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利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儿童肺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和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梁利红黄英
- 关键词:侵入性治疗感染流行病学病原学特点细胞毒性药物器官移植手术
- 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5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39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3例)、肌注组(79例)、雾化1组(85例)和雾化2组(92例)。4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100 mg,压缩雾化吸入,qd;肌注组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qd,剂量:年龄<1岁者,10μg,年龄≥1岁者,20μg;雾化1组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20μg,压缩雾化吸入,qd;雾化2组患儿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20μg,压缩雾化吸入,bid,每次需间隔6 h。4组患儿疗程均为7 d。观察4组患儿治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雾化2组患儿治愈率>肌注组>雾化1组>对照组(P<0.05)。4组患儿临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雾化2组<雾化1组<肌注组<对照组(P<0.05)。肌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雾化1组和雾化2组(P<0.05)。结论:2次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 靳秀红汤昱梁利红张向峰陈海燕李会娟常会娟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
- 44例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及治疗体会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44例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结果 (1)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好发于婴幼儿;(2)17例(38.64%)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16例(36.36%)合并重症肺炎;(3)36例(81.82%)患儿确诊前均有长时间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30例(66.18%)使用糖皮质激素;(4)所有病例都有咳嗽、咯痰,42例(95.45%)有不同程度发热;(5)44例患儿中14(38.18%)例使用两性霉素B、20例(45.45%)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10例(22.73%)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其中死亡5例(11.36%),放弃3例(6.18%),治愈36例(81.82%)。结论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其发病率和预后与宿主年龄,原发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抗真菌治疗密切相关。
- 梁利红靳秀红汤昱
-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儿童原发疾病
- 呼吸科与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对比分析
- 目的:
探讨呼吸科与ICU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
- 梁利红
- 关键词: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
- 文献传递
- 郑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肺炎病原学特点
- :探讨郑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402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以免疫荧光法测定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IgM抗体.结果:1402例患儿中病毒IgM抗体检...
- 靳秀红汤昱梁利红
-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儿童患者流行病学
- 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分析
- 2016年
- 探究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硫酸镁联合孟鲁司特药物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 年 8 月至 2015 年 7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 118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分别 59 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硫酸镁进行哮喘病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硫酸镁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呼吸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96.6%明显高于对照组支气管哮喘患儿 76.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患儿的呼吸相关指标,值得在儿科治疗中指导应用。
- 许丽萍梁利红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孟鲁司特硫酸镁
- 小儿支原体肺炎运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临床观察
- 2016年
- 探究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情况。方法:2015 年 3 月至 2015年 9 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共计 160 例,根据患儿进入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单号排序患儿,观察组为双号排序患儿,两组患儿分别 80 例,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病症消失时间。结果: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 95.00%明显高于采用红霉素治疗的对照组患儿 71.25%, 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发热消褪时间、 咳嗽停止时间、啰音消失、以及 X 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总时长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佳,同时缩短患儿的病症消失时间,缩短治疗周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梁利红李会娟
-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红霉素
- 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12年
-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择拟诊肺部深部真菌感染患儿和细菌性肺炎患儿各80例,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结果:80例拟诊肺部深部真菌感染患儿中,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增高者68例(85%);8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中,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增高者4例(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可在真菌感染拟诊早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的信息,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早期诊断方法,对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汤昱靳秀红王琪梁利红
- 关键词:儿童深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