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泽松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结石
  • 8篇输尿管
  • 8篇尿管
  • 7篇手术
  • 7篇碎石
  • 6篇输尿管结石
  • 5篇坦索罗辛
  • 5篇切除
  • 5篇膀胱
  • 4篇上尿路
  • 4篇肾上腺
  • 4篇术后
  • 4篇排石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肾上腺素
  • 3篇肾上腺素能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机构

  • 23篇福建省立医院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宁德市...
  • 2篇宁德市医院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福建省泉州市...

作者

  • 26篇杨泽松
  • 22篇叶烈夫
  • 10篇洪怀山
  • 8篇刘志华
  • 6篇林友成
  • 5篇朱庆国
  • 5篇胡敏雄
  • 5篇陈松茂
  • 5篇洪运
  • 3篇何延瑜
  • 3篇吴进锋
  • 3篇许庆均
  • 3篇庄惠强
  • 2篇潘丹玲
  • 2篇谢泽铨
  • 2篇林玉琴
  • 2篇崔旭
  • 2篇傅长德
  • 2篇詹汉雄
  • 1篇陈从其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蛇志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创伤与急诊电...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9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奥司明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在治疗远端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福建省立金山医院就诊的远端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为两组。坦索罗辛组给予每日坦索罗辛0.2 mg治疗,坦索罗辛+地奥司明组给予每日坦索罗辛0.2 mg+地奥司明900 mg治疗。药物维持至结石排出或持续2周。记录患者排石时间、肾绞痛及膀胱刺激征,并计算两组患者结石排出率。结果坦索罗辛+地奥司明组结石排出时间低于坦索罗辛组结石排出时间[(7.68±2.54)d vs.(9.27±2.46)d,P=0.011]。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率、肾绞痛发生率及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vs.86.5%,P=0.262;18.4%vs.29.7%,P=0.289;18.4%vs.24.3%,P=0.583)。结论地奥司明联合坦索罗辛可促进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排出。
林友成刘志华杨泽松洪怀山叶烈夫
关键词:地奥司明坦索罗辛药物排石
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估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对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对象和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明确诊断单...
杨泽松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坦索罗辛甲基泼尼松龙输尿管结石止痛剂
文献传递
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URBT)联合膀胱内卡介苗(BCG)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URBT...
洪怀山叶烈夫杨泽松刘志华江其琦林友成周志鹏
关键词:TURBT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临床T1期肾细胞癌肿瘤表面脂肪肿瘤浸润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临床T1期肾细胞癌肿瘤表面脂肪受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肿瘤表面脂肪是否需常规切除送病理检查。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术前诊断为临床T1期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肾部分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胡敏雄叶烈夫杨泽松潘丹玲朱庆国
关键词:保留肾单位
COX-2和VEGF-C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COX-2及VEGF-C在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二步法分别检测43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和1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COX-2与VEGF-C二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COX-2与VEGF-C的表达主要位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细胞的胞质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及67.4%,均高于各自在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COX-2和VEGF-C的表达程度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COX-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VEGF-C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COX-2和VEGF-C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675,P<0.01)。结论 COX-2和VEGF-C的表达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VEGF-C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和VEGF-C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共同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叶烈夫庄惠强陈新杨泽松崔旭谢泽铨
关键词: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尿路上皮癌上尿路
结石CT值测定联合输尿管软镜单次治疗大负荷肾结石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结石CT值测定联合输尿管软镜单次治疗大负荷肾结石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38例大负荷肾结石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泌尿系CT平扫测定结石大小且计算CT均值。结合患...
洪怀山叶烈夫杨泽松刘志华江其琦洪运林友成周志鹏
无症状膀胱肿瘤106例诊治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无症状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对106例无症状膀胱肿瘤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膀胱肿瘤中有镜下血尿者42例。因体检B超发现96例,因其他疾患行下腹部CT平扫发现7例,以上103例均经膀胱镜检查证实,另外3例为膀胱镜下放置或拔除双J管时发现肿瘤。98例为上皮性肿瘤,均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8例为非上皮性肿瘤,其中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平均随访2年,上皮性肿瘤复发6例,复发率6.12%(6/98),非上皮性肿瘤无一例复发,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无症状膀胱肿瘤包括非上皮性肿瘤和上皮性肿瘤,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多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者亦多为低分期、低分级肿瘤,TURBT配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取得良好疗效,预后较好,复发率低。
林灯叶烈夫杨泽松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中心静脉临时置管后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股静脉置管组76例,颈内静脉置管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Kt/v分别为(41.81±10.96)d、(17.17±4.83)次、(230.94±20.33)mL/min及1.48±0.16,显著高于股静脉置管组的(27.09±9.77)d、(10.46±4.13)次、(215.46±28.07)mL/min及1.18±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静脉置管组感染、栓塞及穿刺并发症分别为34.2%、26.3%及18.4%,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的8.3%、6.3%及10.4%。结论对比而言,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
王芳潘淼杨泽松李大勇陈宵刘小华陈晶黄智敏郑佩兰
关键词:颈内静脉股静脉血液透析
降钙素原在输尿管结石继发尿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输尿管结石继发尿脓毒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68例怀疑尿脓毒血症的单侧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PCT、尿沉渣、血培养及尿培养.68例患者根据尿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分为尿脓毒血症组29例和非尿脓毒血症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结石大小、血白细胞(WBC)计数值、CRP值、PCT值及尿WBC计数值,并对比尿脓毒血症组治疗前后的PCT值.结果 尿脓毒血症组患者年龄、结石大小明显大于非尿脓毒血症组,尿脓毒血症组及非尿脓毒血症组第一时间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9.09±25.15)和(2.09±1.85) 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WBC值(×109/L)分别为11.00±3.47及10.27±2.32,CRP值分别为(17.41±15.24)及(15.02±4.94) mg/L,尿WBC值(/HPF)中位数分别为54及4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脓毒血症组治疗后PCT值为(1.06±0.56) 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早期诊断尿脓毒血症、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杨泽松王芳林忠应陈从其许庆均叶烈夫
关键词:降钙素原输尿管结石尿脓毒血症
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估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震波碎石(ESWL)术后辅助排石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ESWL术后,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33例)及C组(42例),分别应用尿石通、尿石通+坦索罗辛、尿石通+坦索罗辛+甲基泼尼松龙辅助排石,随访2月。结果 A,B,C组的结石排净率分别为50.0%,63.6%,81.0%(C组vs A组,P<0.01),结石排出时间为(3.35±1.16)d,(2.10±1.22)d,(1.54±0.85)d(B组、C组vs A组,P<0.01)。石街形成8例,其中A组6例,B组和C组各1例(C组vs A组,P<0.05)。3组肾绞痛发生人次分别为(0.38±0.60),(0.15±0.36),(0.10±0.37)(C组vs A组,P<0.05)。C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为11.9%(5/42),无一例因副作用停药。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术后采用坦索罗辛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能够增加结石清除率、缩短排石时间、降低石街形成率并减少肾绞痛的发生,用于辅助排石安全有效。
叶烈夫杨泽松傅长德何延瑜詹汉雄林玉琴
关键词: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