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

作品数:49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25篇角膜
  • 13篇膜炎
  • 13篇角膜炎
  • 12篇显微镜
  • 9篇共焦
  • 8篇共焦显微镜
  • 7篇畸形
  • 7篇激光
  • 6篇真菌性
  • 6篇真菌性角膜
  • 6篇真菌性角膜炎
  • 6篇静脉畸形
  • 5篇视力
  • 5篇细胞
  • 4篇准分子
  • 4篇准分子激光
  • 4篇综合征
  • 4篇激光共焦显微...
  • 3篇眼压
  • 3篇移植术

机构

  • 29篇河南省眼科研...
  • 12篇郑州大学
  • 8篇河南省人民医...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南省立眼科...

作者

  • 49篇李金
  • 25篇王丽娅
  • 13篇庞辰久
  • 13篇孙声桃
  • 9篇韩雷
  • 8篇余晓菲
  • 8篇乔军波
  • 6篇董长宪
  • 6篇马玉春
  • 5篇牛超
  • 5篇岳娟
  • 5篇张红敏
  • 4篇彭海鹰
  • 4篇张波
  • 4篇胡志民
  • 4篇张月琴
  • 4篇李家臣
  • 3篇朱晓爽
  • 3篇郭晓楠
  • 3篇李舒茵

传媒

  • 11篇中华实验眼科...
  • 6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眼科研究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三届全国角...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庞辰久王丽娅李金彭海鹰李舒茵牛超
关键词:角膜LASIK高眼压
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后临床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王素娟张月琴李金余晓菲窦新岩王丽娅
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蠕形螨与睑板腺功能障碍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159 例可疑毛囊蠕形螨感染患者同时进行睑板腺仪及检查,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
庆惠玲孙声桃马秋飞李金
关键词:蠕形螨睑板腺功能障碍
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67000层粘连蛋白受体基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67000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基因在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67LR基因与四肢静脉血管畸形发生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新鲜四肢静脉畸形组织标本,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组织标本12例做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67LR的表达。结果静脉畸形组和对照组67LR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9±0.388、0.219±0.202和5.31×10^-3±8.82×10^-4、(4.93±5.41)×10^-4;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0.019),并随着病变侵及深度及范围的加重有递增的趋势。结论67LR基因在四肢受累严重的组织中表达高于轻度病变或表浅者,其表达异常与静脉畸形局部侵袭发展关系密切,对该基因表达异常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局部侵犯程度。其四肢静脉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可能与67LR基因的参与密切相关。
乔军波李金马玉春刘秋雨董长宪
关键词:四肢静脉畸形
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奴卡菌性角膜炎的活体观察
李金孙声桃王丽娅
双氯芬酸钠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抗真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联合双氯芬酸钠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腐皮镰孢菌性角膜炎为模型。实验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不进行菌丝接种)、模型组、酮康唑组(单纯酮康唑治疗)和双氯芬酸钠组(酮康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每组于造模后1 d、2 d、3 d、4 d和5 d分别进行裂隙灯观察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裂隙灯下进行角膜病变严重程度临床评分;对活体共焦显微镜图片进行菌丝定量和炎症细胞计数。手术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于手术后5 d进行角膜HE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角膜临床评分均有显著性增加(均为P<0.01);双氯芬酸钠组5 d与模型组相比,临床评分显著增加(P<0.01);双氯芬酸钠与酮康唑组相比,3 d、4 d和5 d的角膜临床评分显著增加(均为P<0.01)。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3 d后角膜内菌丝消失;双氯芬酸钠组与模型组和酮康唑组相比,角膜内菌丝面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角膜炎症细胞数均有显著增多(均为P<0.01);酮康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炎症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双氯芬酸钠组与模型组和酮康唑组相比,炎症细胞数目4-5 d均有显著性增多(均为P<0.01)。双氯芬酸钠组角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临床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860,P=0.000)。造模后5 d,手术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组HE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对照组角膜基质内细胞很少;双氯芬酸钠组基质增厚,基质内细胞增多,基质内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可以确认的中性粒细胞占基质所有细胞总数的72.67%。结论小鼠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不但不能减轻角膜病变的严重程�
张红敏刘素素李金柳慧谢艳亭王丽娅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双氯芬酸钠酮康唑中性粒细胞
丝裂霉素C诱导PRK后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兔随机取1只眼行PRK并术中使用0.02%MMC为PRK+MMC组,另1只眼仅行PRK设为PRK组,2只兔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角膜细胞。结果术后1周,1、2、3个月角膜haz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3个月PRK+MMC组与PRK组TUNEL染色、α-SMA阳性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眼局部应用0.02%MMC溶液可促进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减轻PRK术后haze。
李金王卫群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丝裂霉素C角膜基质细胞凋亡
上下泪小点周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伴上泪小管炎及结石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女性,75岁。因发现右眼红伴溢泪及分泌物增多2年,于2013年4月1日来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无家族史、父母无近亲婚姻史。眼科检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均0.8(右眼为-1.25DC×165°,左眼为-1.00DC×170°),右眼上下睑缘红肿,内眦部上下睑缘可见呈肉芽肿样增生隆起,表面不规则(图1),上下泪小点周边明显,尤其上泪小点周边增生显著,包绕上泪小点口(图2),上泪小管区膨隆,压迫可见白色分泌物及多个颗粒状结石自上泪小点溢出(图3);取泪小管分泌物和结石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庆惠玲王丽娅李晓华李金孙声桃杨慧丽张俊鸽
关键词:结石乳头状瘤分泌物增多最佳矫正视力药物敏感试验
ZEB1基因新变异相关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ZEB 1基因新杂合变异导致的后部多形性角膜营养不良(PPCD)患者的致病性以及临床表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收集2023年10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PPCD一家系共2代4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3例。完善相关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Pentacam角膜地形图、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角膜内皮显微镜、扫频源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CASIA)、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共分离分析。应用在线软件预测变异位点致病性;应用在线分析软件GERP++、Clustal Omega明确变异位点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变异位点进一步进行致病性评分。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及其父亲、胞兄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角膜内皮囊泡状病灶,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病灶处内皮细胞缺失、部分呈弹坑样改变,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病灶,无全身其他系统异常。先证者母亲眼部及全身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胞兄均携带ZEB 1 c.790G>A(p.Gly264Arg)杂合变异,其母亲未携带该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表明,该变异在家系内符合家系共分离。该变异在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基因组聚合数据库、ExA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为新发现的错义变异。通过MutationTaster、SIFT、PROVEAN、VEST3、DANN、FATHMM-MKL、CADD、fitCons预测该变异为有害变异,GERP++、Weblogo、Clustal Omega显示其影响的氨基酸高度保守;根据ACMG指南进行分类,该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PPCD家系发现1个ZEB 1基因新的错义变异c.790G>A(p.Gly264Arg),该变异可能为该PPCD家系的致病变
李金李瑞敏李亚代丽娟孟志红庞辰久
互隔交链孢霉性角膜炎一例的病原及HRT特征
孙声桃王丽娅韩雷岳娟李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