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磊

作品数:33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经济管理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能源
  • 10篇天然气
  • 8篇石油
  • 5篇石油市场
  • 4篇新能源
  • 4篇天然气管
  • 4篇能源转型
  • 4篇成品油
  • 3篇低碳
  • 3篇电力
  • 3篇天然气管道
  • 3篇能源安全
  • 3篇
  • 3篇掺氢
  • 3篇气管道
  • 2篇原油
  • 2篇石油储备
  • 2篇市场化
  • 2篇天然气发电
  • 2篇能源产业

机构

  • 29篇宏观经济研究...
  • 8篇中国石油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国家发展和改...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华油集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国家石油天然...
  • 1篇国家电网有限...
  • 1篇中国石油工程...

作者

  • 29篇田磊
  • 4篇李玉星
  • 4篇刘翠伟
  • 1篇辜穗
  • 1篇孙齐
  • 1篇王建良
  • 1篇郭凯
  • 1篇李林
  • 1篇王富平
  • 1篇郭海涛
  • 1篇徐小峰
  • 1篇杨东海
  • 1篇李云
  • 1篇张睿
  • 1篇高虎
  • 1篇樊慧

传媒

  • 16篇中国能源
  • 4篇国际石油经济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油气储运
  • 1篇中国物价
  • 1篇中国电力企业...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能源观察

年份

  • 7篇2025
  • 8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金属管材临氢环境下相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非金属聚合物材料已被大规模用作中、低压燃气管道管材,其临氢环境下与氢的相容性研究对于掺氢天然气输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现有的非金属聚合物管材在氢环境中的气体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劣化研究,分析了温度、氢压、材料微观结构等因素对非金属管材渗透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低氢压下,非金属管材的渗透性能与力学性能几乎不受氢环境影响,随温度升高,非金属管材的渗透系数增大,力学性能降低;(2)氢气分子在非金属材料中的渗透系数大于甲烷分子,各气体间的渗透系数相互独立,材料结晶度等微观结构参数能够影响材料在临氢环境下的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3)气体泄漏是影响非金属管材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主要途径以及泄漏速率可以作为评价临氢环境下非金属管材适用性的主要指标;(4)和热塑性管材相比,弹性体密封件氢渗透性能更差,容易发生溶胀而导致其物性变化,直接影响掺氢非金属管道的安全运行。结论认为:(1)后续需开展多因素耦合条件下非金属氢管道寿命预测模型、非金属管材临氢服役性能评价准则、密封件及密封材料临氢适用性评价技术方法与评价准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建议建立掺氢环境下非金属管道建设与运行的相关规范以及安全评价方法,形成相关标准规范,以期为非金属管道掺氢输送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刘翠伟张睿张睿田磊徐修赛裴业斌李玉星
关键词:非金属管道氢能氢渗透
天然气供应紧张背景下德国的经济适应及启示
2024年
2022年,乌克兰危机引爆欧洲天然气危机。俄气供给中断后,德国天然气供给缺口迅速扩大。面对全球天然气价格暴涨和俄气断供多重压力,为重新恢复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德国供给侧快速做出调整,与此同时其需求侧也展现出较大潜力。德国为摆脱对俄气的依赖付出了巨大成本,上至政府下到企业居民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此次危机的冲击,并调整经济再平衡:家庭通过调低恒温器来减少天然气需求,而企业则转为使用其他燃料作为天然气的替代品,并进口能源密集型产品。尽管2022年天然气市场深度震荡,但德国通过需求侧调节和替代供应双侧发力,大多数德国工业和家庭天然气用户顺利度过了此次危机。德国成功应对危机,不仅得益于强大的经济适应能力,也得益于欧盟层面的团结与合作,以及各类政策的协调。
吴丽丽田磊郭海涛李林郑威
国际天然气市场格局深刻调整 我国天然气供需总体趋向宽松——2024年天然气发展形势与2025年展望
2025年
2024年,全球天然气市场延续宽松态势,国际气价进一步下跌,天然气供需与贸易格局持续深度调整。随着主要经济体对能源安全关切进一步提升,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过程的“过渡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大的重视。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供需趋向宽松,利用方式持续优化,天然气作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桥梁”及新型能源系统稳定运行“调节器”的定位,更加清晰。展望2025年,全球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迈上新台阶,天然气供需总体趋于宽松,应关注美国对全球油气市场主导能力增强带来的潜在影响。
林寰赵佳田磊
关键词:天然气能源转型
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随着全球能源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已成为破解能源系统效率瓶颈与低碳发展难题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当前AI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数据异构性显著、模型可靠性不足、跨系统协同缺失、数据标准不统一等关键挑战。为此,本文系统梳理了AI在能源管理与能效提升、能源市场与交易、能源政策、能源安全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究了人工智能在能源行业中的应用效果,进而分析了AI在能源行业中发展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推动AI在能源领域重点行业应用的发展建议。
方宇娟田磊杨汶瑾吕文斌潘星宇彭天铎
关键词:人工智能
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特性被引量:20
2021年
将氢气掺入现役天然气管道中混输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的有效方法,但是氢气的掺入会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和安全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采用SPS软件对不同混氢比(均为摩尔分数)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况和泄漏工况进行仿真计算,探究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离心压缩机运行特性、泄漏后截断阀压降速率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氢气会降低天然气管网的输气效率和压缩机性能,可通过增大压降的方式确保管道输气效率不变;在相同天然气需求下,随混氢比的增大,管道动态压力波动减小;掺氢天然气管道泄漏后,随着混氢比的增加,压降速率和泄漏量均增大,管线截断阀压降速率阈值设定值也要相应增大。该研究成果为确定天然气管道最大混氢比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有效借鉴。
崔兆雪田磊段鹏飞李璐伶李玉星刘翠伟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掺氢水力特性
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燃气企业购气风险问题研究
2025年
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城镇燃气企业购气面临市场环境动态变化、供需格局多元化以及管理要求升级等多重挑战。基于改革对市场运行机制、采购决策环境以及管理要求升级的影响分析,系统识别出燃气企业购气环节存在的市场风险、合同履约风险、运营管理风险以及合规风险。市场化定价机制下供需波动与金融投机加剧价格不确定性,多元气源竞争与跨境贸易规则差异增加采购复杂性,供应链协同不足与预测偏差进一步放大运营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构建“长期合同保供+现货采购调峰+期货工具对冲”的动态采购体系、强化合同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依托大数据提升需求预测能力以及推进数字化采购管理升级等应对策略,为燃气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优化采购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田磊徐小峰王一静吴昀杨悦唐京茹
关键词: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城镇燃气
2021年我国石油市场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石油行业呈现七个新态势与五方面改革方略被引量:3
2022年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拉动石油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国内原油产量持续上升,原油进口量20年来首次下降,成品油产量同比下降,净出口减少。油气勘探开发、消费利用、价格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推进。受俄乌冲突等影响,国际油价近期仍将保持高位。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需适时出台综合调控措施保障市场平稳发展。
王嘉懿田磊付晓晴李云
关键词:石油成品油低碳
数据要素赋能能源产业发展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从生产运维、交易方式、消费利用和管理创新等多个维度推进能源产业发展。本研究剖析了数字经济时代能源产业数据要素价值新定位,探索了数据要素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数据要素赋能能源产业发展,是依靠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组合创新赋能产业经济高质量增长,依据数据要素自身业务链与产业链业务协同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数据要素迭代融合赋能产业战略决策场景优化。应对能源产业数据要素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建议深化数据要素赋能认知、加快能源产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据决策产品开发与拓展应用场景,强化能源产业数据生态治理体系建设。
张鸥田磊辜穗姜月任丽梅杨越
关键词:能源产业
国有能源集团加强基础研究的发展模式与推进路径探讨
2025年
能源基础研究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科技创新的根基,是国有能源集团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发展要求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新格局下,能源集团基础研究新领域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本研究基于能源集团特点与基础研究定位、国家对基础研究的定义和分类,界定了能源集团基础研究的概念和类型,阐述了能源集团加强基础研究的必要性,从基础研究全生命周期活动和投入产出视角,构建能源集团基础研究的协同发展模式,并提出通过强化基础研究开放合作,培养和激励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多元投资与资助方式并举,推进产业链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基础研究成果评估市场化,促进能源科技治理和研发环境生态化,以促进能源集团的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
张鸥田磊王富平蒋涛
天然气管容分配机制:欧美经验与中国探索被引量:3
2023年
自2019年成立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后,中国天然气管输市场运行模式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定高效、合理的管容分配制度,是中国天然气市场管网独立高质量推进的核心,对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和欧盟等天然气成熟市场的管容分配制度建设较早,其改革经验可以为中国天然气管容分配制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全面梳理了美国和欧盟天然气管道管容分配机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与中国现行管理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管容分配政策设计符合天然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2)与美国、欧盟等天然气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天然气管容分配在交易平台机制、两级市场机制、平衡管理机制和分配监管机制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完善空间。结论认为,中国天然气管容分配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分阶段推进管输定价改革;(3)建立管容两级交易市场;(4)设计管容分配平台的拍卖机制;(5)实现平衡的精细化管理。
范静静田磊王建良崔立牟
关键词:管网欧盟市场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