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璐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血浆Fib的含量,同时进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CRP、Fib含量较缓解期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缓解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血清CRP、血浆Fib含量均呈负相关(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血清CRP、血浆Fib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监测CRP、Fib的含量对于COPD患者的病情、疗效判断、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翁妙珊杜璐玲蔡意和苏洁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
-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患者年龄60~80岁。均予以规范化治疗并统计治疗结果,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情况;先行单因素分析不同分层条件下患者的总生存期(OS),再将有差异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80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2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8.75%(63/80),1年OS为31.30%,总OS为20.90%;双肺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显著低于无双肺转移患者、合并心包积液患者mOS显著低于无心包积液患者,TKI治疗、胸腔注入"顺铂"药患者mOS显著高于无TKI治疗、未行胸腔注入"顺铂"药患者,且不同局部用药情况、不同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不同化疗治疗周期患者的m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局部未用药治疗、胸腔积液4周未控制、未行化疗治疗是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TKI治疗、胸腔注入"顺铂"药是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应重视局部治疗,积极控制胸腔积液,胸腔注入"顺铂"药或TKI治疗或可延长生存时间。
- 杜璐玲陈建永王锋垲
-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老年预后影响因素
- 潮州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病管理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病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在潮州地区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120例住院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观察组予以慢病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认知程度、运动耐力、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管理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自我管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问卷(COP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大于对照组(P<0.05);慢病管理12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管理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COPD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病管理可以帮助COPD患者提高院外自我管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提升疾病认知程度以及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杜璐玲陈建永郑淑梅蔡广平陈楚芬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病管理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认知程度
- 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细菌溶解产物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水平及气道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6年
-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环境污染、空气污染、被动吸烟均为引起哮喘的相关病因[1]。有报道[2]认为,免疫功能紊乱与支气管炎症发病有密切关联。且长期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可改变哮喘患者气道结构,引起气道重塑,造成不可逆气流阻塞及肺损害。目前认为,气道重塑与上皮细胞损伤、气道炎症、细胞因子失衡有关[3]。
- 杜璐玲陈建永郑淑梅
- 关键词:气道重塑细菌溶解产物气流阻塞上皮细胞损伤吸入型炎症因子
- 无创机械通气对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状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炎症状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氧疗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状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氧分压(PaO_(2))],并观察两组恢复进程(好转时间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1周治疗,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动脉血PaCO_(2)明显降低(P<0.05),PaO_(2)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更好改善其炎症与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且应用安全。
- 杜璐玲陈建永李少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碳酸血症无创机械通气炎症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
- 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慢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呼吸湿化治疗仪对慢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血气分析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慢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2组患者均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观察组予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碳酸氢根(HCO3-)、PaCO2、动脉血酸碱度值(pH)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PaO2、SaO2、PaO2/FiO2、pH值均比治疗前升高,HCO3-、PaCO2、D-二聚体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aO2、PaO2/Fi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HCO3-、PaCO2、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呼吸湿化治疗仪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缺氧状态,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缓解肺水肿。
- 杜璐玲陈建永陈楚芬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低氧血症D-二聚体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确诊的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60%(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87±1.1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体温恢复时间(5.08±1.25)d(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滴加雾化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璐玲
- 关键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 三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②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③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 杜璐玲刘德昭
- 关键词:通气模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
- 潮州地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潮州地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运动组30例,运动+心理组30例,心理+呼吸操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运动+心理组、心理+呼吸操组分别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运动训练干预、运动训练联合心理辅导干预、心理辅导联合呼吸操训练干预。比较各组干预前后用力1秒呼气量(FEV1)及肺活量(VC),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干预后12个月,运动组、运动+心理组、心理+呼吸操组FEV1、VC均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呼吸操组FEV1、VC最高,mMRC评分最低;干预后12个月,运动组、运动+心理组、心理+呼吸操组6MWD均大于对照组,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运动+心理组6MWD最大,SGRQ评分最低。结论肺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稳定期COPD患者身体康复,其中运动训练主要以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呼吸操训练主要以提高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为主,心理辅导则可通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增强依从性,提高干预效果。
- 杜璐玲高晓红吴银婵陈建永黄敬彬
- 关键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呼吸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