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菁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分析
- 2016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呈进行性发展是其主要特点。目前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吸烟及粉尘为其重要的发病原因,其特征性改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包括气道、肺及肺血管慢性炎症变化。
- 牛菁杨爱春
- 关键词:疾病特征性病理变化支气管炎阻塞性营养状况
- 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出院的COPD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出院的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的积极连续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持续护理后血气指标(PCO2、P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H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Et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标一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进过机械通气治疗成功后采用积极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气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但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不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 牛菁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连续护理干预
- 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疗效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求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疗效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营养组口服整蛋白营养液;对照组患者营养膳食由家属自行配制。在营养支持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结果:TLC、ALB、Hb在两组得到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组TLC、ALB、Hb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营养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营养组临床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营养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高能量分解状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缓解发热、感染、应激反应对能量的需求,促进疾病的转归,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牛菁
- 关键词:营养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低糖高脂营养膳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配低糖高脂营养膳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8例COPD急性发作(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40)。两组病人均采用鼻饲肠内营养(EN)治疗,试验组采用自配低糖高脂膳食,对照组采用整蛋白营养制剂(瑞素),具体能量摄入依据病人实际情况而定,分别于营养治疗第1天和治疗后第14天测定病人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氧耗量(VO2)、肺活量(FVC)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最大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p H值以及第14天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和营养支持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配低糖高脂营养膳食对AECOPD并发呼吸衰竭病人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 邵剑赵绮华牛菁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