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樟法

作品数:23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玉米
  • 12篇玉米螟
  • 6篇棉红铃虫
  • 6篇红铃虫
  • 5篇亚洲玉米螟
  • 5篇幼虫
  • 3篇性信息素
  • 3篇玉米螟幼虫
  • 3篇取食
  • 3篇为害
  • 3篇棉花
  • 3篇茧蜂
  • 3篇
  • 2篇诱捕
  • 2篇诱捕器
  • 2篇植物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生长发育
  • 2篇棉铃

机构

  • 22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浙江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东阳玉...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23篇杨樟法
  • 21篇吕仲贤
  • 7篇胡萃
  • 3篇王桂跃
  • 1篇王超杰
  • 1篇赵瑾
  • 1篇黄祥麟
  • 1篇叶恭银
  • 1篇冯炳灿
  • 1篇李文谷
  • 1篇吴晓晶
  • 1篇郦一平
  • 1篇朱新法
  • 1篇黄昌本

传媒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5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植物保护
  • 2篇昆虫知识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农药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华东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作测报工具的可靠性论证被引量:5
1990年
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制成的诱捕器是监测红铃虫成虫活动的有效工具。根据诱捕器内蛾量及其变化,将红铃虫分成早、中、迟三种发生类型。这种测报方法比室内养虫、田间查虫花、查羽化孔等常规方法更符合田间红铃虫的实际发生情况,是一种可靠的测报工具。
杨樟法吕仲贤申屠广仁骆寿山朱荣华周新生
关键词:红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棉花
棉铃虫卵粒在棉株上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被引量:3
1997年
通过1996年在第三、四代棉铃虫盛发期对27块棉田的2700棉株上的卵量随机抽样调查,经Iwao聚集指数测定,m/m>1;Taylor幂法测定,a=21462>0,b=13717>1;Iwaom—m回归分析,a=-00401≌0,b=25440>1。结果表明,棉铃虫卵粒呈聚集分布。又经Iwao法计算理论抽样数量获如下模式:t=196≌2,D=01,n=(38396/x)+6176;t=196≌2,D=02,n=(9599/x)+1544;t=196≌2,D=03,n=(427/x)+686。
虞轶俊冯炳灿冯炳灿周新生杨樟法
关键词:棉铃虫分布型抽样技术
害虫对苏云金杆菌的抗性概述被引量:8
1992年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商品制剂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因其杀虫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对天敌和植物安全,已成为害虫生物防治的首选杀虫剂。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应用上,在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制剂的同时,有必要重视害虫对其有可能产生抗性的问题。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
关键词:害虫苏云金杆菌抗性生物杀虫剂
棉红铃虫为害棉铃的损失估计被引量:3
1990年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幼虫为害棉铃所造成的损失估计,曹赤阳等曾作过报道。但用该逻辑斯蒂公式只能估计天气干旱、僵瓣很少的年份才接近实际损失。而红铃虫为害棉铃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幼虫侵入籽棉。
杨樟法吕仲贤
关键词:棉红铃虫棉铃
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被引量:20
1995年
为了探明玉米花粉对玉米螟幼虫期主要天敌螟长距茧蜂的营养效应,作者在田间养虫室研究了玉米花粉对螟长距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粉液能明显延长螟长距茧蜂的成虫寿命。雄成虫寿命与食物水分有密切关系。单一玉米花粉对成虫寿命影响很小,只有与水混合才能使花粉粒中的养分渗透到水中而发挥作用。雌成虫寿命随取食花粉液时间的增长而延长。花粉的浸水时间以24小时最佳。结果证明了玉米、玉米螟与螟长距茧蜂三个营养层间在食物营养方面的协同进化关系。
吕仲贤杨樟法胡萃
关键词:玉米花粉雌成虫营养效应幼虫期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幼虫取食位置初探
1994年
通过人工接虫、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位置.结果表明幼虫在分散前集中在未抽出的雄穗上取食,分散后主要取食玉米中部的茎和雌穗;喇叭口期以前的幼虫为害虽然造成花叶,但其成活率很低,对玉米影响不大。建议在玉米抗螟性鉴定时应考虑玉米茎和雌、雄穗对幼虫的作用,在防治时采用喇叭口末期集中施药和抽雄期适当去雄的方法。
吕仲贤杨樟法王桂跃卜卫良
关键词:取食抗虫性虫害防治
浙江省棉区棉红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初步调查被引量:3
1990年
本省于1978年开始引进日本产氰戊菊酯农药,并在主要棉区进行田间试验及大田示范,1983年后全省棉区(除零星棉区)普遍推广应用。由于该农药广谱、高效、低毒并有增产作用,深受棉农欢迎。但是。
杨樟法吕仲贤申屠广仁
关键词:棉红铃虫氰戊菊酯抗药性杀虫剂
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上的生态位及其种间竞争被引量:35
1995年
通过1993和1994两年的田间调查,测定了玉米螟和桃蛀螟在玉米田间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系数。结果表明:桃蛀螟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两虫在玉米上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非常相近,其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均大于090;在同一玉米部位两虫共存比例小于10%,其种间竞争系数大于098%。说明两虫在玉米上的竞争激烈。
吕仲贤杨樟法王桂跃卜卫良
关键词:玉米玉米螟桃蛀螟生态位种间竞争
玉米螟防治指标研究初报被引量:1
1993年
玉米螟是我国玉米上主要害虫,受其为害的玉米产量损失在20%以上。国内对该虫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多,吴维均等(1965)提出春玉米心叶期百株累计卵块为24块或百株高峰卵块6块为心叶期玉米螟的防治指标;陆锡康等(1987)提出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卵高峰期百株卵量2块;顾成玉等(1987)根据卵量与幼虫和产量损失的关系。
杨樟法吕仲贤王桂跃王植杏李方许
关键词:玉米玉米螟
饲料中氮和糖含量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的影响被引量:14
1995年
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在含糖量为22.27%,含氮量分别为1.69%,2.25%,3.01%,3.67%,4.42%和含氮量为3.01%,含糖量分别为13.14%,16.43%,22.27%,29.66%,32.49%的两个系列人工饲料上的取食选择、速率和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孵幼虫嗜食高氮、低糖含量的饲料,而高龄幼虫则喜食低氮、高糖的饲料。3龄幼虫在含氮3.01%和含糖22.27%的饲料上,相对取食速率最快;5龄幼虫的相对取食速率则随所取食饲料含糖量的增加而加快。取食高氮、糖含量饲料时,5龄幼虫的首次取食前时间显著延长,12h内取食次数减少、取食总时间缩短;取食含氮3.01%,3.67%和含糖22.27%的饲料时,5龄幼虫的取食总时间最长。说明饲料中含糖量的增加有利于高龄幼虫的取食活动。
吕仲贤胡萃杨樟法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取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