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薇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景观
  • 2篇教学
  • 1篇虚拟仿真实验
  • 1篇学法
  • 1篇园林
  • 1篇园林景观
  • 1篇人文社会环境
  • 1篇设计概论
  • 1篇设计理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施工阶段
  • 1篇室内设计专业
  • 1篇住宅
  • 1篇住宅建筑
  • 1篇住宅建筑工程
  • 1篇理论教学
  • 1篇理论教学方法
  • 1篇教学研究
  • 1篇景观设计

机构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董薇
  • 1篇邬旭

传媒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艺术科技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大气颗粒物浓度污染严重,城市空气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园林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能让城市园林植物能充分吸收大气颗粒物,净化城市空气发挥主要作用,本文以天津市生态园林景观为研究背景,分析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以天津市中常见园林植物种类为研究目标,具体为常绿阔叶类植物、常绿针叶类植物、落叶阔叶类植物3类植物,运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检测上述3种植物吸附滞留大气中颗粒物的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及PM2.5等颗粒物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园林植物单位面积吸附滞留颗粒物能力不同,其中对总悬浮颗粒物吸附量最高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为15.41μg·cm-2,吸附量最低为常绿阔叶类植物(3.19μg·cm-2);对PM10吸附量高及最低植物种类是落叶阔叶类植物及常绿阔叶类植物,吸附量分别是(1.561μg·cm-2)、(0.289μg·cm-2);PM2.5吸附能力最强的植物为常绿针叶类植物(0.944μg·cm-2)。三类园林植物在不同月份对大气颗粒物吸附量存在差异,三类园林植物叶片层次对滞留颗粒物也存在影响,为生态园林选择植物种类提供最优方案。
董薇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大气颗粒物
高校室内设计理论教学方法的探析——评《室内设计概论(第9版)》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为高校的艺术设计热门专业。作为一门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新兴边缘性学科,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它是人类为美化自身生存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活动,包括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规划与设计等。
董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设计理论高校人文社会环境
基于CBL探索未来城乡有机发展中景观设计的数字化教学研究
2025年
文章针对民办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出以城乡有机更新为导向的CBL(Case Based Learning,案例教学法),融合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四阶九环”数字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无人机航测、参数化生成算法、多模态评估系统等核心技术,形成“职业能力+数字技术+社会需求”三维联动的教学体系,为民办高校培养复合型景观设计人才提供系统的方案。
董薇邬旭
关键词:CBL案例教学法虚拟仿真实验景观设计
BIM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2024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成为住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的一项革命性工具。BIM技术通过扩展维度,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协同工作环境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在住宅建筑领域,BIM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施工质量,还极大地优化了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为建筑师、工程师、施工团队和业主提供了更为直观、高效的工作平台。基于此,以下对BIM技术在住宅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阶段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董薇
关键词:BIM技术施工阶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