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岩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种群
  • 2篇圈养
  • 2篇麝香
  • 2篇基因流
  • 2篇分泌
  • 2篇福尔马林
  • 1篇单倍型
  • 1篇鱼类
  • 1篇鱼类标本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适宜性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梭梭
  • 1篇梭梭种群
  • 1篇体况
  • 1篇片段
  • 1篇圈养马麝
  • 1篇种子库
  • 1篇细鳞鲑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西昌学院
  • 1篇上海海关学院

作者

  • 7篇盛岩
  • 3篇夏颖哲
  • 3篇陈宜瑜
  • 1篇拉琼
  • 1篇李宁
  • 1篇孙悦华
  • 1篇张春光
  • 1篇朱印酒
  • 1篇周杨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福尔马林保存鱼类标本中大片段DNA的提取被引量:11
2007年
从福尔马林保存的鱼类标本中获得高质量DNA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对前人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1)在标本的前处理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缓冲液浸泡、短暂的加温、真空干燥来消除福尔马林对样品的影响;2)在样品消化过程中,加入相对过量的蛋白酶K和还原剂;3)提取DNA后立即进行PCR反应,并增加反应的循环次数和提高退火温度。通过这些改进,我们成功地从福尔马林保存的鱼类标本中提取出了高质量DNA;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福尔马林、酒精及冰冻)处理过的标本的DNA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值得信赖的;标本从死亡到用福尔马林处理之间的时间延搁可能是影响所提取的DNA质量的重要因素。
夏颖哲张春光陈宜瑜盛岩孙悦华
关键词:福尔马林DNA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被引量:37
2006年
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种群已处于濒危状态。研究细鳞鲑种群的遗传结构对于探讨这一物种的形成与演化及其有效保护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测定了我国东部水系的细鳞鲑7个种群71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835bp),发现43个变异位点,共计15个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63.55%),而区域内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只有24.17%和12.28%。采用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单倍型被分成3个与各自的地理区域相对应的族群,各地理区域之间没有共享的单倍型。细鳞鲑的这种独特的遗传结构与其进化历史(例如地理隔离造成基因流的长期中断)和生物学特性(例如有限的散布能力和基因交换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对这3个遗传分化显著的地理区域加以保护,并按照不同的水系来保护种群,避免不同区域的种群之间发生基因交流。
夏颖哲盛岩陈宜瑜
我国福建东部迁地保育林麝种群的体况特征、麝香分泌及其相互关系
2024年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是最主要的驯养麝种,主要饲养于陕西、山西和四川等地。本项研究深入探讨了福建柘荣地区的南迁林麝养殖种群,专注于其泌香行为和生理机制,旨在补充现有文献中关于林麝驯养适应性和泌香效率的不足。本研究于2023年9月1日至10月28日期间,量化测评了福建柘荣麝场驯养林麝的体况,结合麝香采样及麝香酮检测,分析了雄麝体况特征及与麝香分泌和麝香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柘荣麝场的驯养林麝雄麝泌香量与其上犬齿长度(r=0.333,P<0.05)和上犬齿基径(r=0.421,P<0.01)显著相关,泌香量(Y,g)和上犬齿长度(X_(1),cm)、上犬齿基径(X_(2),mm)的关系可由方程Y=2.212+0.595 X_(1)+1.612 X_(2)较好拟合;雄麝所泌麝香的麝香酮含量与上犬齿长度显著相关(r=﹣0.296,P<0.05),但和上犬齿基径相关未达显著(r=﹣0.238,P>0.05);雄麝的身体廓形与其麝香分泌量极显著相关(r=0.411,P<0.01)。基于本研究结果,在麝类迁地驯养和麝香生产中,可根据雄麝的上犬齿特征(长度和基径)及身体廓形预测其麝香分泌量和麝香酮含量。
易思民路晓平郑沁彤林明生张炎达盛岩孟秀祥
关键词:林麝圈养体况
梭梭种群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国柳莺属鸟类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
本文对5个梭梭种群的地面植被和种子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调查了其中3个种群地面植被和种子库的空间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所有种群中,地面植被和种子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似,而地面植被的遗传分异(Gst=0.220)高...
盛岩
关键词:梭梭基因流种子库鸣声
文献传递
圈养马麝的领域性与麝香分泌和繁殖成效的关系
2018年
采用扫描行为取样对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领域性进行行为学研究,以马麝在圈内特殊位点的占据比例衡量领域性强度。分析了兴隆山圈养马麝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对领域性的效应,并比较了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的领域性;结合马麝泌香与产仔情况,分析了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及领域性对麝香分泌、繁殖成效的效应。结果表明:年龄(交配季节P=0.167;非交配季节P=0.403)和性别(交配季节P=0.607;非交配季节P=0.680)对领域性无明显影响;在交配季节,圈舍密度对领域性无明显影响(β=-0.050,P=0.285),但在非交配季节,圈舍密度与领域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β=-0.1490,P=0.014),圈舍密度越大,领域性越弱;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之间领域性呈正相关,但不显著(P=0.534),交配季节领域性指数(0.430±0.028,n=52)高于非交配季节(0.350±0.039,n=52),接近显著(P=0.064);领域性对雄麝泌香量无显著影响(交配季节P=0.629;非交配季节P=0.441),但交配季节领域性与雌麝产仔量呈显著正相关(β=0.594,P=0.049),非交配季节领域性与雌麝产仔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β=-0.476,P=0.102)。圈养马麝领域性受圈舍密度因素的影响,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间存在一致性,且交配季节领域性更强的雌麝产仔趋于更多。
周杨房璇孟秀祥盛岩黎勇周密
关键词:马麝圈养领域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藏原羚适宜生境的季节差异
2025年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关键种及保护旗舰物种。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古拉山以北区域(简称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是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但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亟需有效保护。本研究基于2023年8月—2024年3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开展的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所采集到的66个藏原羚分布位点,借助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生物气候因子、地形因子、人类活动环境因子,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的藏原羚进行了生境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的藏原羚年均适宜区面积为2.236×10^(4)km^(2),占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面积的33%,主导环境因子为距道路距离(26.8%)、等温性(24.5%)、最冷季降水量(15.9%)和年降水量(13.0%);藏原羚生境适宜性存在季节差异,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为1.875×10^(4)km^(2)(占比27.7%),小于夏季的适宜生境2.063×10^(4)km^(2)(占比30.5%)。藏原羚冬季适宜生境主要受平均温度日较差(41.1%)、距道路距离(25.3%)、最潮湿月份降水量(22.0%)和坡度(3.3%)的影响,而夏季适宜生境主要受等温性(28.2%)、年降水量(22.8%)、距道路距离(22.8%)和年平均气温(10.5%)的影响。研究明确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藏原羚的不同季节生境适宜分布和主导环境因子,为精准的藏原羚种群就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桑珠扎西杨俊毅安峥旭吴佳忆路晓平王静耿硕朱印酒李宁盛岩拉琼孟秀祥
关键词:藏原羚生境适宜性
福尔马林对固定标本DNA提取和扩增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福尔马林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标本的长期保存。由于福尔马林可能影响标本DNA的质量,因此需要对福尔马林固定标本DNA的提取和扩增过程进行改进。影响从福尔马林保存标本中提取的DNA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福尔马林导致的DNA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DNA与DNA之间的交联,福尔马林溶液的化学成分、pH值及浓度,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标本保存部位等。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对标本DNA提取和扩增过程的改进措施及其优点。
夏颖哲盛岩陈宜瑜
关键词:福尔马林扩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