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璇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EA水平在预测肺腺癌淋巴结受累情况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受累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山西白求恩医院263例接受根治性肺切除术合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肺腺癌患者进行建模,定量分析术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EA水平。依据淋巴结受累位置分为N0组、N1组、N2组,其中有无淋巴结受累为(N0 vs.N1+N2组),有无纵隔淋巴结受累为(N0+N1 vs.N2组)。建模后选取其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肺腺癌患者120例对预测结果进行外部验证,并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进行校准度分析。结果肺腺癌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EA水平与其淋巴结转移个数之间的关系均成正相关(r=0.317,0.452,P均<0.05)。在有无淋巴结受累(N0 vs.N1+N2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最佳截断值为90.50μg/L;CEA的AUC为0.751,最佳截断值为3.35μg/L;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48、0.57、0.72,与单独检测相比无明显优势,有淋巴结受累以CEA≥3.35μg/L为主。在有无纵隔淋巴结受累的ROC曲线中,D-二聚体的AUC为0.661,最佳截断值为140.50μg/L;CEA的AUC为0.744,最佳截断值为4.25μg/L;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67、0.70、0.75,与单独检测相比有明显优势,有纵隔淋巴结受累以D-二聚体≥140.50μg/L且CEA≥4.25μg/L为主。经外部验证,建模组和检验组一致程度高,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EA水平对预测可手术肺腺癌患者淋巴结受累情况具有较高价值。
- 贾晓斌尹宏飞魏子清麻晓斌朱志帆王玉璇
-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血清CEA肺腺癌淋巴结受累
- 二尖瓣成形术中瓣膜功能的直视判定
- 唐进李家成李宝平郭光伟赵永红王玉璇王文泽
- 该项目引进了二尖瓣成形术并进行了其治疗二尖瓣病变的临床研究。手术方法:包括瓣叶的修复如:瓣裂的缝合,补片、牵拉缝合对位,多余瓣叶的切除(三角形、梯形);瓣环的修复如:瓣环的折叠、环缩、加用人工瓣环;瓣下结构的修复如:腱索...
- 关键词:
-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直视
- VATS肺叶切除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来早中期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维持有效的肺通气。膈肌功能障碍是各种因素引起的一侧或双侧膈肌短期或永久性的膈肌失用,主要表现为膈膨升、膈无力和膈麻痹,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竭。本文就引起VATS肺叶切除肺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对VATS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及时诊治提供评估方法与管理框架,从而优化患者术后呼吸康复、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 梁栋晋建王云飞王嘉欣尚志杰王玉璇
- 关键词:肺肿瘤预后
- 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识别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早期肺癌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导致其发现较为困难。近年来,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普及推动了早期肺癌筛查的进展[2]。对于病灶直径<2 cm的早期肺癌,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并非必要,肺段切除术逐渐增加。日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3]结果表明,对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2 cm,实性占比>0.5),肺段切除术相比肺叶切除术在5年总生存率(94.3%vs.91.1%,P<0.001)和肺功能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肺段切除术已成为早期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 晋建梁栋王云飞王玉璇
- 关键词:肺段切除术早期肺癌全肺切除总生存率肿瘤直径
- BML-111调控微小RNA-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核因子-κB信号轴减轻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 2025年
- 目的:探究脂氧素A4受体激动剂BML-111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以及微小RNA-155(miR-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轴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60只SPF大鼠,随机选10只作为对照组,另50只腹腔注射LPS 20mg/kg造模。成功造模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ML-111低剂量(BML-111-L)组、BML-111中等剂量(BML-111-M)组、BML-111高剂量(BML-111-H)组、BML-111高剂量+miR-155激动剂(BML-111-H+miR-155激动剂)组,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LPS 12 h后,采集颈动脉血样测血氧分压(PaO_(2)),处死大鼠取肺,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用苏木精-伊红(HE)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55、SOCS1、NF-κB mRNA水平;蛋白印迹(WB)检测SOCS1、NF-κB p65、NF-κB磷酸化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L-111-L组、BML-111-M组、BML-111-H组、BML-111-H+miR-155激动剂组大鼠W/D、肺损伤评分、炎性因子水平、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aO_(2)、SOCS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BML-111-M组、BML-111-H组相比,BML-111-H+miR-155激动剂组大鼠W/D、肺损伤评分、炎性因子水平、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aO_(2)、SOC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ML-111-L组、BML-111-M组、BML-111-H组大鼠miR-155、NF-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SOCS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BML-111-H+miR-155激动剂组大鼠SOCS1 mRNA表达显著高于BML-111-M组和BML-111-L组,低于BML-111-H组(P<0.05);NF-κB mRNA表达显著高于BML-111-H组,低于BML-111-M组和BML-111-L组(P<0.05)。结论:BML-111能显著改善大鼠肺脏受损程度,可能与其能抑制miR-155水平,提高SOCS1表达,进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
- 梁栋王嘉欣晋建王玉璇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脂多糖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对比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胸腔引流管接单纯水封瓶,A、B、C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分别给予-10、-15、-20cmH_(2)O的抽吸压力。比较各组术后漏气时间、日均引流量、并发症(皮下气肿、胸腔积液、肺炎)发生率。结果A、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A组(P均<0.05)。对照组和C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于A、B组(P均<0.05)。A、B、C组皮下气肿和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负压胸腔闭式引流可缩短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20 cmH_(2)O负压引流效果最好。
- 麻晓斌柴立勋贾晓斌王玉璇
-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肺上叶切除术负压引流非小细胞肺癌肺漏气
- 米力农对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因子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 本文研究了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心肌损害程度及米力农对其的影响。确定20例心功能Ⅱ-Ⅲ级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主动脉开放即刻M组10min内用负荷剂量米力农50μg·kg-1、...
- 王玉璇
- 关键词:瓣膜置换炎性因子米力农体外循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