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国

作品数:29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共西安市委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文化
  • 7篇民族
  • 5篇氏族
  • 4篇夏文化
  • 4篇华夏
  • 4篇华夏文化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炎帝
  • 3篇赢姓
  • 3篇石器
  • 3篇石器时代
  • 3篇水流域
  • 3篇迁徙
  • 3篇渭水流域
  • 3篇伏羲
  • 3篇部落
  • 2篇炎黄
  • 2篇遗址
  • 2篇手工业

机构

  • 25篇陕西历史博物...
  • 25篇中共西安市委

作者

  • 29篇杨建国
  • 26篇杨东晨

传媒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固原师专学报
  • 2篇天水师范学院...
  • 2篇闽江学院学报
  • 2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求索
  • 1篇中南民族学院...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阴山学刊
  • 1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广西右江民族...
  • 1篇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天辟地与盘古氏的传说和文化——兼论经纬书与野史中远古纪年的史料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中华民族同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一样 ,有着悠久、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 ,反映着远古社会的状况。盘古开天辟地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 ,其故事在经书、纬书及野史中都有记载 ,结合大江南北的传说遗迹和考古资料 ,我们可以看到北方氏族部落向南方的迁徙和融合轨迹 。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开天辟地考古资料
渭河古文化区中令人神往的天水——兼论渭水是孕育华夏文化的神奇地域被引量:3
2002年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伏羲氏大地湾遗址渭水流域文化史
论盘瓠故事与古氏族部落迁徙及融合的关系——兼论盘瓠故事和传说遗迹的史料价值
2003年
盘瓠与盘古氏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物 ,代表着原始社会不同阶段的社会状况。他是帝喾高辛氏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 ,徙于今湖南泸溪后 ,氏族部落发展壮大 ,与土著蛮人结合 ,成为蛮人尊奉的祖先之一。其后裔逐渐南徙 ,传说和遗迹遍布于江南地区 ,反映出“五帝”时代江北、江南氏族先民的迁徙和文化交流 ,比“三皇”时代又进一步。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五帝父系氏族迁徙盘瓠
炎帝早于人文初祖黄帝--论高陵杨官寨遗址是炎帝而非黄帝的邑城
杨东晨杨建国
洞庭湖西北岸澧水和沅水古文化区的氏族探寻──兼论湖南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的古氏族
2002年
洞庭湖西北岸澧水和沅水古文化区的氏族文明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则有了进一步的开拓。洞庭湖周围地区的土著居民与中原的氏族或部落在交往、迁徙、融合等方面也比较早,经济、文化呈现出与中原关系密切相联而又有地方特征的状况。它也是中原原始文化通过四川、湖北向湘中、湘南传播的桥头堡地区,为湖南地区原始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洞庭湖氏族
秦朝“以吏为师”及其相关问题考辨被引量:4
2006年
“以吏为师”是秦国暴政的手段之一,这种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尊奉法家反对儒家是导致“以吏为师”的根本原因,分封与郡县制之争导致了“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坑儒”事故使“以吏为师”的畸形制度进一步巩固。究其实质,“以吏为师”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官”、“私”学之教育制度,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秦朝以吏为师教育制度分封郡县制
纵横驰骋在亚欧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兼论隋朝以前中国草原与农耕民族文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探讨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生活及其创造的文化 ,阐释了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是独特的、自由的、粗犷的草原文化 ,并与中原农耕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二者在长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冲突 ,也不断融合 ,形成了相互吸收。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文化史少数民族
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被引量:4
2004年
周公对远古和夏商文化的整合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确立了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发展、健全了西周制度文化,整理、修订了"六经",为儒学的创立奠定了文化基础,使中国由自然宗教发展为具有伦理宗教水平的文化形态。因此,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周公敬德保民制度文化华夏文化
中国六千年文明史的起源年代考证被引量:5
2003年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 ,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 ,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 ,顽强生息、劳动 ,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 ,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 ,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 ,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 ,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 ,前仰韶文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 ,但较稀少。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文化有了长足发展 ,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于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文化时代 ,父系氏族古文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文明迹象 ,仍是江北多于江南 ,因而古代社会文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 :中国已有上下 6 0 0 0年的社会文明史。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氏族部落手工业文明
先秦时期湖北地区的民族和文化考察
2002年
湖北古属《尚书·禹贡》所载荆州、豫州的一部分。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治所设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辖境相当于今武汉长江以南部分、黄石市和咸宁地区,代表着湖北省的主要部分,遂简称鄂。它位于长江中游,与河南、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及安徽等省接壤,清代始设湖北省,以位于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湖北靠近中原,自古就是南北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之地,经济、文化比较进步。
杨东晨杨建国
关键词:民族长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