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作品数:43 被引量:130 H指数:7 供职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沉水植物对湖泊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以武汉东湖为例 2025年 为探究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对湖泊水体碳循环的影响,以武汉东湖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区和未修复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MS)技术对比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区与未修复区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化学多样性,揭示沉水植物对水体DOM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显著改善水体理化性质的同时改变了DOM分子的化学多样性。修复区与未修复区分别含有7814和7282种DOM分子,其中修复区特有的1768种,主要以CHO、CHON和CHOP类型为主;未修复区特有的1236种,主要以CHO和CHON类型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修复区含P元素相对难降解的DOM分子类型(CHOP、CHONP、CHOPS和CHONPS)是未修复区的1.4—2.29倍且强还原态的DOM含量更高,表明修复区DOM在热力学上比未修复区更稳定。综上所述,沉水植物不仅改变了水体DOM分子组成,同时提高了水体难降解DOM分子丰度。研究将有利于加深湖泊稳态碳转换过程对水体碳循环影响的认识,为未来准确评估湖泊的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符洪铭 郑冰清 孙彩云 吴振斌 李亮 王培关键词:水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DOM 稳定性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低碳氮比的高氨氮废水通过传统的生物脱氮法处理是十分困难的,不仅需要的能耗高,而且需要外加有机碳源。而新型的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分别对高效短程硝化反应器及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行研究,最后... 李亮关键词:高氨氮废水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念珠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研究 以岩溶区筛选出的念珠藻为研究对象,探讨封闭体系下在岩溶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时对CA2+、HCO3-利用及体系PH,DO的变化.结果表明:念珠藻光合作用能消耗封闭体系的CA+,其中54.955%的CA2+被藻类生长所吸收利... 胡清菁 王培 曹建华 黄芬 李亮 梁毅关键词:念珠藻 CA2+ 岩溶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的初步研究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 王培 胡清菁 曹建华 李亮 杨慧 李光超关键词:小球藻 CA2+ 岩溶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EGSB反应器研究 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接种低温(4℃左右)下存放18个月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研究如何用长时间低温保存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反应器。在温度(34±1)℃、进水pH为7.40~7.64、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0.10 mg/L以下成功启动反应器。运行110 d后,进水TN负荷最高可达2.3 kg/(m.3d),NH4+-N、NO2--N去除率分别为90.93%、99.76%,出水pH明显高于进水,平均达到7.99;第135天在反应器中发现有红色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第165天厌氧颗粒污泥布满球状菌。 吴鲜梅 王敦球 李亮 张文杰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污泥 脱氮 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花岗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特征,为土壤碳汇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选择桂林新寨花岗岩地区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植被下0~20、20~40和40~60cm三个深度的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在25℃和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培养100d分解释放的CO2-C含量。【结果】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总体上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分解速率在前期比较快,后期缓慢,最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的CO2-C含量均是0~20cm>20~40cm>40~60cm。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的CO2-C占各自总有机碳的比值以旱地最高,达3.34%~4.84%,其次为林地和果园,分别为1.82%~2.88%和1.91%~2.16%,最低的是灌丛,为1.77%~1.98%。4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全氮、有机质、脲酶呈显著正相关,灌丛的活性碳平均周转时间最长,旱地的缓效性碳平均周转时间最短。【结论】林地、果园和灌丛有机碳库所含难分解物相对较多,土壤有机碳相对较稳定,具有碳汇效应。 梁毅 杨慧 李亮 曹建华 卜巧珍 王培 张红波关键词:植被覆盖 土壤 有机碳 分解速率 组合式纸尿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纸尿片,涉及卫生用品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纸尿片做成一体结构,只要被部分尿湿但未完全充分尿湿就被丢弃造成浪费和污染的技术问题,采用包括本体、储液部以及用于固定纸尿片的第一粘合贴,本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 蒋艳梅 李亮 文良玉 蒋桂梅文献传递 EGSB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流失机理研究 张文杰 张琴 魏彩春 李亮 吴鲜梅 车津程 农秋悦 1.项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脱氮新工艺,在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方面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得到了部分实际应用。但是,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所导致的污泥流失问题是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快速启动及增殖过程中亟待...关键词:关键词:反应器 污水处理 Anammox反应器强温室气体N<sub>2</sub>O产生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 张文杰 张华 白少元 李亮 吴鲜梅 针对ANX过程中的N<sub>2</sub>O的释放,通过改变废水中的基质浓度和运行工况,对其氮素的迁移转化以及N<sub>2</sub>O的产生和释放进行了研究,明确了ANX过程中N<sub>2</sub>O释放规律特...关键词:关键词:废水处理工艺 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结构 潮田河典型河流断面水化学日变化及光合作用固定HCO3^-碳量估算 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解岩溶地表河明流段水化学日变化和探讨岩溶碳汇稳定性,以潮田河上幸坡鸟岭段河流为研究对象,用自动检测仪器每隔15 min对水体中温度、p H值、电导率(Sp)、溶解氧(DO)、叶绿素(Chl)等参数进行测定,人工每小时检测水中HCO_3^-和Ca^(2+)。通过3 d的昼夜监测,数据显示温度,p H,DO,Chl表现出白天升高晚上降低(Sp,HCO_3^-和Ca^(2+)相反)的昼夜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藻类碳汇效应明显,3 d昼夜监测数据计算得出潮田河上幸坡至鸟岭段光合作用固定HCO_3^-碳量为2.012 t C,增强了碳汇的稳定性,促进了岩溶地质碳汇。浮游藻类是岩溶碳汇的影响因素之一。 李亮 胡刚 曹建华 张春来 王培 谢永雄关键词:C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