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中旗

作品数:140 被引量:1,143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4篇农业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人工林
  • 28篇土壤
  • 26篇落叶松
  • 23篇华北落叶
  • 23篇华北落叶松
  • 18篇落叶松人工
  • 18篇落叶松人工林
  • 17篇华北落叶松人...
  • 15篇冀北山地
  • 13篇生物量
  • 13篇物量
  • 11篇养分
  • 11篇生态系统
  • 11篇物种
  • 10篇生态
  • 10篇物种多样性
  • 10篇草原
  • 9篇群落
  • 9篇间伐
  • 7篇植被

机构

  • 138篇河北农业大学
  • 33篇木兰围场国有...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锡林浩特国家...
  • 3篇保定广播电视...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迁安市林业局
  • 1篇北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北省林业局
  • 1篇中国标准化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省林业科...
  • 1篇邯郸市林业局

作者

  • 140篇许中旗
  • 29篇贾彦龙
  • 24篇许晴
  • 18篇黄选瑞
  • 11篇李文华
  • 10篇李东胜
  • 10篇纪晓林
  • 9篇李倩茹
  • 8篇李玉灵
  • 8篇李亚男
  • 8篇闵庆文
  • 7篇李校
  • 7篇卢金平
  • 7篇马长明
  • 7篇王丽
  • 7篇丁丽
  • 6篇张兴锐
  • 6篇徐学华
  • 5篇李永宁
  • 5篇李强

传媒

  • 29篇河北林果研究
  • 16篇林业与生态科...
  • 11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林业资源管理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河北林业科技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世界林业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7篇2025
  • 5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1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0
2016年
为了解随林龄增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选择4种不同林龄(9年生、18年生、33年生、43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土壤的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及全氮含量总体上以4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高;速效钾及全钾含量有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磷元素则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各林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相对偏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钾及全磷的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有效磷含量则表现出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拐点在40cm左右。总体上,人工落叶松林土壤随林分年龄增加未表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李晓莎许晴许中旗李倩茹贾彦龙庞瑞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对该地区6个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榆(Ulmus pumila)、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树种根际土壤全量养分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33.90~107.65 mg/g,土壤总氮的含量范围为2.40~8.65 mg/g,土壤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90.52~829.60 mg/kg,其中全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全氮和全碳含量最高的均为白桦。2)土壤氨态氮含量最高的为樟子松,显著高于其它树种;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土壤硝态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白榆。3)根际土壤C/N,C/P,N/P的范围分别为11.64~12.62,69.34~128.10,4.89~10.29;C/N比值最高的为樟子松,C/P和N/P比值最高的均为白桦。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速效养分与全量养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杨柳邵洪圆李校徐国巧马娇娇贾彦龙许中旗
关键词:冀北山地根际土壤树种化学性质
森林植被影响气候变化的机制被引量:7
2005年
森林植被通过两种途径对气候产生影响:"碳"库和下垫面。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对变化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汇还是一个源,从而对气候产生着不同的影响。人类干扰对森林的碳收支过程具有明显影响。森林又是一个特殊的下垫面,它的粗糙度、反射率、地表水利用性、热量平衡、水分平衡与其他下垫面具有明显的不同。这些特征对降水、局地环流的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对不同尺度和区域范围的气候产生影响。
许中旗王立军刘文忠许晴吴雪宾
关键词:森林植被气候碳库下垫面
取样面积及数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的影响--以燕山西部灌丛为例被引量:13
2008年
为研究不同取样方法对群落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的影响,以燕山西部灌木植被的草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取样面积及取样数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样面积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的测度结果具有明显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都具有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匀度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变化规律都是初期变化较快,而后逐渐趋于平缓,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多样性指数的尺度效应较为明显,而超过这一范围,尺度效应减弱。目前普遍采用的1 m×1 m取样面积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的测度结果偏低,而均匀度的测度结果偏高。比较而言,群落丰富度的测度需要较大的取样面积,而α多样性指数对取样面积的要求则相对较小。取样面积对多样性测度结果的变异程度具有明显影响,适当增加取样面积可减少由于取样面积过小所导致的重复间结果差异过大问题。
李东胜郭万军许中旗王妍徐成立黄选瑞纪晓林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
燕山北部山地4种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相似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燕山北部山地为燕山山地向坝上高原的过渡地带,其森林植被是首都北京的第一道生态屏障。通过野外调查绣线菊灌丛、榛子灌丛、天然杨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4种植物群落,分析不同群落的植物组成、结构特征和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从科、属、种的数量综合来看,植物群落丰富度依次为:榛子灌丛>天然杨桦林>人工落叶松林>绣线菊灌丛;天然杨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垂直结构最为完整,优势层为乔木层,榛子灌丛群落的灌木层处于优势地位,绣线菊灌丛群落结构最为简单;榛子灌丛、天然杨桦林和人工落叶松林3种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高。
陈继东李东胜贾哲刘峰许中旗郭万军
关键词:植物区系结构特征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针叶林及天然阔叶林植被层的降水截留量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比较人工针叶林及天然阔叶林对降水的调控作用,利用泡枝法对燕山北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及天然次生杨桦林植被层对降水的截留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年龄阶段,落叶松乔木林冠截留量都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乔木林冠截留量分别为0.44mm、0.74mm、0.69mm,杨桦林则分别为0.25mm、0.33mm、0.49mm;但落叶松人工林灌木的截留量低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层总截留量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分别是0.48mm、0.78mm、0.74mm。随着林龄的增加,杨桦林林冠截留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分别为0.41 mm、0.38 mm、0.76mm;但落叶松林到达近熟林时林冠截留量却有所下降。
纪晓林李强许中旗陈圆圆
关键词:杨桦林
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大气湿沉降的养分输入研究
2024年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森林全年降水中养分的输入情况,本研究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2020年8月—2021年7月该地区的降水进行收集,并测定降水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各元素沉降的季节动态和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大量元素沉降量整体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氮、磷、钾、硫元素的总沉降量分别为9.87、0.04、2.28、240.59 kg/hm^(2)。(2)微量元素中大部分元素的沉降量同样表现为夏季最高;氯、铁、锰、锌、铜元素的沉降总量值分别为6582.39、12.76、6.26、30.32、3.91 g/hm^(2);硼元素的沉降量为春季最高,沉降总量值为68.18 g/hm^(2)。(3)重金属元素中铬、锂、镍3种元素的沉降量为夏季最高,总沉降量分别为2.30、2.42、1.64 g/hm^(2);镉、钴2种元素的沉降量为秋季最高,总沉降量分别为0.43、0.14 g/hm^(2);铅元素的沉降量为冬季最高,总沉降量为1.41 g/hm^(2)。(4)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磷(TP)、总氮(TN)与钾,氯元素、锌元素与锰元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大量元素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中的锰、锌、氯可能有着相同的来源或相似的迁移规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燕山北部山地森林全年降水中的养分输入量,对于认识该地区森林的养分循环有重要意义。
田贺张梦悦李校卢金平奚悦朱剑兴许中旗贾彦龙
关键词:大气湿沉降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
基于宇宙射线中子法的张北坝上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2025年
该研究采用烘干法验证宇宙射线中子法在张北地区的适用性,并利用所得土壤水分结果,研究分析该区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宇宙射线中子法测得的土壤含水量与烘干法测得的土壤含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95,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宇宙射线中子法能够快速的捕捉降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年变化可分为稳定期(12月至3月中旬)、春季聚水期(3月中旬至4月初)、旱季耗水期(4月至5月中旬)、雨季聚水期(6月至9月)、秋季蓄水期(10月至11月)。土壤含水量高低按季节排序为:冬季(12月至2月)>秋季(9月至11月)>春季(3月至5月)>夏季(6月至8月)。在生长季无雨日土壤含水量呈“V”字形变化。综上所述,宇宙射线中子法在该地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能够准确监测该地区土壤的含水量变化;该地区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春季及夏季土壤含水量较低,是该地区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刘枭王冉张建宇许中旗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不同林龄天然次生白桦林的林分结构研究
2025年
为了解天然次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的结构特征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山地的幼龄、近熟和成熟白桦林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幼龄白桦林的径阶分布结构属于韦布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加,林木株数不断减少,近熟林和成熟林则为正态分布,随径阶的增大林木株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白桦林在5 m×5 m和10 m×10 m两个尺度下的平均拥挤度和聚集指数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幼龄林在5 m×5 m和10 m×10 m两个尺度下的平均拥挤度和聚集指数分别为4.92、1.33和15.46、1.04,近熟林为2.64、1.05和10.69、1.06,成熟林为0.89、1.10和3.21、0.99,白桦幼龄林为集群分布,近熟林和成熟林总体上为随机分布;(3)在近熟林中,小径级白桦平均角尺度为0.65和0.59,呈集群分布,大径级白桦平均角尺度为0.49和0.51,呈随机分布。表明随林龄的增加,天然次生白桦林的径级结构由韦布分布向正态分布转化,空间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化,同时,样方的大小对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结果具有明显影响。
徐世雪贾彦龙许中旗刘枭吴卫家
关键词:角尺度白桦林
宣化庭院漏斗架式葡萄栽培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宣化牛奶葡萄以庭院式栽培为主,目前仍大量沿用传统的漏斗式栽培模式。为了给这种传统葡萄栽培方式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观测及农户调查等方法对漏斗葡萄栽培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葡萄产量为2.65万kg/hm2,经济收益可达18.38万元/hm2,宣化区总产量达到3 600多t,经济收入达到2 500万元;该栽培模式在庭院中创造了丰富的生态位,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查的30个农户中,观察到87种植物,分属43科62属;漏斗葡萄地上部分碳贮量可以达到5.85t/hm2,而且由于寿命较长,葡萄植物体内存贮的碳能够得到长期固定;同时,漏斗葡萄造型优美,景观独特,具有突出的旅游开发价值。
许晴李亚男许中旗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