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 作品数:25 被引量:406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科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究心内心电定位法置入PICC导管在神经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导管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00例,应用心内心电定位法置入PICC导管。心电图定位结果与胸片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以胸片结果为金标准,心内心电图判断PICC导管头端进入上腔静脉的灵敏度为95.79%、特异度为100%。导管留置期间发生渗血11例、导管脱出3例、出口部位感染5例、可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破裂2例。结论心内心电定位法判断PICC导管头端位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 江南赵锐祎陈春芳申屠英琴李爱萍
- 关键词:并发症
- 19例群体重度烧伤患者静脉通路的护理管理被引量:27
- 2015年
- 报告19例群体重度烧伤患者静脉通路的护理。19例患者全身大面积烧伤,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易污染且难固定,其中5例患者静脉穿刺点距烧伤创面小于5cm。烧伤13d出现16例次导管培养阳性,9例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例次导管堵塞等问题。通过专人管理,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合作,应用纱布绷带及缝线联合固定导管,经腋下、腹壁、肩胛下等部位行外周静脉穿刺,经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用肝素和尿激酶预防和处理堵管等方法,成功救治19例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维持在11.11%。
- 赵锐祎金静芬陈春芳华海平申屠英琴李爱萍江南
- 关键词:烧伤输注静脉内护理工作
- PICC继发性异位的早期识别与处理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 探讨PICC继发性异位的早期识别与处理方法,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患者8509例,患者置入PICC且原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留置过程及时评估导管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异常者拍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确认体内导管走行和尖端位置。异位者,病情允许情况下,通过体外手法(拔出部分导管、改变体位、体外叩击、0.9%氯化钠快速冲洗)复位。结果 早期识别31例PICC继发性异位,27例采用体外手法复位,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8例,复位成功率70.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3例因合并血栓,1例因疾病未采取复位措施。结论 X线胸片是识别PICC继发性异位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体外手法处理PICC继发性异位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江南赵锐祎张月娇
- 专业化团队运作在静脉输液并发症防控中的效果研究
- 金静芬王惠琴施钰岚申屠英琴李爱萍江南陈春芳等
- 护理专科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PICC是一种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经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经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化疗、TPN...
- 关键词:
- 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临床护理
- 60家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 2025年
- 背景“互联网+”居家护理是精准对接服务对象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的必经之路,将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策略的必然趋势,然而当前服务质量现状尚不明确,阻碍其蓬勃发展。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调查,全面了解质量现状,为客观评价和改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9—11月通过便利抽样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60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采用“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质量调查,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各机构总得分和结构、过程、结果维度得分。结果60家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平均得分为(87.04±5.32)(71.88~96.38)分,结构、过程、结果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7.02±2.94)(26.70±3.31)(43.33±2.47)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平均得分分别为(88.29±4.16)(87.13±6.48)(81.90±4.76)分。评价指标得分率低于70%的有8项,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安全保障指标。结论浙江省医疗机构“互联网+”居家护理质量总体尚可,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平台建设不足、责任归属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服务对象回访率低等,需作为今后重点改进方向。
- 湛扬赵锐祎孙红玲江南倪子珺朱铃丽
-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居家护理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 2024年
- 总结1例乳腺癌患者置入PICC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发病早期变应原不明确、过敏症状与PICC相关应激反应、心律失常、类过敏反应相似等问题,通过早期识别导管过敏,启动快速反应小组,积极配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严密监护,心理护理等措施,3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随访2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 江南孙红玲郭溪柯喻赵锐祎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过敏急症护理
- 2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激反应临床分析与处理被引量:13
- 2015年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以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利于患者血管的保护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也存在一定的置管风险.PICC置管过程中,由于患者情绪紧张,疼痛刺激,操作者送管、冲管速度过快,以及导管结构等因素,在置管完成时会出现一过性应激反应,持续时间约3 ~5 min,能自行缓解,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预防发作,不必盲目拔除导管.现对22例PICC应激反应的临床分析与处理报道如下.
- 申屠英琴金静芬赵锐祎江南李爱萍陈春芳
-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应激反应PICC置管留置时间情绪紧张
- PICC异位至奇静脉8例的识别与处理被引量:4
- 2015年
- 总结8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奇静脉的识别与处理方法。通过胸部正侧位片的影像对比、使用阅片工具"直线测量"法、送管过程异常的判断分析及再次置管患者与前次置管信息对照等方法识别导管是否异位至奇静脉。处理方法为将导管拉出15-20cm,改变患者体位或置管侧肢体位置,操作者边用等渗盐水冲管边缓慢送管,至预测量长度时抽回血通畅。8例患者经调整后导管头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理想位置。
- 申屠英琴赵锐祎李爱萍江南陈春芳
- 关键词: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奇静脉
- 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调查及对策被引量:103
- 2011年
- 目的调查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困难因素,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参与护理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94人进行调查。结果 45人愿意继续参加品管圈活动,49人不愿意继续参加品管圈活动。由于资料收集不够完整与详细、增加了工作量、缺乏与其他圈交流机会、参加品管圈活动未列入考核等因素,影响了护理品管圈活动的推行。结论护理品管圈活动推行存在较多困难因素,管理层要采取相应对策。
- 卢芳燕江南赵锐祎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
- 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46
- 2012年
- 总结了17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包括:严格按医嘱溶栓,严密观察局部症状与体征、继发性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定期监测出凝血功能和血管超声影像,同时做好血栓肢体的护理,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组患者均成功保留导管至治疗结束拔管,留管时间为67~189d,无一例血栓再发或加重。
- 赵锐祎申屠英琴陈春芳李爱萍江南
-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外周血栓形成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