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作品数:51 被引量:14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er-2/Neu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Her-2/Neu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er-2/Neu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中Her-2/Neu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 张晶 孙秀华 刘芳 李曼 陈骏 张阳LY01005和诺雷得®治疗绝经前乳腺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Y01005和诺雷得®在中国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34家医院入组188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LY01005或诺雷得®治疗,每28 d 1次,连续给药3次,所有患者同时口服他莫昔芬治疗。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为给药第29天至第85天血清雌二醇(E2)维持在绝经后水平(≤30 pg/ml)的患者比例。次要终点包括血清E2、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较基线的变化及安全性特征。研究也评价LY01005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结果共有18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入组,187例患者接受LY01005或诺雷得®治疗。LY01005组(n=93)和诺雷得®组(n=94)给药第29天至第85天维持在绝经后水平(E2≤30 pg/m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3.1%及86.3%,两组累积概率的率差为6.8%(95%CI:-2.3%~15.9%),满足主要疗效指标率差的95%CI下限不低于-10%,达到非劣效标准。两组第29天给药前至第85天血清E2、LH、FSH与基线相比变化相当(E2:89.34%~90.23%和82.11%~85.02%;LH:88.89%~95.52%和89.70%~97.02%、FSH:75.36%~80.85%和73.07%~80.24%)。LY01005组受试者连续3次给药后,血清LH和FSH均在首次给药后呈现一过性升高,在第2天达峰,随后开始下降,第29天血清LH和FSH浓度达到较低浓度水平,之后维持在该浓度水平及以下直至第85天。两组安全性特征相似。结论LY01005每28 d 1次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可持续有效维持血清E2至绝经后水平,临床疗效与诺雷得®相当,安全性特征相似,整体耐受性良好。 邵喜英 张清媛 牛钊峰 李曼 王京芬 陈占红 骆瑞珍 乔广东 王建国 钱立元 杨荣华 陈振东 王剑 姚玉民 欧江华 孙涛 程巧 王永胜 黄健 赵鸿鹰 苏乌云 欧阳忠 丁宇 陈莉林 杨素梅 崔猛胜 臧爱民 周恩相 范培芝 张静 刘强 滕月娥 李卉 聂建云 杨谨 王晓稼 江泽飞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2 2012年 评价发生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选107例发生骨转移的NSCLC患者分别接受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结果唑来膦酸在延迟SRE发生方面疗效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伊班膦酸钠未见明显优势;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在延长总生存时间方面优于帕米膦酸二钠,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控制方面三者疗效相当。 李英华 王彦 李曼 陈骏 杨慧 孙萍 张阳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骨相关事件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Sorafenib联合紫杉醇不同给药顺序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02产生的不同效应 背景与目的:Sorafenib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已经初步得到证实。本研究应用Sorafenib与紫杉醇(Paclitaxel,TAX)联合,观察两药不同的给药顺序作用于人肝癌细胞BEL-74... 李娜 张阳 吴涛 李曼关键词:SORAFENIB 紫杉醇 靶点 抗肿瘤 肝癌 文献传递 胰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赵作伟 李曼 郭仁宣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 基因表达 错配修复 胰腺癌 单链构象多态性 正常胰腺组织 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1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晚期NSCLC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晚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分析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步骤:(1)统计一线治疗(化疗和靶向)的疾病进展时间(TTP),以性别、年龄、卡氏评分、病理类型作为变量,探讨各变量对近期疗效的影响;(2)入组患者以生存期(OS)分成3组,A组OS约12个月,B组12个月约OS约24个月,C组OS跃24个月。分别以性别、年龄、卡氏评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恶性胸腔积液、转移部位数目、是否综合治疗为变量进行分层分析,探讨各变量对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157例患者,女53例(33.8%),男104例(66.2%);鳞癌46例(29.3%),腺癌99例(63.1%),其他病理类型12例(7.6%);Ⅲb期60例(38.2%),Ⅳ期97例(61.8%)。一线化疗中位TTP4个月,一线靶向中位TTP4个月。中位OS13个月,12个月生存率58.0%,24个月生存率25.5%。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的影响因素,卡氏评分≥70分的患者TTP较长,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变量均未能影响TTP。一线靶向治疗和一线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性别、年龄和卡氏评分均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年轻、女性、卡氏评分≥70分的患者12个月生存率及24个月生存率较老年、男性、卡氏评分约70分的患者高。病理类型和转移部位数目对O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Ⅲb期和Ⅳ期在OS是否大于12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157例患者中有无恶性腔积液对OS的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疗。结论 (1)卡氏评分是一线化疗TTP的影响因素;一线靶向治疗和化疗的近期疗效相近;(2)性别、年龄、卡式评分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3)Ⅲb期和Ⅳ期在OS是否大于12个月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4)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或不治� 周秀开 孙秀华 赵金波 李曼 吴涛 张阳关键词:预后 尿多酸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纯化疗组26例,采用NP(NVB+DDP)方案化疗。尿多酸肽联合化疗组19例,NP方案化疗联合应用尿多酸肽静脉滴注4~8周。两组均于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前、后CD3+、CD4+、CD8+以及CD4+/CD8+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尿多酸肽联合化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化疗后CD3+、CD4+以及CD4+/CD8+比较差异显著(P<0.01),联合尿多酸肽组化疗后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化疗使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尿多酸肽能促进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戴朝霞 张阳 赵金波 钟敏 张卓 李曼 孙婧华 冯仲珉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尿多酸肽 药物疗法 T细胞亚群 乳腺癌脑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脑膜转移是指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累及至脑膜,分为硬脑膜转移及软脑膜转移。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脑膜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预后较差,脑膜转移患者被大多数临床试验排除,以致缺少早期诊断方法及标准治疗方案,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对脑膜转移机制的认识逐渐加深,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及游离肿瘤DNA等诊断技术逐步发展,脑膜转移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陆续开展,使得乳腺癌脑膜转移的管理有所突破。本文就乳腺癌脑膜转移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高天琦 李曼关键词:乳腺癌 脑膜转移 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胰腺癌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检测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探讨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35例胰腺癌病人的正常胰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MSP法检测hMLH1及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SSCP法检测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胰腺癌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60%(21/35),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hMSH2仅有1例胰腺癌出现启动子甲基化;35例胰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7例,低度不稳定14例,稳定11例,正常组织中没有出现微卫星不稳定,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微卫星不稳定的21例胰腺癌组织中有19例(90%)出现hMLH1启动子甲基化现象,微卫星稳定的ll例胰腺癌组织中仅有2例(6%)出现hMLH1启动子甲基化。hMLH1启动子甲基化在微卫星不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或低表达,在微卫星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呈正常表达。hMSH2无论在MSI-H或MSI-L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无缺失表达,仅部分低表达。结论胰腺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主要是hMLH1启动子甲基化,与胰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蛋白表达缺失有关,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赵作伟 李曼 李克军 王忠裕关键词:胰腺肿瘤 HMLH1 HMSH2 启动子甲基化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ERCC1蛋白在胃癌不同组织类型中表达是否有差异,分析ERCC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探讨ERCC1蛋白表达对含铂类辅助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胃癌根治性手术46例患... 王艳波 孙秀华 李曼 陈骏 刘芳 孙婧华 张阳关键词:胃癌 ERCC1 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