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合并胆管内癌栓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伴胆管癌栓11例,应用B超、CT、ERCP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采用肝切除、胆管切开取栓等方法彻底清除胆管癌栓,术后行TA-CE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肝癌切除+胆管取栓者9例,生存3~38个月,平均18.5个月。TACE+胆管取栓2例,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1个月。结论对肝癌侵犯胆管形成癌栓者及时诊断,尽早切除肿瘤、清除癌栓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 宋晓雪谢炜孙安仁傅翔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胆管癌栓肝切除术
- 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92例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的临床疗效。方法B超胆囊定位后,采用F8导管针穿刺,经肝路径或者经腹腔路径。结果92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经引流1~5d,药物冲洗1周,患者胆囊炎症控制。2例出现胆囊出血,全身及局部药物止血治疗治愈。1例出现胆汁性腹膜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5例出现导管脱出,因胆囊炎症控制,未再行置管。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 谢炜杨德忠舒志松赵劲松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B超引导造瘘
- 肝内胆管癌组织中Pl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Pl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0例肝内胆管癌及8例正常肝组织胆管上皮细胞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及MVD。结果 ICC组织PlGF阳性表达率、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8%,正常肝组织胆管上皮细胞PlGF阳性表达率、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ICC组织MVD及正常肝组织MVD分别为52.88±21.40、14.86±3.38,ICC组织PlGF(+)、(++)表达率及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P<0.05)。胆管癌PlGF(++)组、PlGF(+)组及PlGF(-)组MVD分别为65.36±22.87、51.80±18.12、36.68±17.80,胆管癌PlGF(++)组MVD>PlGF(+)组MVD>PlGF(-)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GF在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血管生成方面。
- 傅翔王济明张雷谢炜姜歆李刚
- 关键词:胆管肿瘤胎盘生长因子
- T淋巴细胞亚群在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和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Ts)及CD4+CD25+Foxp3+Tre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患者的外周血,血清学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与FK506的含量,采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细胞、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含量变化,分析表达变化特点及与免疫抑制药物FK506(他克莫司)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肝移植术后存活2~3、8~10年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Th1细胞、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的含量检测显示三者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最终接近至健康人的水平;肝移植术后生存2~3年组外周血中3种细胞百分比计数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生存8~10年患者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百分比计数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而Th1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计数较2~3年组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生存8~10年组患者中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较生存2~3年组的水平虽然也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血清FK506浓度与三者水平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产生免疫耐受一定程度上取决于Th1细胞、CD3+CD8low抑制性T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的平衡。
- 谢炜杨占宇刘翔德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TH1细胞
- 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76例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杨德忠孙安仁闵君中谢炜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术手术疗法病例报告胆石症
- 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及术式选择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诊断及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占同期急性结肠梗阻总数的73.6%(78/106),术前确诊率78.2%(61/78),Ⅰ期肿瘤切除62例,占79.5%(62/78),Ⅰ期吻合49例,占79%(49/62);其中左半结肠癌占67.3%(33/78),Hartmann手术13例。Ⅰ期单纯造瘘14例(6例Ⅱ期切除),总切除率87.1%(68/78)。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治愈76例,死亡2例(2.6%)。结论:加强癌性急性结肠梗阻的术前诊断和认识;按解除梗阻争取切除肿瘤为第一,吻合为第二,治疗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术式。
- 谢炜孙安仁黄健扬德忠傅翔
-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结肠梗阻术式选择
- 急性癌性左半结肠梗阻术式选择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急性癌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中山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50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癌性左半结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术中结肠灌洗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64例,占42.7%;术前支架置入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32例,占21.3%;结肠癌Ⅰ期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28例,占18.7%;Hartmann手术20例,占13.3%;单纯结肠造瘘6例,占4.0%。术中结肠灌洗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手术时间最长,为(207.6±10.7)min,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结肠造瘘住院时间最长,为(20.5±4.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最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癌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中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术中结肠灌洗或术前结肠支架置入。
- 王春肖林康张雷傅翔孙安仁宋晓雪谢炜
- 人参皂苷Rh2对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对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Rh2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Western blot、MTT法、荷瘤小鼠模型研究人参皂苷Rh2对肝癌细胞EGFR的表达影响,以及对肝癌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人参皂苷Rh2对肝癌细胞EGF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人参皂苷Rh2可在体外及体内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结论人参皂苷Rh2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有可能是通过EGFR通路发挥作用。
- 谢炜罗阔韩萍
- 关键词:人参皂苷肝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重症胰腺炎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预防重症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83例分为A、B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预防组,比较两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真菌感染率为23.5%,B组真菌感染率为8.9%。结论对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 谢炜傅翔孙安仁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真菌感染
- 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5
- 2006年
- 宋晓雪谢炜孙安仁付翔
- 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