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发才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癌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胰肠吻合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瘘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源性
  • 1篇上调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 1篇十二指肠切除...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胰瘘

机构

  • 5篇川北医学院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杨发才
  • 3篇李敬东
  • 2篇王若帆
  • 2篇张立鑫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胆囊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胆囊癌(GB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生存率低的恶性肿瘤,不同患者就诊时处于不同的阶段,需要结合多项术前辅助检查,并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及术中情况综合制定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外科手术目前为GBC的根治提供了惟一的机会,但长期以来,手术范围的选择争议颇大,特别是T3、T4期GBC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是否进行包括化疗及靶向治疗在内的辅助治疗也有争议。此外,近年来兴起的在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进行GBC手术也有分歧。
王若帆王若帆赵芷藜杨发才张立鑫谢梦忆李敬东
关键词:胆囊癌个体化治疗肝切除术淋巴结清扫
长链非编码RNA NEAT1通过海绵microRNA-335上调survivin促进胆囊癌进展
研究背景: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全球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但是目前尚无确切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在肿瘤中通常表达...
杨发才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胆囊癌
文献传递
肝细胞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生是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及病毒影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经历多阶段发展的结果。HCC的病因为病毒感染、乙醇滥用、含黄曲霉毒素食物摄入、非乙醇性脂肪肝损伤等。目前关于HCC发病机制还未得到清晰地阐明,可能与肝癌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全基因组分析、MicroRNAs有关。
王若帆王若帆张立鑫杨发才张立鑫李敬东
关键词:病因发病机制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肠吻合法的应用及术后胰瘘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肠吻合法和常规胰肠吻合法的效果,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收治的6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改良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60.4±9.6)岁;常规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58.9±10.9)岁。比较两组患者胰瘘等主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胰瘘发生的预后因素。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1.5%(35/68)。其中胰瘘9例(13.2%),均为B级胰瘘;腹腔感染16例(23.5%);胃排空延迟11例(16.2%),其中A级1例(1.5%),B级1例(1.5%),C级9例(13.2%);术后出血9例(13.2%),其中轻度出血2例(2.9%),中度出血5例(7.4%),重度出血2例(2.9%);胆瘘1例(1.5%),乳糜瘘2例(2.9%)。两组相比,改良胰肠吻合能够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χ^2=4.610,P=0.03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中出血和胰管直径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预后因素(P=0.025,0.019,0.01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400ml和胰管直径<3mm是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5,0.008)。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法有可操作性,具有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的优势。
薄志远邱应和沈宁佳杨发才段安琪朱斌余良河刘元进张永杰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胰瘘
腹腔镜肝癌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被引量:5
2018年
肝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随着医学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因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肝癌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腹腔镜下无法直接进行肿瘤探查,术中出血控制困难,气腹状态下肿瘤的穿刺孔易转移等,其安全性及疗效一直是临床医生担心的问题。该文主要对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做出评价,以期为临床上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开展提供参考。
李敬东杨发才
关键词:肝脏肿瘤腹腔镜手术安全性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