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英
- 作品数:97 被引量:136H指数:7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青贮饲料的生产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饲料制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青贮饲料的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存放青贮饲料的窖池以及可在窖池上行走的机架,所述机架通过安装在窖池两侧的行走装置驱动行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进料口和与进料口相连通的加工腔,所述加工腔内靠近...
- 朱伟沈秀英黄荣董建宝杜燕毕司英高楠楠
- 青海省刚察县某牧场牦牛源坏死杆菌的分子鉴定与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确定青海省刚察县某牧场发生耗牛脾脓肿的病原菌,以便于及时防治,本研究于患病解剖牛的脾脓肿部位进行无菌采样,并进行染色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和lktA基因扩增与序列分析等。结果显示:脾脏脓汁涂片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现紫色、丝状、长短不一的杆菌。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和lktA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均得到预期的基因目的片段。经测序后分析,两基因分别与坏死杆菌两种基因参考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都高达99%以上,此病原在分子生物学上鉴定为坏死杆菌,命名为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 QHGC;基于16S rRNA基因和lktA基因构建的进化树显示:本研究鉴定的克隆序列(16S rRNA和lktA基因)均与其他F.Tiecrop加亚肌分离株聚在一个分支上,在进化角度鉴定了此菌确实为坏死杆菌。本研究表明引起耗牛脾脓肿的病原菌是坏死杆菌,这为本地区耗牛脾脓肿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初步数据,为耗牛脾脓肿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 张学勇简莹娜朵红马怡隽付永沈秀英郭志宏
- 关键词:耗牛脾脓肿坏死杆菌分子鉴定进化分析
- 一种椎实螺内容物采集套装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实螺内容物采集套装,包括若干可调换使用的螺勺,螺勺由螺勺柄以及多个不同的螺勺头组成;螺勺头又由与螺勺柄一端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一体成型的采集部组成;不同螺勺头其采集部的结构形状不相同;采集...
- 沈秀英付永
- 文献传递
- 羊狂蝇幼虫药物防治试验及最佳防治时间的选择
- 2012年
- 本文依据对我省黄河谷地的贵德县和高原腹地的玉树县两个不同海拔、气候地区羊狂蝇成蝇出现及消失时间等活动规律的观察结果,选用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药物的不同剂型,分别在9月上旬和10月中旬选择自然感染羊狂蝇幼虫的绵羊200只;采用注射液口服、泼背和片剂口服的方法,对羊狂蝇幼虫进行药物驱除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月上旬驱虫组效果达100%,而10月份驱虫组效果不理想。
- 彭毛沈秀英索南拉加切环
- 关键词:伊维菌素阿维菌素
- 青海部分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遗传进化特征研究
- 2025年
- 目的鉴定青海部分地区蜱种多样性,分析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遗传分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对采集的446份蜱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基因(ompA基因)检测蜱样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特征,运用DNASP v6、IQ-tree v2.2.0、BEAST v2.7.4等软件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化时间估计。结果采集的446份蜱样本分为3类,其中一类为血蜱,包括青海血蜱(n=192)、丹氏血蜱(n=37);另一类为革蜱,包括西藏革蜱(n=121)、草原革蜱(n=55)和森林革蜱(n=36),以及璃眼蜱属的边缘璃眼蜱(n=5)。在西藏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丹氏血蜱均检测到劳氏立克次体,其感染率分别为95.9%、80.6%、69.1%、4.1%和2.7%;Rickettsia.sibirica subsp.sibirica BJ-90只在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中发现,感染率分别为5.6%和1.8%;Candidatus R.gannanii F107在丹氏血蜱和青海血蜱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6.2%和7.8%;Ca.R.hongyuanensis仅在青海血蜱中发现,感染率为16.3%;埃氏立克次体在边缘璃眼蜱和丹氏血蜱中感染率分别为20%和2.7%。经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劳氏立克次体的13个单倍型以H13单倍型为主(42/192),Ca.R.gannanii F107的7个单倍型以H4为主导单倍型(4/18),Ca.R.hongyuanensis的3个单倍型以H1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11/13)。系统发育树表明,青海部分地区劳氏立克次体序列和埃氏立克次体与R.rhipicephali聚为一支;Ca.R.hongyuanensis与Ca.R.gannanii F107聚为一支;而R.sibirica subsp.sibirica BJ-90与R.sibirica聚为一支。6种立克次体的平均分化时间大约为2000 Mya(95%CI:1999.08~2001.02 Mya)。结论青海部分地区分布的蜱种具有多样性,且首次在青海发现边缘璃眼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不同蜱种中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 李志张海宁张学勇朵红朵红殷宏沈秀英郭志宏
-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鉴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单倍型遗传进化
- 青海省称多县藏狐和犬棘球绦虫感染分离株的虫种鉴定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体内的棘球绦虫(Echinococcus)进行虫种鉴定。方法搜集称多县意外死亡的藏狐(Vulpes ferrilata)6只、驱虫犬5只和未驱虫无主犬1只,剖检小肠,肉眼观察小肠内棘球绦虫感染情况,沉淀法搜集棘球绦虫成虫,虫体经硼砂洋红染色后于镜下观察,初步鉴定虫种后,计算感染度。选取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基因,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镜下观察,共发现2种棘球绦虫,分别为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6只藏狐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 640条和839条,1只感染石渠棘球绦虫,感染度为833条。6只藏区犬中,2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度分别为10 195条和78条。PCR结果显示,8条多房棘球绦虫和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扩增产物约为450 bp。8条多房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序列一致,与四川省藏狐体内发现的多房棘球绦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461417)序列一致性为100%。2条石渠棘球绦虫的COⅠ基因(登录号为JQ317998)序列一致,与四川省石渠县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体内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幼虫COⅠ基因(登录号为AB159136)序列一致性为99.2%。结论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藏狐和犬有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感染。
- 冯凯黄福强朵红付永沈秀英彭毛李伟
- 关键词:棘球绦虫终宿主虫种鉴定
- 青海贵南某牧场犊牦牛腹泻病原的分子鉴定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青海省贵南县某牧场发生犊牦牛腹泻疾病,为快速确诊发病犊牦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及时防控和治疗,采集犊牦牛腹泻样品15份,利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显示:引发该牧场犊牦牛腹泻的病原是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邱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zurnii,E.zurnii)、牛艾美耳球虫(Eimeria bovi,E.bovi)、椭圆艾美耳球虫(Eimeria ellipsoidalis,E.ellipsoidalis)的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瑞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ryanae,C.ryanae)的18S rRNA基因与参考序列中国株CP031554/3/2/1同源性在99%以上,各个种球虫与引用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同时,遗传进化树显示:本次检测的C.ryanae与中国株C.ryanae 18S rRNA基因同源性关系近,聚成一大支;三种球虫分别与其相同种聚集在一支上。结果表明,该牧场犊牛腹泻是由隐孢子虫和球虫的混合感染造成的,该研究为犊牛腹泻的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数据,为寄生虫性病原的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和辅助支持治疗提供了帮助。
- 张学勇简莹娜朵红马怡隽付永沈秀英王小红郭志宏
- 关键词:犊牛腹泻隐孢子虫球虫分子鉴定
- 一种试情公牛避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情公牛避孕装置,包括定位布,绑带,避孕套和防水帘;绑带安装于定位布两端;避孕套固定于定位布底部,并且避孕套的开口端贴合于定位布的边缘;避孕套开口端设置有一支撑条,支撑条用于保持避孕套开口端敞开;防水帘安...
- 沈秀英孙璐张君
- 文献传递
- 青海省部分地区人包虫病的流行调查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棘球蚴病发病较高的青海环湖地区和青南部分地区,对204人用日本和新疆包虫病试剂盒进行普查。结果用新疆试剂共捡出4份可疑,份囊型棘球蚴阳性血清,份泡型棘球蚴阳性血清,阳性率为7.84%。日本试剂124共捡出8份囊型棘球蚴阳性血清,份泡型棘球蚴阳性血清,阳性率为5.88%。对部分血清学诊断阳性和B超扫描有4明显病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本次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人包虫病的感染率仍然很高,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包虫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 郭志宏彭毛李永寿刘玉叶红娟李伟沈秀英
- 关键词:包虫病诊断试剂盒
- 青海省民和县满坪镇羊泰勒虫感染调查及药物防治试验被引量:2
- 2017年
- 羊泰勒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原虫引起的一种梨形虫病,以侵袭牛、羊、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红细胞为主要特征。在青海省民和县满坪镇进行羊泰勒虫病调查发现,红细胞染虫率在1‰~5‰之间,平均为3.2‰,淋巴结穿刺物涂片中发现有呈紫红色的石榴体。用伊维菌素和螨净2种药物进行预防试验,表明2种药物均可降低泰勒虫病的发生率,其中伊维菌素注射液的使用效果比螨净好。
- 李玉珠李伟付永彭毛郭志宏沈秀英牛建章马青梅朵红
- 关键词:羊泰勒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