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祥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采空区气体异常涌入工作面的监测控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气体异常涌入工作面的监测控制方法,先获取地面大气压、井下大气压、邻近采空区气压、地面温度、井下温度、邻近采空区温度、回风氧气浓度数据,并建立氧气浓度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上述参数作为模型训练输...
- 王青祥郭雅豪宋小林杨英兵刘春李佳史波波康建宏徐冉马驰骋
- 步履式共轴挖煤机
- <B>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步履式共轴挖煤机,该步履式共轴挖煤机设有一个步履式底盘,底盘的上部设有控制室,底盘的上部前方固定设有电机,电机的转子轴与传动杆相连,传动杆的外部套装有传动轴套,传动杆的中心与传动齿轮的中心相连,传...
- 王青祥孔鲁李健
- 文献传递
- 一种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及其原位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凝胶泡沫灭火剂及其原位制备方法。先在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先后加入模板剂加热溶解,再加入正硅酸乙酯,在加热条件下水解缩合产生气凝胶颗粒,再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进行表面吸附改性和空间位阻稳定,最后加入灭火组分...
- 颜丙瑞朱国庆 刘春晓 邵丹妮 唐佳旭 钱华琳熙何路王青祥 王欣宇
- 一种基于磁场诱导的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场诱导的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系统及方法,基于磁场诱导的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系统包括蓄热炉炉体、瓦斯输入部分、固气分离部分、引风部分、蒸汽换热部分和磁场诱导控制部分;基于磁场诱导的超低浓度瓦斯蓄热燃烧...
- 王青祥韩风刘应科康建宏史波波杨霄郭成龙李博王通
- 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体系的气凝胶灭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二元复配体系的气凝胶灭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灭火材料由二氧化硅气凝胶粉、表面活性剂、复合胶体、稳泡剂、抗冻剂、交联剂、灭火组分和水组成。本发明将固态二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均匀分散于液态灭火剂中...
- 刘春晓朱国庆 颜丙瑞 唐佳旭 钱华琳熙何路王青祥 王欣宇
- 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内CO的溯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巷道内CO的溯源方法,先在实验室分别确定当前煤矿中煤炭自然发火的稳定碳13同位素的范围值和尾气排放的稳定碳13同位素的范围值,然后对煤矿特定区域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气体采样,通过同位素分析获得每份气...
- 王青祥宋小林刘宏史波波陈小雨杨英兵刘春李佳郭雅豪马驰骋
- 一种无巷道地面钻井流态化采煤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巷道地面钻井流态化采煤方法,无巷道地面钻井流态化采煤系统包括物理流态化采煤部分和煤岩混合物输送部分;物理流态化采煤部分包括采煤竖井、高压输运管和高压射流器;煤岩混合物输送部分包括工艺斜井、煤岩混合物提升...
- 谢和平周福宝刘应科王青祥问小江李存宝高明忠王凤超郭成龙蒋名军
- 文献传递
- 磷酸盐诱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可溶氯稳定化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在传统水泥固化技术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将磷酸盐作为稳定化药剂以诱发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可溶性氯的稳定化反应。在分析飞灰理化性质基础上,通过水相预实验、固相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探究了各因素对氯离子固定率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了最优水平组合,揭示了磷酸盐诱发可溶氯稳定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磷酸盐(磷酸钠十二水)掺量大于20%时,氯离子固定率保持于30%左右;水灰比、水泥掺量、磷酸盐掺量对可溶氯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实验条件范围内三者的最优水平组合为0.34、33.3%和44.4%;稳定化反应的主要产物羟基磷灰石可通过表面络合吸附和离子交换两种途径稳定飞灰中可溶氯。
- 王青祥郭亚萍韩风黄涛宋东平涂垚杰
- 关键词: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磷酸盐正交实验
- 整合矿井巷道局部高温火区治理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整合矿井煤炭自燃火区治理的复杂性,提出了整合矿井巷道局部高温火区"探测—隔离—堵漏—治理—监测"系统性灭火方案,并在北祖矿9209运输巷和主井尾部两处典型局部高温火区进行了实践。治理过程中首先采用红外线测温装置探测火区范围,之后向高温巷道壁面喷涂灰砂浆,隔离火区并封堵漏风通道;根据探测出的火区范围,准确地向火区注入凝胶防灭火材料,并在较长时间内监测火区温度变化,防止火区复燃。灭火方案实施后,火区得到了有效治理,由此证明了该灭火方案对于整合矿井局部高温火区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向剑飞李明亮王鑫鑫王青祥
- 关键词:整合矿井火区治理
- 粉煤灰直接湿法矿化封存CO_(2)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优化研究
- 2025年
- 为了提升粉煤灰的CO_(2)封存效率,促进粉煤灰在CO_(2)矿化封存与防灭火工程的资源化利用,对粉煤灰矿化反应条件及添加剂配比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直接湿法矿化技术,构建了气-液-固三相反应体系,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系统考察水灰比、反应时间、气体流量对矿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主次因素及最优参数组合,进而评估不同条件对矿化性能的影响程度及主次顺序;引入Na_(2)CO_(3)、NaCl、NaOH、NaHCO_(3)等添加剂(浓度0.5 mol/L),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矿化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合热重分析(TGA)定量评估CO_(2)封存量;灭火性能试验通过模拟煤堆自燃场景,监测温度及CO体积分数变化,验证材料的实际灭火效果。结果表明:矿化条件优化方面,水灰比4∶1、反应时间45 min、气体流量150 mL/min时,CO_(2)封存量达57.75 kg/t,显著优于其他组合;添加剂优选试验中,0.5 mol/L Na_(2)CO_(3)效果最佳,其通过提高液相CO_(3)^(2-)浓度并维持碱性环境,促进CaCO_(3)生成;而NaCl因增加CaCO_(3)溶解度抑制沉淀,NaOH因强碱性环境导致方解石晶粒尺寸减小,均降低矿化效率;XRD与SEM表征证实,矿化后粉煤灰中波特兰石(Ca(OH)_(2))与生石灰(CaO)衍射峰消失,方解石(CaCO_(3))峰显著增强;微观形貌显示,原样多孔结构表面附着致密球状CaCO_(3)颗粒,验证了CO_(2)矿化路径的可行性;粉煤灰基材料在灭火试验中通过覆盖层阻隔氧气、水分蒸发吸热及渗透降温协同作用,使得煤堆上、中、下部温度在600 s内降至120℃以下,CO体积分数在180 s后稳定在30×10^(-6)以下。
- 王胜涛唐佳旭杨宁王青祥王石林曹旭强张新泉宋小林宋小林
- 关键词:碳封存粉煤灰正交试验防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