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生

作品数:28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篇动脉
  • 6篇手术
  • 6篇腔内
  • 6篇肿瘤
  • 5篇腔内治疗
  • 4篇主动脉
  • 4篇下肢
  • 3篇动脉硬化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瘤腔内
  • 3篇静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动脉硬化闭塞...
  • 2篇血管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武警安徽省总...
  • 2篇广州迈普再生...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数字医学...

作者

  • 27篇李永生
  • 8篇朱化刚
  • 7篇项和平
  • 7篇刘斌
  • 6篇张志功
  • 5篇查斌山
  • 5篇叶雨生
  • 5篇沈云
  • 4篇陈智勇
  • 4篇陈洪让
  • 4篇余昌俊
  • 4篇余康敏
  • 4篇魏猛
  • 3篇谢文涛
  • 3篇耿小平
  • 3篇李勇
  • 3篇李贺
  • 3篇章新琼
  • 3篇李俊
  • 2篇徐元玲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19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仿生聚乳酸/明胶纳米纤维膜修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受限于有效治疗手段的缺乏,下肢静脉溃疡迁延不愈,容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动物实验已证实仿生聚乳酸/明胶纳米纤维膜在皮肤缺损组织再生修复中具有明显优势。目的:观察仿生聚乳酸/明胶纳米纤维膜修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前期均给予清创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试验组是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仿生聚乳酸/明胶纳米纤维膜换药。每周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疼痛评分、敷料二次创伤积分、操作难易性、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溃疡创面愈合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对后期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试验已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安医一附伦审-快-PJ2018-01-09。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换药后28 d的创面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疼痛评分、敷料二次创伤积分、操作难易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溃疡创面愈合后6个月,对照组为瘢痕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P <0.05);(3)换药期间及创面愈合后6个月,两组均未见肝肾损伤,未发生局部过敏等不良反应;(4)结果表明仿生聚乳酸/明胶纳米纤维膜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换药时的疼痛感和二次创伤、方便临床医护人员使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陈洪让沈云沈云邓坤学徐元玲徐元玲李永生李永生章新琼
关键词:纳米纤维膜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创面
肿瘤微淋巴管的研究进展
2010年
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对肿瘤的淋巴转移有着重要意义,肿瘤细胞的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清楚地辨别出微淋巴管是肿瘤微淋巴管研究的关键;微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肿瘤微淋巴管形成以及通过淋巴管治疗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新靶点,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就这些问题对各方面材料进行综述。
李永生余昌俊李勇
关键词:肿瘤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5例As0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如治疗方式、缺血程度分级、血液学指标及合并症进行统计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235例患者随访获得有效病例186例,死亡组患者年龄〉70岁、严重下肢缺血(CLI)、心脏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保守治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LI、低白蛋白血症、心脏疾病和保守治疗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LI、低白蛋白血症、心脏疾病和保守治疗是影响AS0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注意纠正ASO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基础合并症需对症治疗。
王躲发刘斌秦乾洪李永生
交叉腿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交叉腿技术(cross-limb technique,CLT)常用于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本研究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25例采用CLT完成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扭曲瘤颈和主髂动脉扭曲是CLT的主要指征,CLT用于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安全有效,但应避免非计划性CLT的使用。
查斌山朱化刚仇鹏谢文涛陈智勇张志功李永生刘斌叶雨生余康敏魏猛李俊
关键词:CLT腔内治疗
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治疗单纯型腹膜后血肿合并上消化道梗阻被引量:2
2010年
单纯型腹膜后血肿合并上消化道梗阻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我院在治疗该类患者时采用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收到较好效果。
程俊项和平李贺李永生王文斌
关键词:腹膜后血肿上消化道梗阻
肝巨大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出血1例报告被引量:2
2012年
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姜大同项和平李永生李贺洪磊耿小平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肝脏
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院内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缺血再通术后11例院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9例下肢缺血再通手术患者中,11例患者死亡,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血管腔内治疗5例,下肢动脉栓塞行动脉切开取栓术6例。心功能衰竭死亡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3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2例,脑梗死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院内病死率为4.42%,动脉切开取栓术后病死率为8.96%,ASO行血管腔内治疗病死率为2.75%。结论心脏意外及MODS是下肢缺血再通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治疗,对降低手术相关病死率有很大意义。
纪明月刘斌李永生査斌山王躲发秦乾洪
关键词:动脉硬化动脉栓塞腔内治疗切开取栓
13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治
2012年
颈动脉体瘤是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一类副神经节瘤,特点是颈部搏动性实质性肿块。该病较为少见,占颈部肿瘤比例极低,易误诊,手术治疗难度大,方式不确定,并发症多[1-3]。现回顾性分析13例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治疗。
李永生余昌俊项和平李勇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手术方式并发症
甲状腺肿瘤诊疗新进展:从分子分型到靶向治疗的转化医学突破
2025年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分子分型和靶向治疗方面。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体现在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管理和预后评估中,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逐渐无法满足个体化医疗的需求。当前,分子特征的识别为甲状腺肿瘤的分类和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但仍存在许多挑战,例如早期诊断的难度和靶向治疗的适应症界定。本文旨在综述甲状腺肿瘤的分子特征及其在诊疗中的应用,探讨最新的分子鉴定技术和靶向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在甲状腺肿瘤的管理中作出更为精准的决策。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yroid tumors, particularly in molecular typing and targeted therapy. The importance of this field is reflected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thyroid tumors, as traditiona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are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to meet the demands of individualized medicine. Current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a novel bas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yroid tumors;however, challenges persist, such as difficultie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he precise delineation of indications for targeted therapies.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ze the molecular features of thyroid tum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hile exploring the latest molecular profiling technologies and targete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By integrating these advances, we seek to offer clinicians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o facilitate more precis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thyroid tumor management.
乔勇李永生陈洪让刘学礼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分子分型靶向治疗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nd endovascular procedure of intraoperative aneurysm rupture during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查斌山朱化刚叶雨生李永生魏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