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树华

作品数:15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急性
  • 5篇脑梗死患者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疗效
  • 4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低分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肝素
  • 3篇血管
  • 3篇缺血
  • 3篇分子
  • 3篇肝素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血清
  • 2篇血液

机构

  • 15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15篇桂树华
  • 12篇孔亮
  • 10篇胡玲玲
  • 9篇王挺刚
  • 6篇王引明
  • 5篇邵小鹏
  • 3篇殷晓菁
  • 3篇顾俊泉
  • 1篇韩利坤
  • 1篇陶杨
  • 1篇赵继来
  • 1篇狄美琪
  • 1篇贺春晖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江苏医药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尤瑞克林联合胰岛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疗效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胰岛素在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对照分析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和血流变等指标及空腹血糖水平,回顾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8例脑梗死患者,进展停止者45例,脑梗死者3例,无脑出血者。空腹血糖值降至正常者46例,未降至正常者2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胰岛素在进展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王挺刚胡玲玲孔亮桂树华
关键词:尤瑞克林胰岛素高血糖
脑梗死鼾症患者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打鼾患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可能与睡眠暂停有关〔1,2〕。研究认为,鼾症患者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3〕,鼾症是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之一。
孔亮王挺刚赵继来王引明桂树华
关键词:脑梗死鼾症颈动脉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后纤溶活性水平的变化分析及疗效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D组)。A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口服,每天1次;B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3d;C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术前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部皮下注射,继续口服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维持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d73组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vWF、tPA、和PAI-1水平显著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C组vWF、tPA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血浆PAI-1显著低于A组和B组。[结论]脑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联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纤溶活性高于单纯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急性期再发血栓形成。
桂树华胡玲玲孔亮殷晓菁王挺刚
关键词:血管介入治疗纤溶活性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孔亮王挺刚邵小鹏桂树华顾俊泉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脑梗死血清铁蛋白血液流变学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NO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进展性脑梗死约占脑梗死患者的20%~40%,由于其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常造成患者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或导致患者死亡〔1〕。近年来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桂树华胡玲玲孔亮殷晓菁王挺刚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钙依达拉奉一氧化氮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维脑路通、VitE、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于脐旁皮下注射,q12,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h(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PLT、Fg明显降低(P﹤0.05),APTT、PT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仍未超过正常范围;对照组治疗后PLT、APTT、PT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发作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王挺刚胡玲玲孔亮桂树华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急性脑梗死患者若积极给予改善血黏度、促进脑微循环的治疗,则可保护脑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我科自2004年9月~2009年6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48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6例,男性110例,女性76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1.4±11.3)岁;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中型(16~30分)114例,轻型(0~15分)72例;
孔亮王挺刚王引明邵小鹏桂树华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微循环脑干梗死
高压氧辅助治疗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10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08例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均予降颅压、平衡水电解质、营养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常规治疗,此基础上观察组予高压氧治疗,治疗时间为6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记录两组精神、神经、智能评分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神经及智能改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颅内出血亚急性期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顾俊泉胡玲玲孔亮王引明桂树华
关键词:高压氧脑功能障碍
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阿托伐他仃、阿司匹林,奥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14天,分别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P<0.05)。生活能力评定治疗组独立及轻度依赖率7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9%(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邵小鹏胡玲玲桂树华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变部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老年患者165例,按狭窄发生部位分为三组,颅内狭窄组80例,颅外狭窄组47例,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38例,记录三组一般资料、基础病、行为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三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DM)、高血压、吸烟和酗酒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颅内狭窄组和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颅外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颅内,发生部位可能和TC、hs-CRP水平相关。
桂树华王挺刚殷晓菁孔亮胡玲玲
关键词:病变部位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