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教育
  • 3篇高职
  • 2篇英语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英语专业学生
  • 2篇组织场域
  • 2篇文化
  • 2篇文化交际
  • 2篇文化交际能力
  • 2篇跨文化
  • 2篇跨文化交际
  • 2篇跨文化交际能...
  • 2篇交际
  • 2篇交际能力
  • 2篇高职英语
  • 2篇高职英语专业
  • 2篇高职英语专业...
  • 2篇场域
  • 1篇院校
  • 1篇职业教育

机构

  • 7篇浙江衢州职业...
  • 1篇浙江工商职业...
  • 1篇衢州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李静
  • 5篇朱芝洲
  • 2篇何百通
  • 1篇汪榜江
  • 1篇俞位增

传媒

  • 3篇职教论坛
  • 2篇浙江工商职业...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电子商务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产教集体行动困境与融合:基于组织场域的结构性分析被引量:6
2024年
产教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举措。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产教集体行动困境似乎成为“天然的常态”,这是产教组织场域参与主体、关系系统和制度环境等结构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破解困境之策在于:主体层面,要正视利益诉求,价值共创共享,提供产教集体行动的持续性动力;关系系统层面,要创新组织形态,提升结构化程度,稳固产教集体行动的共生性空间;制度环境层面,要完备制度性要素,刚柔相济,形成产教集体行动的约束性力量。
何百通朱芝洲李静
关键词:组织场域集体行动制度环境
类型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及治理——基于组织同形理论视角被引量:14
2019年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现象不断显现,这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相悖,威胁着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按照组织同形理论的观点,高职院校在竞争同形、制度同形机制的驱动下形成了“学术漂移”。政府通过制度配置构筑有效的区隔机制,高职院校“回归”本位彰显鲜明的类型特色,形塑“崇尚技术技能”的共享观念达成全社会共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行动基础,多措并举,将有助于治理高职院校的“学术漂移”现象。
朱芝洲蔡文兰李静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12年
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进行着跨文化交际。而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能力欠缺的因素,交际时往往难以表达本来的含义甚至造成交际失误。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性质决定了在教学中应加强锻炼学生的文化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敏感度,以使学生符合相应的工作岗位要求。
李静
关键词:文化能力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市域产教联合体:关系、结构与治理——基于组织场域视角
2025年
近年来,市域产教联合体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翼”和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从组织场域理论视角看,新兴组织场域走向成熟、步入稳定和有序发展,取决于场域内关键要素的结构化程度,即场域层次上出现的组织间互动程度、结构与治理的性质。目前,市域产教联合体关键要素的结构化程度较低,表征为主体间互动关系“弱联结”、场域结构“非中心化”、治理系统“软约束”,导致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联而不合、合而不深”的现实困境。因此,基于组织场域视角,需要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关键要素的结构化,即理念引导,形塑共同意识;搭建交互平台,增强主体间社会关联;“中心化”场域结构,实现功能性互嵌;完善共治机制,规范合作秩序。这些要素以相互独立或相互强化的方式汇聚成一股强有力的结构性力量,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稳定、持续、高效、有序发展。
何百通朱芝洲李静
关键词:组织场域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与培养策略
2013年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有着极为突出的重要性,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国家社会背景了解不足、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跨文化交际意识较薄弱的特点,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以使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李静
关键词:高职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
分化与趋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走向及启示——基于高等教育系统“三角协调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随着应用科学大学的兴起与发展,德国单一性的高等教育体系分化为综合性大学与应用科学大学并行的“双类型高等教育体系”,并成为一张“金名片”。进入21世纪,应用科学大学出现了集体更名、学术漂移等与综合性大学趋同化发展态势。从本质上说,这是国家、市场与学术三个权力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种趋同体现的是新背景下应用科学大学对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应用之间关系的重新审度,是“转型”而非“转向”。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走向无疑能为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朱芝洲俞位增李静
关键词:分化趋同
社会转型中的职业教育制度失范与规整
2014年
制度变迁是社会转型的一部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职业教育领域面临制度失范之困局。如何用新的思维,站在更宏观的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结构优化、适应性效率更高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使职业教育制度从失范走向规范,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有序发展,这既考验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也最终会对中国之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朱芝洲汪榜江李静
关键词:社会转型职业教育制度失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