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健
- 作品数:36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国际政治冲突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被引量:1
- 2016年
- 乌克兰危机事件是研究国际政治冲突事件报道的良好范例。文章从高中低三个层面对《中国新闻》乌克兰危机事件报道展开分析,分别关注了新闻生产的框架、重点议题、新闻来源及新闻表现形式等。认为《中国新闻》用框架建构的方法选定新闻报道主题,使得内容和框架保持一致,科学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 马勇李永健陈修超
- 基于数字化的大众传播
- 数字化传播对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变革,以极快的发展速度带给了报纸、广播、电视、图书四大传统大众传媒的强大冲击。其鲜明的特征,尤其是交互性使人类的大众传播模式向更加接近自由交流的方向回归,颠覆过去数百年来的大众传播模式、生态环...
- 李永健莫文辉
- 关键词:大众传播
- “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
- 本文结合“博客”的传播特点以及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特点,参考美国的“Look Sharp"项目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要求,提出了运用“博客”,在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他们的媒介素养...
- 李永健李萍
- 关键词:网络传播建构主义媒介素养教育青少年认知心理
- 文献传递
-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心理因素研究被引量:15
- 2005年
- 计算机给教育领域带来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引起教师的各种心理反应。本文利用利克特量表对我国小学教师与计算机态度有关的几种因素进行了测量 ,发现计算机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好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要帮助教师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合点 。
- 李永健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焦虑度
- 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介的传播效力浅议被引量:2
- 2010年
- 2001年美国学者E·M·帕斯(E·M·Pete)在《传播效果与社会》一书中说危机影响到数量很大的人群,以突发性、不确定性、失控、反应情绪化和威胁生命财产为特征。因此广播媒介的陪伴功能,它的方便及易得性、广泛性等特点都说明,广播媒介是应付突发事件最好的媒介之一。
- 李永健
- 关键词:广播媒介突发事件效力美国学者不确定性
-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受众心理特点被引量:6
- 2009年
- 本文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我国公共危机时期的受众心理特点,发现在公共危机传播时期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众的认知范围会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向外扩散。
- 李永健
- 论新闻娱乐化倾向及其影响
- 2006年
- 2005新年伊始,世界各国媒介关注东盟五国遭遇海啸袭击的报道络绎不绝。灾难报道原本就吸引入的眼球,何况这是一次死亡15万人以上的世纪灾难。媒介报道系统而又详尽地将全球人民的同情心充分调动起来,并将赈灾捐款推至历史之最。纵观这一个月的媒介报道,我们发现,即使面对的是这样大的灾难,新闻娱乐化的报道依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像奇迹生还:“渔民被困船内七天得救,孕妇丛林产子取名海啸”这样的标题比比皆是;更有NBA球星进球每得一分捐赠一干美元;北京赈灾义演票价一百,记者入场也不例外等“戏说”式的报道充斥着每天的新闻栏目、版面。这些报道单就传播效果看。的确是前所未有。但对人类行为态度的影响来说,新闻娱乐化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苦难的伤痛,降低了人们对造成苦难原因的深层思考。
- 戚鸣刘朝霞李永健
-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娱乐化倾向灾难报道东盟五国新闻栏目
- 对山东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基础建设等看得见的变化背后则是农民知识水平、思想意识等更深层次的变革。
- 李永健赵艳涛
- 关键词:信息需求非农收入家庭收入生产知识农业收入
- 文化、媒介的性化和青少年性化被引量:2
- 2015年
- 性化是西方学术界一直关心的一个课题,它既指文化和媒介的特征,也指人的一种特征。在西方学者看来,西方文化正在性化,即性在当今西方文化和社会里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文化性化的过程中,大众媒介起了推动作用,文化的性化伴随着媒介性内容的扩散而产生,媒介也随之性化。文化和媒介的性化倾向造成了人的性化,尤其是导致了青少年女性的错误性化过程,因而产生了"洛丽塔效应"。在这三者之间,对媒介性化的研究尤其必要,这不仅因为它是大众传播媒介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了解文化性化和判断青少年性化的一个具体参照和指标。
- 李永健林玲
- 关键词:西方文化大众媒介青少年
- 把“概念图”作为认知学习和认知评价的工具被引量:6
- 2008年
- 本项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思想。这种思想实际上代表了他对教学过程的一种理解和认识,教学的目标是要为学生建构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如何让教师按照一种知识结构的思想来实施教学,如何让学生把自己建构的知识结构描述出来,利用构造认知树的方法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途径。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方法。
- 李永健
- 关键词: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