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德秀

作品数:49 被引量:434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水利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大坝
  • 5篇污泥
  • 5篇磷回收
  • 5篇回收
  • 4篇厌氧
  • 4篇生态环境
  • 4篇水利
  • 4篇水利工程
  • 4篇水质
  • 4篇污染
  • 4篇磷释放
  • 4篇风险分析
  • 3篇生态
  • 3篇剩余污泥
  • 3篇水库
  • 3篇鸟粪石
  • 3篇渭河流域
  • 3篇流域
  • 3篇河流
  • 3篇河流域

机构

  • 49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四川电力职业...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49篇胡德秀
  • 22篇杨杰
  • 7篇张艳
  • 6篇程琳
  • 5篇周孝德
  • 3篇杨晖
  • 3篇马春辉
  • 2篇钮金芬
  • 2篇梁德胜
  • 2篇关文海
  • 2篇米艳芳
  • 2篇吴中如
  • 2篇余晓皎
  • 2篇李宁
  • 2篇李斌
  • 1篇姚秉华
  • 1篇曹怀园
  • 1篇杨谦
  • 1篇朱禹
  • 1篇闵毅

传媒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陕西水力发电
  • 2篇西北水资源与...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新疆环境保护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地质雷达法的非饱和黄土介电特性及界面反射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地质雷达方法研究非饱和黄土的介电性能,以及地质雷达波在空气-黄土界面中的反射机理及规律,利用地质雷达等对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电导率进行系统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混合相对介电常数与其固、气、液各相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内在关系;提出不同压实度与含水率与黄土相对介电常数的数理关系,以及不同地质雷达天线频率对黄土含水率-相对介电常数物理关系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相对介电常数与黄土含水率和压实度呈正相关的数理关系;相同的黄土试样测试的相对介电常数与地质雷达天线主频的大小正相关;不同含水率的非饱和黄土界面反射数值模型表明,含水率越大,地质雷达回波强度越大。以上结论对非饱和黄土工程的地质雷达法探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吕高吕高杨杰李宁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地质雷达相对介电常数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铁改性污泥基生物炭强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回收磷的效能研究
2025年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炭(BC),并以铁盐FeCl_(3)·6H_(2)O、FeSO_(4)·7H_(2)O对其进行改性得到铁改性生物炭FC-BC、FS-BC,探究其对剩余污泥厌氧过程中磷回收效果的影响,旨在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提高污泥中磷的回收效能以应对磷资源短缺的问题.结果表明:铁改性生物炭FC-BC和FS-BC介孔丰富,元素组成中铁含量分别达到28.84%和21.34%,比表面积分别为改性前的2.49倍和2.66倍.在添加铁源FeOOH的厌氧系统中第4 d FC-BC组的最大铁还原速率(Rmax)与铁还原效率(EFe)分别达到97.55 mg·L^(-1)·d^(-1)和79.47%,均高于FS-BC组(91.04 mg·L^(-1)·d^(-1)和74.16%),分别是对照组的4倍和1.33倍,BC组的2.21倍和1.26倍.FC-BC和FS-BC促进了PO_(4)^(3-)的释放并加速了其吸附与沉淀,FC-BC组磷回收率(R_(p))(70.21%)高于FS-BC组(65.49%),是BC组的2.95倍.铁改性生物炭的投加有效提高了污泥的破解度,减少了氨氮的积累,第4 d FC-BC组(680.84 mg·L^(-1))和FS-BC组(653.3 mg·L^(-1))的最大SCOD浓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16倍和1.11倍,第9 d氨氮浓度分别为对照组(92 mg·L^(-1))的75.22%和47.83%.XRD和SEM分析表明,FC-BC、FS-BC组的主要结晶体为蓝铁石.研究成果可为剩余污泥资源化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刘欣胡德秀陈有琰张舒婷张雷雷代康康杨元珠胡长玲侯思远
关键词:厌氧发酵铁还原磷回收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反分析方法被引量:22
2006年
针对基于确定性数值模型的各种常规反分析方法未能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而难以有效模拟复杂工程系统的不确定性特性这一不足,对工程结构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反分析方法问题进行了研究.从不确定性分析角度,把工程结构看作为不确定性系统,提出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贝叶斯不确定性反分析方法,将信息熵理论与贝叶斯法有机结合,使不确定性反分析的系统辨识问题转换为对贝叶斯准则函数的最优化求解问题,并通过适当的优化求解方法,实现对工程结构参数或荷载项源的反演分析.对坝体和坝基材料参数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演结果正确,精度高于目前常用的确定性反分析方法.
杨杰胡德秀吴中如
关键词:不确定性反分析最大熵原理贝叶斯方法
基于QGA-MMRVM的堆石坝材料参数自适应反演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QGA‑MMRVM的堆石坝材料参数自适应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多输出相关向量机(M‑RVM)的基础上,引入混合核函数构建精度更高的MMRVM;随后采用参数固定的QGA优化MMRVM核参数,实现MM...
杨杰马春辉胡德秀程琳
文献传递
李家峡拱坝左岸高边坡岩体变位与安全性态分析被引量:46
2005年
实际工程中常遇到山体单薄,地质构造发育,表层岩体卸荷松弛,甚至蠕变或滑移等高边坡安全稳定性问题,因而加强对此类高边坡岩体的变位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与分析,对于确保工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以李家峡拱坝左岸高边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岩体变位监测资料来全面分析和评价高边坡安全稳定性。在对水库初次蓄水以来的谷幅位移和左岸高边坡岩体变位监测资料进行时空定性分析和变形疑点物理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岩体变位各测点的逐步回归模型,并以其对测值年变幅的拟合与分离结果,定量分析水压、温度、时效等因子对高边坡变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库水位逐步抬升至正常蓄水位的过程中,李家峡左岸高边坡岩体主要产生朝河心方向的下滑变位,但位移量相对较小;(2)库水位在2002年1月趋于相对稳定后,高边坡岩体变位逐步趋于收敛并保持稳定,目前其安全性态基本正常;(3)由于局部岩体仍存在轻微下滑趋势,建议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监测。
杨杰胡德秀关文海
关键词:水利工程李家峡拱坝安全监测
城市植被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效应被引量:15
2001年
城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重点是城市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城市生态学中的城市植被为研究对象说明其产生的效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田希武胡德秀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城市植被城市环境
供水系统环境影响风险分析研究——以“引额济乌”工程供水系统为例
本文在总结、归纳和比较现有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供水系统环境影响风险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l、根据供水系统的特点及其运行目的,定义了供水系统环境影响风险。2、依据构成风险事件的性质和特...
胡德秀
关键词:供水系统
文献传递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07年
针对常规最小二乘法回归难以有效识别和消除自变量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影响这一不足,对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建模分析,将模型拟合与非模型式的数据内涵分析有机结合,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结构简化以及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确保模型精度。对绕坝渗流地下水位实测资料的建模分析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能有效克服因子间的多重相关性影响,所分离出的因子变量对实测结果具有更好的物理成因解释能力,因而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及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杨杰方俊胡德秀闫建文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水利工程安全监测
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治理前后的水质变化与趋势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讨论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整治项目启动以来河道水质的变化趋势,检验整治工程的治理成效,为后续河道的污染防治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方法]基于2010—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阐述水质变化趋势,运用重标极差分析法(R/S分析法)查明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渭河干流陕西段河道水污染已由2010年的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了58.8%,Ⅳ—Ⅴ类断面比例增加了55.5%,Ⅰ—Ⅲ类断面占比保持平稳;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4个出境断面枯水期化学需氧量(COD)、NH3-N浓度普遍高于丰水期,治理后西安市出境断面污染削减最为显著,但是西安市出境断面仍然是4个断面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断面;4个出境断面NH3-N浓度均呈现高度显著下降趋势且未来持续性较强;咸阳、西安、渭南市出境断面COD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未来持续性较弱,宝鸡市出境COD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且会延续。[结论]综合治理后,河道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质变化明显,但部分断面污染物浓度有上升趋势,需引起特别关注。
胡德秀李立张艳熊江龙
关键词:水质R/S分析法
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与SMP特性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实验污泥,研究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变化特性,检测了不同厌氧时长下总磷(TP),SMP中蛋白质与多糖含量,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与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进一步探究了SMP的组分分布状况,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TP与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厌氧时间延长,蛋白质,多糖浓度逐渐增加,TP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TP浓度在厌氧4d最高,达到14.15mg/g VSS,说明污泥厌氧过程中存在最优释磷时间;将三维荧光光谱分为7个荧光区域,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表明紫外光区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荧光强度随着厌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SMP中生物高聚物和腐殖酸(Humics)等大分子物质浓度逐渐增大,中分子前驱物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小分子物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蛋白质、多糖和Humics浓度与TP浓度的关联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污泥厌氧释磷,提高磷回收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胡德秀张艳朱玲熊江龙李立
关键词:厌氧释磷SMP三维荧光光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