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道文
- 作品数:29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民族学院教育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 简论鲁迅对新诗的见解及其当代意义
- 2009年
- 鲁迅在新诗创作上虽不是有重大成就的诗人,但在新诗理论建树上其成就不可低估。试图将鲁迅散见于文章中的新诗言论汇集起来,加以梳理、集中与阐发,深感其深刻性、警示性和当代意义。
- 黄燕蒋道文
- 关键词:新诗情感性效用性
- 论阿Q的三重人格
- 2009年
- 本文从意识层次和需要层次的角度来谈阿Q的人格构成,以文本为依据进行充分例证,分析说明阿Q意识活动的表现方式、所处状态、运行方向、终极结局和警示意义,这对我们深层次地探索造成阿Q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和我们今天如何调整自己实现自我,将有重要的启迪。
- 蒋道文
- 关键词:警示意义
- 鲁迅新诗的叙述模式与叙述者身份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中国新诗的初创期,鲁迅创作的新诗明显呈现出一种结构的叙述模式,并隐藏着一个观照、审视与评判的叙述者,由此体现出鲁迅新诗体式的特别与奇异,说明鲁迅开始创作新诗就孕育着诗歌的文体可能性和诗歌创作的文体自觉性。这在打破旧体诗的基础上是一个崭新的诗歌文体的构建,具有始创与开拓性意义,对我们今天的诗体创新无疑是有启发和参照价值的.
- 蒋道文
- 鲁迅新诗意象的多义性
- 2009年
- 鲁迅新诗意象明显有着多义性特征,致使诗意内涵产生意想不到的丰富性,读者能够根据意象符号的诗意启示作出多种意义的解释,由此增强其新诗艺术的生命力。
- 黄燕蒋道文
- 关键词:鲁迅新诗诗歌意象意象符号多义性
- 人性美的发掘与颂歌——影视剧《暖春》的艺术内蕴
- 2010年
- 人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从美学的角度说,人性的本质应该是美的。《暖春》无疑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人性美的发掘与歌赞。这个主题的开掘与表现也是深刻的,是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是奏响时代最强音的,是顺应现代人的内心要求与憧憬的。通过对人性美的张扬与传播,更有助于增添我们身上的亮色和认识我们自身的意义。
- 蒋道文
- 关键词:《暖春》人性美艺术内蕴艺术价值
- 女人那可悲可叹的悲剧命运——再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
- 2010年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虽然很是久远了,其故事在现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历史终是一面明镜,使人在反观自身所受苦难与凌辱的历史足迹中痛定思痛,居安思危,将更加奋然前行,努力开辟出适合自己生活的广阔道路,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 蒋道文
- 关键词:悲剧命运审美透视文学意义
- 文学侧面描写的奥妙
- 2002年
- 本文从内容表达、笔法运用、审美感受、艺术效果四个方面入手,例举古今中外大量文学作品的实例,阐述了文学描写中侧面描写的奥妙。指出侧面描写在内容表达上委婉含蓄,简洁精炼;在笔法运用上是采取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的方法进行的;在审美感受上让人产生自然的联想和想象;在艺术效果上能达到韵味无穷,流传不衰的功效。这对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侧面描写的技法,将获得裨益。
- 蒋道文
- 关键词:文学描写侧面描写描写技巧审美感受艺术效果
- 浅论鲁迅新诗的对话结构
- 2009年
- 鲁迅新诗不独体现着深邃丰富的意蕴,更重要的是鲁迅新诗是以对话的方式来组织诗歌的外在形式,来连缀诗歌内容和表现诗歌思想情感的,由此呈现着一种对话结构形式,使其诗歌结构形式更为细致、缜密。
- 黄燕蒋道文
- 关键词:鲁迅新诗审美功能美学效果
- 鲁迅小说中的“比喻”被引量:1
- 2004年
- 鲁迅小说的比喻有着显著的艺术功效和艺术特色,这是前人研究所缺乏的。本文就这两大方面对鲁迅小说中的比喻进行比较集中系统的研究,希望从“比喻”这一细小的方面对鲁迅小说有个更深刻而细致的认识和理解。
- 蒋道文
- 关键词:鲁迅小说比喻艺术功效艺术特色
- 郁达夫小说的形象特性
- 1999年
- 郁达夫小说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强烈的体验性、紧迫的命运感、灼人的病态美。人物形象的体验性表现为情绪体验、内心体验和精神体验三个层次,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命运感表现为穷愁感、苦闷感和多余感三个层次;人物形象的病态美则表现为忧郁美、孤独美、变态美三个层次。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物形象特性。
- 蒋道文曹万生
- 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体验性病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