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丽
- 作品数:2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日日问视”:论谭嗣同的养老观
- 2010年
- 晚清社会的文化环境孕育着两个层面的冲击与融合。旧有的层面以传统的父子伦理观念为中心;新的层面则以突破旧有伦理道德为目的,积极创建一个全新的伦理道德。谭嗣同对旧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迥异于传统的养老观念:"日日问视"。
- 李华丽
- 关键词:晚清谭嗣同
- 晚清华北地区女儿养老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女儿养老是晚清家庭养老方式之一。晚清时期,女儿养老并非法定的赡养方式。然而女儿同样对父母的生养死葬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老人无子等情况下,女代子职,对父母的赡养问题更是发挥出关键性作用。晚清华北地区女儿赡养父母分为从妻居婚姻养老、女儿居家养老、从女居养老和分居养老几种形式,从这些女儿养老的历史事实可以发现,女儿养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养儿防老"的观念里、同样也应包括"养女儿防老"的含义。
- 李华丽
- 关键词:晚清
- 也谈贾母的“人欲观念”——兼与宫业胜先生商榷
- 2008年
- 宫业胜先生撰文探讨《红楼梦》中贾母的人欲观念,认为贾母痛恨八股、在宝玉婚姻问题上不讲门第、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和封建迷信思想。实际上,这是对贾母的误解。对于作者观点,笔者有所异议,在此与其进行商榷。
- 李华丽
- 关键词:贾母
- 近代华北乡村家庭同居亲属考察被引量:1
- 2010年
- 亲属关系是根据血缘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包括血缘亲属和姻缘亲属,它是联系家庭的重要纽带,也是构成社会群体结构的基础。亲属不仅代表一种称谓,还意味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近代华北乡村家庭同居亲属有哪些?具有什么特征?从晚清到民国的长时段范围内有无发生变化?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小家庭占主流的趋向性和女性主义的崛起,长此以往,必将对中国的亲属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某些亲属称谓或许将会成为历史的尘埃。因而,研究从晚清到民国华北地区的亲属制度,对于了解历史时期的亲属制度和保存历史资料具有一定意义。
- 李华丽
- 关键词:亲属制度
- 《习近平讲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被引量:1
- 2023年
- 思政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讲好党史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习近平讲党史故事》是党史教育的鲜活素材,将其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可以使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浸润思政课,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习近平讲党史故事》作为有机整体贯穿融入高校思政课,应符合“三个逻辑”,秉持“三个基本原则”,探索“四个融入”的实践路径。
- 李华丽杨靖琪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逻辑理路
- 清代妇女的家庭生计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男权体系为中心的社会,然而,历史时期的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特别是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清代为例,通过传统历史文本——地方志,对清代妇女如何维持家庭生计、选择守节的心理及其背后的权力体系进行考察.使女性作为历史的主角重现在人们面前。
- 李华丽
- 关键词:清代妇女家庭生计
- 论中国人民战胜灾害的自信基石
- 2022年
- 中国是饱受灾害侵袭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地被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所困扰。新时代中国人民也面临着诸多灾害,但是党和人民没有丝毫畏惧,面对灾害,始终相信我们能渡过难关。地震、洪水或是传染病,都没有击垮中国人民。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华民族凝聚的伟大力量以及日益强盛的国家综合实力都是新时代中国人民战胜灾害的自信基石。
- 李华丽王思琪
- 关键词:中国人民灾害自信
- 她者的历史——清代妇女的话语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在男权为中心的清代社会体系中,妇女意识基本上处于沉潜状态,然而这不能代表清代妇女的无意识。男性书写虽然体现了男性价值观,但其中包含的妇女话语毕竟反映出底层社会妇女群体的历史。因此从妇女话语中能够解析妇女在逆境中的家庭生计、妇女的去留选择,重构她们的生存际遇及其心理,从而透视她者的历史的构成,并体现史学研究"真善美"的人文价值。
- 李华丽赵燕娇
- 关键词:她者清代妇女话语分析
- “汉阳诸姬”之唐、沈二国考被引量:9
- 2010年
- "汉阳诸姬"是西周王朝在南方的重要屏障,在相长的时间里,它们担负着镇抚南国和传播王朝礼乐的使命。"汉阳诸姬"之唐、沈二国在西周早期就已受封,进入春秋之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楚国问鼎中原的野心,先后亡于楚。
- 赵燕姣李华丽
- 关键词:地望
- 陈序经的东西文化观新论被引量:2
- 2011年
- 陈序经的文化观是他全盘西化论的理论基石。陈序经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时代,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和工具",他还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和中国文化的惰性。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世界性、文化的惰性三方面对陈序经东西文化观进行考察,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内心的苦衷,澄清人们的误解。
- 李华丽
- 关键词:陈序经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