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冬松

作品数:29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艺术
  • 8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唐代
  • 7篇艺术
  • 6篇清明
  • 6篇河图
  • 6篇《清明上河图...
  • 5篇绘画
  • 4篇颜料
  • 4篇美术
  • 3篇敦煌艺术
  • 3篇图像
  • 2篇身份
  • 2篇水磨
  • 2篇宋代
  • 2篇清明上河图
  • 2篇胭脂
  • 2篇物色
  • 2篇误读
  • 2篇基于图像
  • 1篇当铺
  • 1篇断代

机构

  • 28篇华侨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常州工学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28篇王冬松
  • 2篇朱亮亮
  • 2篇王红梅
  • 1篇郭振文

传媒

  • 5篇美术观察
  • 5篇美术大观
  • 3篇装饰
  • 1篇中国书法
  • 1篇艺术与设计(...
  • 1篇美术
  • 1篇美术研究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史林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矿”颜料小考被引量:1
2014年
紫矿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红色有机颜料和染料,在敦煌9世纪的绘画中即发现了它的存在。由于紫矿的形成需要特定的自然条件,制取亦颇为不易,今天已不为主流艺术所用。不过,中国古代绘画和印染行业中一度使用紫矿的悠久传统是不容抹杀的。即使在当今藏传佛教艺术的创作中,紫矿依然作为红色有机颜料加以使用。
王冬松
关键词:红色颜料
解读“绘本”
2018年
“绘本”概念是个舶来品。最早的直接来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的“绘卷物”,以后经历了室町时代(1336~1573)的奈良绘本、江户时代(1603—1867)的草双纸。但“绘本”这一概念的出现,据笔者初步考证应该在江户时代(1603-1867)前半期,如日本正德4年(1714年)刊行的《绘本故事谈》,是较早使用“绘本”这一概念的传统文献。
李诗芸王冬松
关键词:绘本江户时代平安时代舶来品
唐代卷轴画的色彩考察
2014年
与壁画相比,卷轴画的色彩一般更为精致、细腻,颜料的纯度更高。作为后世中国绘画的主流形态,卷轴画的色彩种类也较为固定。然而,由于传世卷轴画多为宋元以后作品,此时色彩的主体地位已经被水墨超越,绘画的色彩特征变得不再突出。因此,真正能够代表绘画色彩巅峰成就的应该是在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敦煌遗画,以及墓葬出土的一些卷轴画作品。
王冬松李诗芸
关键词:唐代卷轴画
从"物"到"词",再到"物"--对色彩认知的体系性思考
人类的色彩认知活动中,从"物色不分"到"物色分离"是形成色彩范畴的关键一步,色彩词的出现则进一步将其概念化、系统化;颜料、染料又体现出人类借助物质手段来重构色彩经验的努力.这种"物"到"词"再到"物"的过程既遵循了色彩认...
王冬松
关键词:民族性
基于图像结构和内容分析的《清明上河图》“明本”系列研究
2023年
《清明上河图》存世版本非常复杂,除身份比较清晰的“宋本”和“清院本”外,数量最多、面貌最杂的当数“明本”。本文从图像结构和画面内容出发,选取所绘的关键性段落和代表性事物,梳理了30多个存世版本的基本情况。认为被部分学者视为“元本”的“白云堂本”和“宣和堂本”均系“明本”;“明本”祖本的创作时间应不早于明永宣时期,不晚于嘉万时期;在“无金明池”版本中,“白云堂本”体现出较早的风格特征;在“有金明池”版本中,一度被视为“明本”代表的“辽博本”并不具备典型意义。此外,学界关注尚少的“奥地利本”,呈现出较强的图像叙事能力和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准。
王冬松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传)宋人《戏猫图》新考
2025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戏猫图》向来被传为宋代佚名作品。本文通过对图中所绘家具的形制与装饰特征、瓷器的形制与釉色特征,以及织锦的色彩与纹饰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确认此画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明代中期。
王冬松
关键词:器物纹饰形制断代
唐代敦煌艺术品中之青色考辨被引量:3
2015年
在中国古代的"五色体系"(青、赤、黄、白、黑)中,"青"作为"东方木"之色,代表了一种蓬勃向上富有生命力的颜色;而在中国古代的青绿山水画中,"青"作为"点睛"之色,也发挥着统领画面色彩的重要作用。历来对青色的研究多关注其象征文化的内容,本文则试图回到青色的物质基础,选取最具色彩感的唐代敦煌艺术为例,探讨其中的青色调的物质构成、颜料制取以及来源等问题。
朱亮亮王冬松
关键词:唐代艺术青色颜料
《唐书》"绿金精"释疑--兼析"金精"与"青金石"的概念纠缠
今本新、旧《唐书》都记载,拂菻国曾向大唐王朝进献"绿金精"等物①,后世文献多沿用"绿金精"之名,但对于"绿金精"具体为何物,古代文献从未给予说明。我们认为,所谓"绿金精"实为"石绿、金精"表述中"石"字阙灭后误断文句所致...
王冬松
关键词:《唐书》
被误读的机械图像——宋画《柳阴云碓图》的命名与内容研究
2016年
故宫博物院旧藏宋代无款册页《柳阴云碓图》,近人定为宋代马奎所画,不过此断没有确据,画名亦不准确。笔者根据相类作品的比较,并结合传统画学文献的记载,指出《柳阴云碓图》与清人李佐贤所载《柳阴水磨图》、吴荣光所载《绿阴驱磨图》,以及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柳龙骨车》存在同源或互指的关系,其画面内容既非"云碓",也非"水磨",而是"牛转翻车"。
王冬松
关键词:水磨
理性精神关照下的机械图像——宋代绘画中的水碓、磨考察被引量:6
2016年
在"格物致知、穷理明辨"的理学精神熏染下,宋代的科学技术高度繁荣,宋代的绘画也达到后世难以超越的高度。宋画在题材上"致广大而尽精微",尤其是以科学严谨的写实精神描绘的建筑和机械结构,造就了中国古代绘画传统中最富"理性精神"的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宋画中水碓、磨图像的考察,管窥这一魅力独具的理性绘画传统。
王冬松
关键词:水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