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林宏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切除
  • 3篇胰腺
  • 3篇肝癌
  • 2篇胰腺炎
  • 2篇植入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尿嘧啶
  • 2篇切除术
  • 2篇嘧啶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腺炎
  • 2篇静脉
  • 2篇氟尿嘧啶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2篇肝细胞

机构

  • 12篇钦州市第二人...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钟贤君
  • 12篇谢林宏
  • 7篇闭永浩
  • 7篇龙涤
  • 6篇黄恒艺
  • 3篇方富义
  • 2篇冯楚霞
  • 2篇陆涛
  • 2篇毕永浩
  • 1篇覃小雄
  • 1篇黎必万
  • 1篇罗文意
  • 1篇郭雅
  • 1篇姚振秀
  • 1篇文张
  • 1篇钟瑛

传媒

  • 2篇右江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3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较术前好转(P<0.05);4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2例,肝性脑病3例、术后曲张静脉再发7例,上消化道出血再发2例,3年生存率为95.9%。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提高3年生存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
龙涤方富义谢林宏钟贤君
关键词:门静脉高血压选择性断流术
氟尿嘧啶植入剂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安全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接受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植入剂组和对照组各30例,植入剂组行保乳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治疗,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拆线天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等手术情况,血白细胞(WBC)、肝功能、肾功能等变化情况,并随访统计术后局部复发率、生存率。结果 2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患肢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剂组切口拆线天数、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后血WBC、ALT、Cr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剂组复发率、生存率分别为0、93.3%(28/30),对照组分别为3.3%(1/30)、90.0%(27/30),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植入氟脲嘧啶是安全、可靠的。
闭永浩黄恒艺谢林宏钟贤君冯楚霞
关键词:氟尿嘧啶植入剂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82例P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2年。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未复发组(96例)和复发组(18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PLC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PLC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病史、Child-Pugh分级、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肿瘤包膜、手术切缘、镜下癌栓、甲胎蛋白、肝门总阻断时间、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预防性栓塞术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均为影响PLC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间均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均P>0.05)。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与低分化程度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三者联合检测,以及肿瘤最大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均P<0.05)。结论肿瘤多发、肿瘤最大直径≥5 cm、肿瘤低分化均为影响PLC患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肿瘤最大直径与分化程度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临床应予以重视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钟贤君闭永浩谢林宏裴世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隐源性肝脓肿和胆源性肝脓肿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分析隐源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和胆源性PLA的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诊治隐源性PLA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7~2010-06收治的61例PLA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隐源性组36例,胆源性组2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隐源性PLA多合并糖尿病,胆源性PLA多合并胆道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CRP升高和单个脓肿在隐源性组高于胆源性组,腹痛、黄疸、AKP升高和多个脓肿在胆源性组高于隐源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源性组血培养阳性率高于胆源性组,隐源性组克雷伯氏菌培养阳性率高于胆源性组,胆源性组大肠埃希氏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隐源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源性PLA相比,隐源性PLA伴发糖尿病比例高,大多出现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和CRP升高明显,多为单发,血培养阳性率较高,主要致病菌为克雷伯氏菌。
龙涤毕永浩黄恒艺谢林宏钟贤君
关键词:肝脓肿胆道疾病隐源性
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2月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资料(保乳组)并与同期的40例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与改良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3年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生存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84.75±4.43)]明显高于改良组(73.51±4.15)(P<0.05),保乳组术后对患侧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自我评分达满意以上。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脲嘧啶植入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闭永浩黄恒艺谢林宏钟贤君冯楚霞
关键词:保乳乳房切除改良根治术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8例HL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治疗+血液滤过,观察组49例予以常规治疗+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R)、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心肺功能指标,检测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血液指标。采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HR、R、Pa O2/Fi O2)、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肺功能指标(HR、R、Pa O2/Fi O2)、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IL-6、CRP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TG、IL-6、CRP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2.0%(1/49),对照组病死率为18.4%(9/49),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钟贤君闭永浩龙涤黄恒艺谢林宏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血液灌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8-07~2008-12收治的11例SPTP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以腹部不适和腹部肿块为主,9例患者术前行细针穿刺活检,4例患者术前获得确诊。11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行胰腺不规则切除术的病人术后出现胰瘘,1例患者术后6月出现肿瘤复发,给予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细针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联合免疫组化分析是术前确诊SPTP的可靠方法,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龙涤郭雅毕永浩文张谢林宏钟贤君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手术治疗
糖尿病患者急诊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腹症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87例合并糖尿病急诊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均给予静脉输注胰岛素、抗感染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处理。术中和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6例次,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重感染。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急腹症在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施行急诊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龙涤方富义谢林宏钟贤君陆涛
关键词:急腹症糖尿病手术期间
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龙涤黎必万闭永浩钟瑛覃小雄黄恒艺谢林宏钟贤君方富义姚振秀罗文意
课题来源:《低中心静脉压联合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2010年度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第四批计划项目(批文号:钦科发[2010]19号,合同号:20101922)。课题背景:手术切除仍是肝脏占位性病...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手术
仑伐替尼联合TACE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讨仑伐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癌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60,TACE)与联合组(n=60,仑伐替尼+TACE)。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3%,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蛋白尿、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TACE可有效延长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AFP水平,有助于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可控,可为肝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提供思路。
钟贤君闭永浩谢林宏程琳裴世宏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生存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