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光辉
- 作品数:1,536 被引量:1,022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三叶及四叶螺旋扭转换热管管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三叶及四叶螺旋扭转换热管管束,该换热管管束设计采用三叶或四叶螺旋型,在轴向上扭转,明显增大换热面积,减小了壳侧热工水力直径;同时由于其自支撑能力以及螺旋结构的搅混能力,避免了支撑板和折流...
- 巫英伟马志真贺亚男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
-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流量分配及瞬态热分层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2025年
- 非能动余热排出换热器(PRHR HX)是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非能动专设安全设施中的关键设备。PRHR HX一次侧传热管数量众多且长短布置不一,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各不相同。二次侧发生着自然对流、混合对流及沸腾传热等多种物理过程,极大影响了换热器自然循环和余热排出能力。目前PRHR HX数值分析方法对于一次侧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考虑不足。本研究建立了多孔介质-管道级耦合计算方法,引入并联C形管道级流量分配及阻力迭代求解模型,提出了两侧网格控制体匹配及物理场通信策略,开发了适用于PRHR HX的自然循环及两相沸腾工况数学物理模型,实现了PRHR HX一次侧管道级分辨率物理场与二次侧多孔介质计算域间耦合分析计算。基于PRHR HX缩比实验台架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了AP1000反应堆PRHR HX两侧耦合工况下的一次侧流量分配及阻力特性,分析了二次侧热分层特性随两侧各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能为PRHR HX的数值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何少鹏王明军田文喜田文喜秋穗正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一种液态金属中颗粒在粗糙壁面上沉积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中颗粒在粗糙壁面上沉积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弯管内部液态金属流动计算域的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计算流体基本物理场,采用离散相模型追踪颗粒在流体中运动和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颗粒与壁面碰撞时的动能...
- 王成龙庞肖陆定晟杨宇鹏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
- 一种高温热管纳米结构吸液芯、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热管纳米结构吸液芯、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经过氧化还原处理方法,使吸液芯表面生成了片状的纳米级微粒,增强其毛细性能并降低其流动阻力,提升高温热管的热性能。吸液芯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
- 秋穗正孙奇士田智星韩睿钰郭凯伦王成龙苏光辉田文喜
- 双面冷却燃料超高温氧化熔化行为测定实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冷却燃料超高温氧化熔化行为测定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加热炉、高速摄像仪、双色光学测温仪和多点激光测位仪;加热炉由内置夹持式铜电极板的顶/底部冷却腔室、氧化锆陶瓷筒和不锈钢水冷套筒组成,炉体侧壁设置...
- 张亚培吴世浩巫英伟苏光辉田文喜秋穗正
- 文献传递
- 一种模拟管内圆筒形加热棒加热流体的试验段
- 一种模拟管内圆筒形加热棒加热流体的试验段,包括从外至内同轴设置的外套管、加热棒外壳、圆筒形加热棒和加热棒内壳组成的试验段,圆筒形加热棒的两端分别连接的一个加热电源连接板,所述加热棒外壳和外套管相固定。本发明采用通电进行加...
- 田文喜姚灏章静苏光辉巫英伟秋穗正
- 文献传递
- 一种横向非均匀间接加热矩形通道流动换热特性试验装置
- 一种横向非均匀间接加热矩形通道流动换热特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主要由流道本体模块、功率加载模块和夹装固定模块组成,本试验装置可以通过方便的调节各个电加热元件的输出功率,根据研究需要实现不同形式的横向热流分布,便于开展矩形...
- 张大林 宋功乐 孙汝雷 周健成田文喜苏光辉秋穗正
- 文献传递
- 石墨化炉的高温热管强化冷却及废热能量梯级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化炉的高温热管强化冷却及废热能量梯级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石墨炉壁、石墨保温料、石墨、高温热管、熔盐换热套、熔盐管路、熔盐罐保温层、加热丝、熔盐罐、高温熔盐泵、水箱、水管路、水泵、电源和水‑熔...
- 苏光辉王成龙黑梓豪张嘉睿郭凯伦
- 小破口失水事故喷放阶段瞬态热工水力特性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在热工水力实验回路上,利用直接通电均匀加热的垂直圆管(φ15mm×2mm)作为实验段,利用合理设计的喷放段来模拟小破口的出现.通过实验,得出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壁温随喷放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压力、质量流速、初始过冷度、临界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曲线.这对瞬态CHF和t_(CHF)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反应堆的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实验的工况参数范围是:p=0.7~2.2MPa,▽T_(sub)=50~120℃,G=1750~2800kg/m^2·s,q=0.3~1×10~6W/m^2.
- 苏光辉喻真烷贾斗南钱永柏
- 关键词:瞬态喷放热工水力特性反应堆
- 板状燃料元件堆芯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程序开发及验证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Visual Fortran 6.5程序语言,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以及合理的流动传热和物性关系式,开发了板状燃料元件堆芯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IAEA 10MW MTR基准题中定义的堆芯反应性引入和堆芯失流事故。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所获得的停堆时刻功率、燃料芯块最高温度、包壳外壁面最高温度以及冷却剂出口温度与文献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程序模型的正确性。
- 卢庆张志俭秋穗正苏光辉田文喜
- 关键词:失流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