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 作品数:33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熊果酸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熊果酸组和对照组,熊果酸组小鼠根据熊果酸干预浓度差异(150 mg/mL和300 mg/mL)分成2组亚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熊果酸组)。模型组小鼠:将100μg卵清蛋白联合2 mg Al(OH)3溶于0.1 mL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第0、2、4、6、8、10、12、14天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第15天开始将500μg卵清蛋白溶于10μL 0.9%氯化钠溶液中并对小鼠进行滴鼻(每个鼻孔10μL)处理,连续激发11 d,制备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熊果酸组:将熊果酸溶于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中配置成150 mg/mL和300 mg/mL浓度,造模的同时额外进行腹腔注射熊果酸溶液每天0.3 mL;对照组:参照模型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处理。观察小鼠过敏性症状如喷嚏、流涕、挠鼻等行为并进行评分。检测各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APK)、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3 (IL-33)的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IL-17、IL-3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症状累计得分为(8.26±0.35)分,显著高于150 mg/mL熊果酸组小鼠(6.11±0.44)分和300 mg/mL熊果酸组小鼠(4.2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 mg/mL熊果酸组小鼠症状得分显著高于300 mg/mL熊果酸组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小鼠鼻黏膜组织中P-ERK、P-MAPK、IL-17、IL-33蛋白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小鼠P-ERK、P-MAPK、IL-17及IL-3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比不同剂量熊果酸组发现,300 mg/mL熊果酸组P-ERK、P-MAPK、IL-17及IL-3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50 mg/mL熊果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150 mg/mL熊果酸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7、IL-33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但与300 mg/mL熊果酸组相比,150 mg/mL熊果酸组血清
- 房相娟关素贞刘永刚王慧敏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熊果酸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33
- 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气管异物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气管异物的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和X线对患儿进行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检验,并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参照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查结果合格率、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不同密度异物下的检测合格率以及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测结果。结果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7.56%(80/82)要高于X线的检测合格率90.24%(74/82),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不同密度异物的检测中,高密度中的合格率要高于中密度的合格率,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管异物的检测中使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 周航卢振民王慧敏李靖崔粲
- 关键词:胸部CT气管异物
- 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对抑制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TEA作用于Hep-2,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ep-2细胞活性,计算出TEA对Hep-2的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仪(FCM)法测定Hep-2凋亡率。结果 5、10、20mmol/L TEA接种后,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达到12.573%、31.385%和56.132%,Hep-2作用96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64±2.67)%、(58.76±4.32)%和(72.65±6.54)%,TEA处理组抑制率和凋亡率都高于未用TEA处理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可抑制Hep-2的增殖及体内生长,促进Hep-2的凋亡。
- 王慧敏余文发周航卢振民
- 关键词:钾通道阻滞剂喉肿瘤上皮细胞PI3K-AKT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医院16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6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测出病原菌190株,其中需氧菌131株占68.95%,厌氧菌35株占18.42%,真菌24株占12.63%;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10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0%敏感;奇异变形菌对多数的抗菌药物呈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中菌种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菌为主,应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选择临床抗菌药物用药。
- 王慧敏连荣余文发卢振民
-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药物敏感性
- 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 202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同步组(n=52,同步放化疗)和序贯组(n=54,序贯放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同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5%,高于序贯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CYFRA21-1、PCⅢ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同步组患者VEGF、CYFRA21-1、PCⅢ水平均低于序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同步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序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患者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序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紫杉醇+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更优,可进一步降低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但会增加不良反应。
- 袁东杰李靖李艳峰卢振民王慧敏
-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
- 微创切除术联合低剂量放疗对早期喉癌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究微创切除术联合低剂量放疗对早期喉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喉癌患者60例,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联合低剂量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咽部干燥、呼吸困难、咯血、嗅觉减退情况及发音功能、复发转移情况、平均生存时间及累积生存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咽部干燥、呼吸困难、咯血、嗅觉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音功能差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至2016年8月,治疗组患者疾病无进展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除术联合低剂量放疗相对于单纯微创切除术可减少早期喉癌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但对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及累积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 王慧敏余文发周航卢振民
- 关键词:早期喉癌微创切除术放疗生存率
- 长链非编码RNA DANCR/微小RNA-33b/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ANCR调节微小RNA(miR)-33b/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轴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取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组织中lncRNA DANCR和miR-33b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建立lncRNA DANCR敲低和miR-33b过表达鼻咽癌细胞系,分别为lncRNA NC组、DANCR KD组、miRNA NC组、miR-33b OE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析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lncRNA DANCR、miR-33b和EZH2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DANCR表达水平(1.07±0.17)显著低于鼻咽癌组织(1.6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90,P<0.05)。癌旁组织miR-33b表达水平(0.95±0.22)显著高于鼻咽癌组织表达水平(0.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10,P<0.05)。lncRNA NC组细胞吸光度值、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1.25±0.10、(211.33±20.55)个、(86.67±8.6)个]明显高于DANCR KD组[0.83±0.18、(139.33±11.50)个、(49.67±8.0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5、5.295、5.442,P<0.05)。miRNA NC组细胞吸光度值、迁移数量和侵袭数量[1.55±0.08、(203.67±17.01)个、(95.67±7.64)个]明显高于miR-33b OE组[1.04±0.09、(122.00±15.52)个、(54.00±6.5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2、7.333、7.169,P<0.05)。lncRNA DANCR-WT/miR-33b模拟物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0.44±0.05)显著低于lncRNA DANCR-Mut/miR-33b模拟物转染组(0.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8,P<0.05)。EZH2-WT/miR-33b模拟物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0.67±0.06)显著低于EZH2-Mut/miR-33b模拟物转染组(1.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3,P<0.05)。lncRNA NC组细胞EZH2蛋白�
- 周航王慧敏余文发崔粲连荣鲁保才王银鑫
-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鼻咽癌增殖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咽炎患者150例用中医辨证分型法治疗,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86%;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能针对个体差异进行综合治疗,具有应用价值。
- 王慧敏余文发周航卢振民
- 阻断氯通道对人喉癌裸鼠移植瘤ERK1/2和AKT1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氨基)苯甲酸[5-nitro-2-(3-phenylpropylamino)benzoicacid,NPPB],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裸鼠移植瘤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t regulated kinase,ERK)ERK1/2和AKT1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阻断氯通道对喉癌移植瘤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人喉癌Hep-2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NPPB分组进行治疗实验,研究移植瘤生长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移植瘤ERK1/2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移植瘤ERK1/2和AKT1总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0、100、150μmol NPPB组ERK1/2和AKT1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NPP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RK1/2和AKT1蛋白磷酸化。结论体内阻断氯通道可以抑制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移植瘤细胞ERK1/2和AKT1蛋白磷酸化有关。
- 余文发赵玉林王慧敏鲁保才董明敏
- 关键词:鳞状细胞氯化物通道移植瘤
- eCRS内镜手术后病情转归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 2025年
- 目的建立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CRS)内镜手术后病情转归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eCRS患者,根据内镜手术后1 a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eCRS患者术后复发的变量,构建eCRS内镜手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结果224例eCRS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为27.23%;复发组嗅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8.00±0.64)分比(6.02±1.32)分]、鼻窦CT评分[(15.25±2.90)分比(11.10±3.05)分]、鼻中隔偏曲患者占比(44.26%比31.29%)、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7.89±1.25)%比(5.30±0.74)%]、组织EOS浸润[(36.59±8.14)%比(27.66±5.79)%]、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0.25±0.08比0.17±0.05)高于未复发组,术后遵医治疗患者占比[(62.30%比77.30%)低于未复发组(P<0.05)];LASSO分析初筛变量为嗅觉VAS评分、鼻窦CT评分、鼻中隔偏曲、组织EOS浸润、ELR、术后遵医治疗;多因素logistic分析,嗅觉VAS评分(95%CI:1.055~1.248)、鼻窦CT评分(95%CI:1.143~1.577)、鼻中隔偏曲(95%CI:2.068~3.491)、组织EOS浸润(95%CI:1.074~1.563)、ELR(95%CI:1.102~1.185)、术后遵医治疗(95%CI:0.364~0.879)均与eCRS内镜手术后复发相关(P<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患者术后复发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术后复发预测的AUC为0.835(95%CI:0.774~0.895),预测术后模型与实际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能获得明显正向净收益。结论eCRS内镜手术后复发患者的影响因素为嗅觉VAS评分、鼻窦CT评分、鼻中隔偏曲、组织EOS浸润、ELR、术后遵医治疗,据此因素构建的术后复发模型具有良好效能和临床效益。
- 崔粲王慧敏鲁保才李靖周航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内镜手术病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