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娟

作品数:33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老年
  • 9篇营养不良
  • 5篇营养状态
  • 5篇住院
  • 5篇肥胖
  • 4篇衰弱
  • 4篇肌肉
  • 3篇摄入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体成分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 3篇老年住院
  • 3篇患者营养
  • 3篇疾病
  • 2篇蛋白
  • 2篇心血管
  • 2篇性别
  • 2篇血管

机构

  • 33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作者

  • 33篇王丽娟
  • 20篇程博
  • 19篇丁丽丽
  • 10篇朱明炜
  • 10篇汪明芳
  • 10篇陈丽如
  • 9篇任姗姗
  • 5篇陈燕波
  • 5篇李磊
  • 5篇许静涌
  • 4篇孙明晓
  • 3篇王华
  • 3篇于冬妮
  • 3篇韦军民
  • 3篇宋京海
  • 3篇张茜
  • 2篇王萌
  • 2篇崔红元
  • 2篇郭立新
  • 2篇乔巍巍

传媒

  • 8篇中华临床营养...
  • 7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2015肥胖...

年份

  • 5篇2025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0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营养不良诊断方法在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调查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探讨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标准及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对“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数据库中的566例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两种营养不良诊断工具,探讨营养不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符合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983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66%(983/566),其中男性14.72%(48/326),女性14.58%(35/240)。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8.30%(47/566),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6.36%(36/566)。SGA评定中度营养不良(SGAB级)发生率为15.55%(88/566),重度营养不良(SGAC级)为1.94%(11/566),总营养不良(SGAB+C级)发生率为17.49%(99/566)。营养不良组总住院时间(15.46±6.49)d,无营养不良组为(13.55±5.09)d,(t=-3.02,P<0.01);营养不良组的体重明显低于无营养不良组[(52.0±8.5)kg比(65.2±9.6)kg,t=12.92,P<0.01],两组体质指数(BMI)[(19.1±2.7)kg/m^(2)比(23.9±2.6)kg/m^(2),t=15.48,P<0.01]、上臂围[(22.3±2.5)cm比(28.3±3.9)cm,t=7.01,P<0.01]、小腿围[(28.9±3.4)cm比(32.5±3.)3cm,t=6.81,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中营养不良组与无营养不良组的淋巴细胞[(5.0±8.5)×10^(9)/L比(9.4±11.8)×10^(9)/L,t=3.61,P<0.01]及白蛋白[(38.5±4.4)g/L比(40.7±5.1)g/L,t=3.18,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IM与SGA诊断相关性较好(AUC=0.711),一致性尚可。结论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GLIM标准适合用于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其诊断结果与SGA比较相关性较好,一致性尚可。营养不良与人体测量、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均存在一定关联。
陈丽如丁丽丽王丽娟程博朱明炜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营养评估
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肉质量评价及与膳食摄入的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肉质量情况及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6例老年人中少肌性肥胖(55例)、单纯肌少症(8例)、单纯肥胖(481例)及非少肌非肥胖对照组(152例)间身体成分、膳食摄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量和比例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老年少肌性肥胖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少肌性肥胖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高(均P<0.01或P<0.05),而握力、骨骼肌、骨骼肌指数、肌肉质量(握力/四肢骨骼肌)、摄入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矫正体重能量、矫正体重蛋白质、矫正理想体重能量、矫正理想体重蛋白质均较低(P<0.01)。老年人少肌性肥胖检出率为7.90%(55例),其中男性为7.60%(48例),女性为11.48%(7例)。少肌性肥胖检出率60~69岁为0.07%(2/287),70~79岁为4.94%(12/243),≥80岁为24.70%(41/166),少肌性肥胖检出率随增龄而增加(χ^(2)=87.76,P<0.01)。以握力/四肢骨骼肌量中位数为切点,老年人肌肉质量(肌质)降低率为12.36%(86/696)。对照组(2.63%,4/152)、单纯肥胖组(11.64%,86/635)、单纯肌少症组(37.50%,3/8)、少肌性肥胖组(41.82%,23/55),肌质降低者逐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肌性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增龄、内脏脂肪面积偏多、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P<0.01或P<0.05)。结论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肌质降低者高于其他人群。老年少肌性肥胖的发生与增龄、摄入蛋白质不足、基础代谢降低、内脏脂肪面积增加有关,对老年少肌性肥胖患者应及早进行个性化评估和干预。
任姗姗杨子艳汪明芳王丽娟
关键词:肥胖
老年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调查老年胃/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以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拟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全球领导人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探讨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2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结直肠肿瘤住院患者,其中胃癌199例、结直肠癌227例,年龄65~91(72.05±5.99)岁。符合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者占43.7%(186/426)、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占25.6%(109/426)、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占18.1%(77/426);胃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占73.4%(146/199)、营养不良者占48.7%(97/199)、重度营养不良者占22.6%(45/199);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者占63.9%(145/227)、营养不良者占39.2%(89/227)、重度营养不良者占14.1%(32/227)。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有60.3%(257/426),其中接受肠内营养者占25.4%(108/426)、接受全肠外营养者占11.3%(48/426)、接受肠内及补充性肠外营养者占23.7%(101/426),无营养支持者占39.7%(169/426)。无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不同程度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无营养支持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3.69、2.21、3.03,均P<0.05)。结论对于营养不良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陈丽如李子建王丽娟崔红元程博唐大年张岸琦丁丽丽朱明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营养不良营养支持
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对老年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调查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应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调查国内老年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主持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18个城市的34家医院数据库中摘取854例老年肿瘤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研究入院及出院时、不同类别的老年肿瘤患者人体测量、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院及出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3分发生率为63.23%和69.44%,经GLIM诊断的总营养不良发生率变分别为42.74%和42.86%;将营养不良进行分级可见出院时中度营养不良较入院时由24.12%减少至10.07%,重度营养不良较入院时由18.62%增加至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指标在GLIM标准下的营养不良与无营养不良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GLIM标准适合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诊断,抗肿瘤治疗可能增加营养不良严重程度。老年肿瘤患者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GLIM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诊断与分级,住院期间应动态观察营养状态的变化。
陈丽如丁丽丽王丽娟朱明炜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
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与衰弱情况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与衰弱情况的关系。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65岁的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SF),衰弱情况的评估采用Fried衰弱表型。分析横断面研究的不同疾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层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衰弱情况,以及不同衰弱情况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519例老年患者进入本研究,平均年龄75.12(65~92)岁。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28.9%(150/519),营养不良的发生率3.3%(17/519),衰弱的发生率为23.5%(122/519)。按疾病分层,慢性心功能不全组的营养不良风险及衰弱比例最高,分别为63.6%和50.0%。按年龄分层(65~75岁、≥75岁),营养不良风险(22.8%、35.5%)、营养不良(3.0%、3.6%)和衰弱(15.3%、32.3%)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MNA-SF量表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4,P=0.002);Fried衰弱表型得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9,P<0.01)。BMI以超重和肥胖(≥24)为主,占62.6%,其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21.2%(69/325),而BMI正常的人群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为38.7%(70/181),BMI消瘦组100%处于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状态;MNA-SF量表得分与BMI呈正相关(r=0.353,P<0.01)。BMI不同组别间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衰弱组营养不良发生的比例最高,为8.2%,其次为衰弱前期组2.0%;Fried衰弱表型得分与MNA-SF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9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衰弱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是非衰弱患者的4.818倍(95%CI:1.701~13.644)。结论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以及衰弱的发生率都比较高,衰弱患者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关注此类人群。
王丽娟丁丽丽陈丽如程博朱明炜王华
关键词:老年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衰弱
北京地区健康人群体内部分维生素类物质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老年人群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至11月北京医院体检正常的表观健康者1 220名,年龄30~49岁及50~59岁为中、青年组,年龄60~69岁、70~79岁和≥80岁为老年组。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25OHD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cy水平。结果男性、女性总叶酸水平分别为7.16(4.74~10.75)、9.17(6.49~13.55)μg/L,维生素B12分别为506.60(386.80~700.90)、582.60(430.70~846.98)ng/L,Hcy分别为14.68(12.25~18.58)、11.29(9.65~13.58)μmol/L,25OHD分别为21.60(16.40~28.70)、16.80(12.30~24.15)μg/L。女性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96、-4.772,均P<0.001),男性Hcy和25OHD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5.230、-8.447,均P<0.001);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血清叶酸水平降低,而血清维生素B12、Hcy和25OHD水平升高。在≥80岁老年组,女性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25OHD水平均升高,而男性则降低。结论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叶酸、维生素B12、Hcy和25OHD水平差异明显,各实验室在建立参考区间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赵昕张茜步霄霄刘文松王丽娟张建坤袁婷婷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半胱氨酸年龄因素性别因素
血清HBV RNA检测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细胞内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RNA,其中前基因组RNA(pgRNA)主要参与病毒的逆转录及翻译过程。HBVRNA被认为是评价HBV感染者肝组织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转录活性及存在水平的新兴生物标志物,cccDNA在受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持续存在,最终导致HBV感染无法被彻底治愈。近年HB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认知,本文综述了HBVRNA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常用的HBVRNA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展望。
王丽娟许宏涛
关键词:CCCDNACHBPCR技术
少肌症肥胖是影响中青年人群血脂异常的主要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中青年人群的血脂水平的身体成分因素。方法:使用韩国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我院在职职工的身体成分,按四肢肌肉量/体重低于同性别年轻(18-39岁)对照组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男性<30.7%,女...
王丽娟孙明晓任姗姗陈燕波汪明芳丁丽丽程博杨子艳李长平
关键词:中青年血脂异常
文献传递
利拉鲁肽对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和肌力的影响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成分和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4月30日至11月30日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成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信封法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在原降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40例患者仅给予饮食指导(对照组,失访16例),40例患者使用利拉鲁肽(利拉鲁肽组,失访1例),观察12周,基线和研究终点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肝肾功能,并用电阻抗的方法进行体成分检查,用握力计检测握力评估肌肉功能。结果利拉鲁肽组(39例)的糖化血红蛋白变化[(-1.54±2.10)%比(-0.53±0.84)%]、体重变化[(-3.46±4.2)kg比(-0.34±3.66)kg]、体脂肪量减少[(-1.97±2.98)kg比(-0.01±2.16)kg]和内脏脂肪面积变化[(-0.01±2.16)cm2比(0.34±6.39)cm2]明显好于对照组(24例),P值均<0.05,同时利拉鲁肽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量和握力无显著改变。结论利拉鲁肽除降糖外,还有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并保持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额外获益。因此利拉鲁肽适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尤其适合有肌肉量减少风险患者的体重管理。
于冬妮王丽娟程博李淼潘琦郭立新
关键词:肥胖症身体成分肌力利拉鲁肽
相位角在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相位角与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性,并计算相位角预测其营养不良的切点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12月至2024年7月在北京医院普通外科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190例,记录其基础数据、膳食调查结果、人体测量数据,使用InBody 720人体成分分析仪的人体成分测量结果计算相位角,营养不良的诊断采用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GLIM)标准。结果共入组190例患者,其中男性111例(58.4%),年龄60~90(70.44±7.01)岁,GLIM诊断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为65.8%,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为23.2%。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相位角呈降低趋势(P<0.001)。相位角在营养不良组明显低于非营养不良组(P<0.001)。相位角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去脂体重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全天摄入总能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体重丢失百分比呈负相关(均P<0.05)。相位角预测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切点值为4.42°,敏感性80.0%,特异性58.4%,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621~0.775,P<0.001)。低相位角(≤4.42°)与营养不良的发生显著正相关(OR=9.133,95%CI:2.894~28.826,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相位角可能是预测拟行胰腺和胆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
王丽娟李鹏雪丁丽丽程博李磊许静涌
关键词:外科手术营养不良相位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