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状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CPSP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CPS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n=36)术前采取利多卡因诱导麻醉,研究组(n=44)采取利多卡因术前诱导麻醉并术中维持注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苏醒、术后指令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围术期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AS)、术后急性疼痛情况及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5.32±2.54)h、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丙泊酚(263.01±40.95)mg、瑞芬太尼(0.63±0.16)m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5.844、6.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CPS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SP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后3、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能提升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镇痛、镇静效果,并有效预防CPSP发生,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朱状辉单忠贵柯少凡许佳承
-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利多卡因胸腔镜心脏瓣膜置换麻醉
- 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给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罗哌卡因麻醉)与试验组(30例: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给药后10min(T1)、麻醉给药后30min(T2)等时刻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于麻醉给药前(T_(0))均升高,试验组T1、T2时刻心率、血压均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同一时刻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麻醉给药方案较单一罗哌卡因给药麻醉效果好,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 朱状辉单忠贵柯少凡许佳承
-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 快通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评价
- 2014年
- 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通道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效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快通道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朱状辉柯少凡匡锋
- 关键词:快通道心脏麻醉心脏手术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4例回顾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回顾总结24例冠脉搭桥术(CABG)后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的治疗情况,以提高对该类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冠脉搭桥术后合并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情况。结合临床表现、4T评分及抗体检测情况,在冠脉搭桥术后一经确诊Hff,立即停止肝素暴露,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同时采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治疗,血小板恢复后继续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16例患者经检查发现栓塞证据。术后早期因栓塞死亡5例,其余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5.8±2.2)d。出院后随访1个月~3年,1例患者术后2年再次发现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血管栓塞,经内科支架植入后好转,其余患者出院后未再出现血栓形成或出血并发症。结论CABG患者须重视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HIT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桥血管急性栓塞、急性肺栓塞等致命性后果,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匡锋单忠贵赖轶权郭宏伟周小彪朱状辉
- 关键词:冠脉搭桥抗凝栓塞
- 围术期血液保护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围术期血液保护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研究组患者于体外循环开始前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将大部分最初预充液进行置换,对照组患者使用血库中异体血液进行预充。对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体内红细胞比容情况,腔引流情况以及输血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与麻醉时体内红细胞比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自体外循环开始后,至出院时,其体内红细胞比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围术期人均输血量为(0.16±1.09)U、人均胸腔引流量为(298±91)ml,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人均输血量为(0.97±2.18)U、人均胸腔引流量为(501±123)ml,两组围术期人均输血量及人均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血预充减少了对患者的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保护患者体内血液环境稳定,且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身体健康。
- 朱状辉
- 关键词:围术期血液保护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 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对患儿血流动力学、术后拔管等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拟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患儿46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3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舒芬太尼组于气管插管前吸入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组则于气管插管前吸入芬太尼10μg/kg。对两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复苏情况、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舒芬太尼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诱导期间未出现明显变化,且各时期的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术后拔管、睁眼、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并发症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舒芬太尼快通道麻醉具有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术后恢复佳的优点。
- 朱状辉郭宏伟柯少凡刘风
- 关键词:舒芬太尼小儿心脏直视手术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