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0-2004年共5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各年的生态足迹需求均大于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谢霞贡璐吕光辉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乌鲁木齐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失配度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9省域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增长动力3维度的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修正泰尔指数、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借助健康距离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探讨文旅高质量发展子系统失配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文旅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震荡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表现为从南北向中间递减;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失配度曲折下降,整体趋势向好,但地区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失配度上升,科技创新对文旅高质量发展失配度由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政府调控由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始终发挥抑制效应.从整备文化旅游生产要素、提升薄弱地区发展动力和发挥市场与政府调节作用3个层面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袁梦娣谢霞李晓东李玲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
基于网络游记的新疆旅游流空间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2020年
本文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对新疆旅游流空间结构进行动态分析,用Ucinet导出路径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计算旅游流空间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网络密度,实现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流网络密度逐年增加,节点持续更新,但疏密不均问题较为严重;新疆旅游资源禀赋、交通通达度、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流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随着时间轴向前推进,新疆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呈现出结构趋于完整、节点关联耦合紧密的趋势。由此提出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与景区景点联系,增强政府与旅游发展网络关系;提高旅游景区景点互动,加强资源共享;旅游企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等对策,以实现新疆旅游流网络的均衡。
何相曌谢霞禄安楠王姣姣刘欢欢热依汗·热西提
关键词:网络游记旅游流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干旱区绿洲生态承载力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3.424389hm2,而生态承载力只有0.358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065484hm2,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谢霞贡璐吕光辉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乌鲁木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