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扬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急性
  • 4篇羚蝎胶囊
  • 4篇脑出血
  • 4篇胶囊
  • 4篇出血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浆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中小量
  • 2篇中医

机构

  • 14篇上海市第二人...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淮北矿工总医...

作者

  • 14篇朱扬
  • 11篇朱兴进
  • 7篇金小燕
  • 4篇陆朴莺
  • 4篇徐敏华
  • 4篇张洪
  • 3篇朱冬胜
  • 3篇卫洪昌
  • 3篇蔡健
  • 3篇何泓
  • 2篇吕嵘
  • 2篇傅毅
  • 2篇杨扬
  • 2篇卢钟娇
  • 1篇何鸿
  • 1篇朱明风
  • 1篇楼丽娜
  • 1篇丁霞
  • 1篇倪培华
  • 1篇钟琦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检验医学
  • 1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氯芬酯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观察甲氯芬酯对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合并尿失禁病人 80例分为 2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 (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的基础上加用甲氯芬酯 0 .3g ,po ,tid ,共观察 1mo。结果 :治疗组中伴有和不伴失语及认知障碍的病人症状改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精神状态简易速评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均显著提高 (P <0 .0 1)。结论 :甲氯芬酯改善了病人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对急性脑梗死后尿失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且安全性好 ,不良反应少。
朱扬朱兴进朱冬胜金小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失禁甲氯芬酯日常生活能力
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相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脑梗死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性危险因素。方法将入组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0名对照者(非脑梗死对照组)的血液标本进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blood glucose)、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测定。所有入组被检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给予24 h动态血压的监测,并详细记录患者年龄和性别。同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脑梗死组的TG、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HDL-C浓度明显低于非脑梗死对照组;升高的胆固醇、白昼平均血压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增加,而夜间平均血压越降低也越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发生;与非脑梗死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的非杓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糖、高TG、低HDL-C和非杓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朱扬孙家兰金小燕何泓朱兴进蔡健
关键词:脑梗死非杓型血压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及加用依达拉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易智能神经状态检测评分(MMSE);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Barther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疗效中基本痊愈10例(25.0%)显著进步18例(45.0%)好转9例(22.5%)无变化3例(7.5%)总体有效37例(92.5%),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10.0%)显著进步14例(35.0%)好转12例(30.0%)无变化10例(25.0%)总体有效30例(75.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得分2.17±0.97、MMSE得分27.10±1.71,对照组NIHSS得分5.08±0.91,MMSE得分21.76±2.0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Barther日常生活功能指数得分、FMA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Barther日常生活功能指数得分87.32±7.57,FMA得分84.16±7.68,对照组Barther日常生活功能指数得分76.41±6.98,FMA得分74.28±7.05,两组结果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血清NSE含量20.15±3.56ug/L、hs-CRP含量11.41±2.35mg/L、对照组血清NSE含量34.61±6.64ug/L、hs-CRP含量16.38±3.47mg/L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值的广泛推广使用。
杨扬金小燕姜春燕白应霞朱扬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羚蝎胶囊对急性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方法 :羚蝎胶囊组 31例和西医对照组 32例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2组基础疗法相同 ,羚蝎胶囊组加用羚蝎胶囊 ,比较 2组治疗后血浆 ET、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 :羚蝎胶囊组治疗后第 1周、第 2周、第 3周血浆 ET均低于西医对照组 (P均 <0 .0 0 1) ,治疗后第 2周血浆 CGRP高于西医对照组 (P<0 .0 1)。结论 :羚蝎胶囊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血浆 ET。
朱冬胜徐敏华张洪陆朴莺朱兴进朱扬赵时峰金小燕
关键词:脑出血羚蝎胶囊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羚蝎胶囊对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损害干预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羚蝎胶囊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部分 :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 Fura 2荧光法测定脑细胞内 Ca2 +浓度 ,化学法测定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含量 ,HPL C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含量。临床部分 :纳入观察范围的患者共有 6 0例 ,随机分成羚蝎胶囊组、清开灵注射液组 (各 30例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风病中医积分、血肿吸收率 ,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 :动物实验发现 :羚蝎胶囊可以降低细胞内 Ca2 + 浓度 ,提高 SOD的活力 ,减少 MDA的生成 ,并能抑制海马组织中 EAA含量 ,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差异 (P均<0 .0 5 )。临床研究发现 :羚蝎胶囊组有效率 80 .0 % ,清开灵组 76 .7% ,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羚蝎胶囊组血肿吸收率为 96 .0 % ,高于清开灵组 89.0 % (P<0 .0 5 ) ;但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清开灵组优于羚蝎胶囊组 (P<0 .0 5 )。结论 :羚蝎胶囊可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 ,明显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减轻了 Ca2 +超载和自由基损害 ,抑制了 EAA的神经毒作用。
吕嵘徐敏华卫洪昌朱晓梅朱扬朱兴进张洪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内CA^2+羚蝎胶囊超氧化物岐化酶兴奋性氨基酸
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东菱迪芙)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东菱迪芙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3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的评定与检测,并在3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随访,进行比较。结果东菱迪芙组在3周时(P<0.05)及3月时(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月时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6.67%,治疗组更佳(P<0.01),3周时治疗组在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P>0.05)。结论东菱迪芙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确切治疗作用。
陆朴莺支惠萍高俊鹏王俊朱兴进朱扬
关键词:东菱克栓酶急性缺血性卒中纤维蛋白原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关系及干预治疗的作用
2017年
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照患者空腹时同型半胱氨酸(Hcy)分值高低,分为高Hcy组(60例)和正常Hcy组(30例)。高Hcy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组)和干预治疗组(干预组),各30例。评定三组患者的卒中量表(NIHSS)和巴塞尔指数日常生活评定(ADL)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经研究发现,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较常规组及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此外,3组N1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正常Hcy组及干预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巴塞尔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而干预组及正常Hcy组的巴塞尔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评定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密切关系。对高Hcy血症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CI的预后。
何泓朱兴进朱扬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日常生活能力叶酸
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脑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为探讨羚蝎胶囊治疗中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羚蝎胶囊组和清开灵注射液组各 30例 ,疗程 4周。结果 :羚蝎胶囊组的有效率为 80 0 % ,清开灵组为 76 7% ,两组比较P >0 0 5 ;羚蝎胶囊组血肿吸收率为 96 % ,清开灵组为 89% ,两组比较P <0 0 5 ;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清开灵组优于羚蝎胶囊组 (P <0 0 5 )。
吕嵘卫洪昌徐敏华朱扬朱兴进陆朴莺张洪
关键词:羚蝎胶囊脑出血神经功能中医药治疗
丙戊酸钠浓度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究和分析丙戊酸钠浓度对癫痫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108例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丙戊酸钠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不予以治疗。采用酶循环阈测定两组患者1、3、6和9个月的hcy浓度,对比两组患者的hcy浓度。结果观察组在接受治疗1、3、6和9个月后的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的hcy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癫痫的治疗过程中,丙戊酸钠会使患者体内的hcy浓度显著升高,在治疗癫痫时应严格观察患者体内hcy浓度,做到及早用药预防,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朱扬朱明风朱兴进金小燕何泓蔡健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机制和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 (SIADH)机制 ,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收治的 2 3例颅脑损伤并发SIADH资料。 2 3例均有临床表现、CT及实验室检查完整资料。结果 :2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和低钠、低氯血症、低渗血症及高尿钠症。其中 19例早期诊断 ,预后好。 4例误诊误治 ,预后差。结论 :SIADH是由于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临床特征为难以纠正的低钠、低渗血症。治疗关键是严控摄入水量 ,适量补盐 ,将血钠控制在安全水平 (12 5mmol/L)以上。
钟琦陈黎萍楼丽娜朱扬朱兴进
关键词:颅脑损伤低钠血症SIADH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