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妮

作品数:47 被引量:496H指数:14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手足
  • 10篇手足口
  • 10篇手足口病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6篇疫情
  • 6篇发病
  • 5篇发病率
  • 5篇病例
  • 4篇病毒
  • 3篇疫苗
  • 3篇水痘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病学研究
  • 3篇聚集性
  • 3篇发病预测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机构

  • 43篇陕西省疾病预...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渭南市疾病预...
  • 2篇陕西省医疗器...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陕西省医疗器...
  • 1篇榆林市疾病预...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43篇朱妮
  • 15篇张义
  • 12篇邱琳
  • 12篇曹磊
  • 10篇陈飒
  • 9篇刘峰
  • 8篇郁会莲
  • 5篇马琳
  • 5篇王维华
  • 5篇李红蕾
  • 4篇周体操
  • 4篇余鹏博
  • 4篇徐艺
  • 3篇马萍
  • 3篇王安礼
  • 3篇郑媛
  • 3篇张少白
  • 3篇刘东立
  • 3篇关路媛
  • 3篇郭晓荣

传媒

  • 8篇现代预防医学
  • 7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结核与肺部疾...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6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5—2022年陕西省10岁以下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分析2005—2022年陕西省10岁以下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趋势,为我省乙肝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5—2022年陕西省1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描述1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趋势,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1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风险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2005—2022年陕西省10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为6.49/10万,呈逐年递减趋势。陕西省1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同时受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的影响,该人群乙肝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波动下降趋势,乙肝的发病率在出生后至1岁下降明显,之后发病率出现小幅上升,3岁出现小的波峰,后随年龄上升发病率平稳下降。时期发病风险和队列发病风险均呈下降趋势。时期效应2005年最高(RR=2.42,95%CI:1.85~3.18),2022年最低(RR=0.15,95%CI:0.09~0.28)。2005—2013年时期效应呈波动下降趋势,2013年—2022年时期效应RR值持续降低且均小于1。队列效应1996年最高(RR=15.46,95%CI:9.68~24.68),之后队列效应RR值迅速降低,1996—2008年队列效应RR值均大于1,2009年队列效应RR值降为1,2010—2022年队列效应RR值持续降低且均小于1。结论我省婴儿期乙肝发病率最高,阻断母婴传播是我省乙肝防控的重点。
杨国婧李欣欣王舒朱妮
关键词:乙肝发病趋势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在流感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季节模型(ARIMA)进行流感发病率的拟合和预测,为流感疫情预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陕西省2008—2014年每月的流感网络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建立ARIMA模型,用2015年的数据来检验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陕西省2008年1月—2014年12月流感的平均年发病率为0.74/10万,将时间序列分解为总体趋势、季节趋势及随机误差,流感发病整体呈缓慢上升,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出现高峰,随机误差保持在一定水平;ARIMA(0,0,1)×(0,1,1)12模型能较好拟合既往时间段内流感的发病率,且对2015年1—12月流感月发病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18和0.26。结论 ARIMA(0,0,1)×(0,1,1)_(12)模型可以作为陕西省流感月发病率的短期预测模型。
李广智刘峰王维华朱妮邱琳
关键词:流感发病率
2005-2020年陕西省布鲁氏菌病重复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陕西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重复报告对发病水平的影响,提高布病监测数据质量。方法收集陕西省2005—2020年布病报告卡,利用R3.5.1软件的sqldf包调用SQL语句分析布病重复报告情况。结果2005—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布病14282例,重卡333张,跨年重卡(216张)多于年内重卡(117张)。总重卡率为2.33%,除2010年外,总重卡率呈上升趋势。重卡病例中94.94%重复报告了1次,疾控部门和医院报告重卡数较多,分别为173张(51.95%)和156张(46.85%)。榆林市报告重卡数最多(253张),府谷县、榆林市、神木市报告重卡率较高。2005—2020年陕西省布病年均发病率为2.36/10万,剔除重卡后发病率降幅为2.33%。结论2005—2020年陕西省布病总重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重复报告对陕西省尤其是府谷县、榆林市和神木市发病率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监测数据质量。
杨国婧朱妮李欣欣陈飒曹磊张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病例发病到确诊路径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发现到确诊路径分析,探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3月26日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及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接触史、密切接触者等重要信息,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陕西省72.65%(178/245)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发病时处于未被隔离管理的状态,其造成密接人群的感染率为1.37%;陕西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发病-确诊延迟时间较长(6.30 d),潜伏期中位时间为7.27 d,疫情前期病例发病-确诊延迟时间(7.29 d)长于疫情后期(6.19 d)。结论根据疫情情势逐步梳理前期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同时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评估,不断调整防控策略。
朱妮陈飒杨国婧宁少奇李欣欣年云鹏张义李超
关键词:防控策略
2010-2023年渭南市水痘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预测
2025年
目的分析2010—2023年渭南市水痘流行特征,预测其发病趋势,为制定水痘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23年渭南市水痘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2010—2023年水痘月发病数构建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ARIMA)最优模型,利用2024年1—9月水痘发病数检验模拟预测效果,再使用最优模型预测2024年10—12月水痘发病数。结果2010—2023年渭南市累计报告水痘16027例,年均发病率为23.62/10万;水痘发病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019年达到发病高峰,2020年发病下降明显。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5月至6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水痘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集中在华阴市、潼关县、华州区和临渭区。男性水痘年均发病率(25.29/10万)高于女性(21.92/10万);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人群,共报告12893例(80.44%);职业分布以学生(9285例,57.93%)、幼托儿童(3310例,20.65%)、散居儿童(1909例,11.91%)为主。SARIMA(1,0,1)(0,1,2)_(12)为短期预测渭南市水痘发病的最优模型,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3.67%,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应用该模型预测2024年10—12月水痘发病数,结果显示将有小幅度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SARIMA(1,0,1)(0,1,2)_(12)为最优模型,可用于预测渭南市水痘短期发病趋势,为渭南市水痘防控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李丹丹马宁庞琳景彩梅党真朱妮刘玮
关键词:水痘
2014-2023年渭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4—2023年渭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时空特征及聚集性分布,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4—2023年渭南市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利用Geoda 1.2.0和SaTScan 9.4软件进行病例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4—2023年,渭南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21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9.69/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3272.388,P<0.001)。全市各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男女性别比1.35∶1。年龄最大65岁,最小1天,中位年龄2岁。渭南市手足口病季节分布呈现明显的4月—7月和10月—11月2个发病高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4—2023年渭南市各乡镇(街道)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空间正相关,并呈现空间聚集性(均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每年均有高-高和低-低聚集区域,但区域范围呈现动态变化。时空扫描结果显示,渭南市手足口病聚集区主要位于以临渭区为中心的渭南西南部,时间为2014—2018年。结论渭南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时空聚集性,近年来高发聚集区位于临渭区和华州区,高发聚集区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强化。
马宁景彩梅李丹丹党真朱妮刘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
陕西省2015—201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情况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陕西省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的情况,为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的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15—2019年陕西省报告的所有疟疾病例信息,对其诊断方式、初诊机构、实验室检测机构、诊断及时性等情况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9年陕西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09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快速诊断试剂(RDT)使用率由2015年的48.56%(36/74)提高到2019年的82.83%(82/99)。病例的初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7.97%,278/409)和县级医疗机构(10.27%,42/409)。病例的初诊诊断正确率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77,P<0.001)。实验室检测主要为市级医疗机构(69.44%)。病例的报告机构主要为地市级医疗机构(66.99%)。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4 d,其中发病-初诊时间中位数为2 d,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27,P<0.001),其四分位数间距由2015年最长的4 d缩短为2019年的1 d。不同虫种的疟疾病例初诊-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0.028),以三日疟的初诊-确诊的中位数最长,为7 d。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就诊意识,持续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意识和水平,发挥医疗机构在消除疟疾后防止再传播监测工作中的哨点作用。
李欣欣张义杨国婧朱妮周体操马琳曹磊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
基于三种分类模型的肺结核患者诊断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莲湖区肺结核患者诊断延迟情况,并基于3种分类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调整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3—2024年西安市莲湖区登记的642例资料完整的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诊断延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和Bayes判别模型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3种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2023—2024年西安市莲湖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时间[M(Q_(1),Q_(3))]为16(5,35)d,就诊延迟率为51.40%(330/642);诊断延迟时间[M(Q_(1),Q_(3))]为2(0,9)d,诊断延迟率为17.76%(114/642)。3种模型筛选出的诊断延迟影响因素一致,2024年就诊(OR=1.882,95%CI:1.221~2.901)和患者现住址为本市其他县(区)(OR=3.798,95%CI:1.760~8.198)均是诊断延迟的危险因素;有结核病相关症状(OR=0.334,95%CI:0.215~0.518)和存在就诊延迟(OR=0.559,95%CI:0.365~0.858)均是诊断延迟的保护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和Bayes判别模型对肺结核患者影响因素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696和0.706,敏感度分别为75.44%、61.40%和80.70%,特异度分别为57.01%、68.00%和50.19%,约登指数分别为0.325、0.294和0.309。结论:2023—2024年西安市莲湖区肺结核患者就诊和诊断延迟情况较为普遍,基于3种分类模型筛选的诊断延迟影响因素一致,3种模型总体预测能力相当,但在特定指标上各有侧重。
张蕾洁李培王丹李惠平朱妮
关键词:结核统计学LOGISTIC模型决策树
陕西省2004—201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5年陕西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5年,陕西省共报告35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77.3%(276/357)发生在学校。276起学校事件中,以一般级别(66.7%)和未分级事件(31.2%)为主。事件类别84.8%是呼吸道传染病事件,病种以腮腺炎(31.9%)、流行性感冒(21.7%)和水痘(20.7%)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8.3%),主要是手足口病(3.3%)和其他感染性腹泻(2.9%)。2010年以后事件报告较为平稳。每年3—6月(50.4%)和9—12月(43.1%)是报告高峰。小学(54.0%)是学校事件的高发场所,其次是托幼机构(13.4%)。农村地区发生的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57.3%。事件信息来源中70.3%是医疗机构报告,4.0%是学校报告,而疫情人员主动发现仅占6.9%。事件2 h内及时报告率为70.1%,其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事件的2 h内及时报告率分别为68.1%和73.9%。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且以农村、小学多发,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应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学校传染病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周体操张志成张义邓勇柴自超曹磊陈飒朱妮李广智刘峰
关键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疾病
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9
2015年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3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陕西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9903例,重症3071例,死亡108例。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1.44%,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87%。发病高峰在4~7月,西安、渭南、咸阳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全省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6603例,其中普通病例4872例,重症1673例,死亡5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4.81%,18.87%和36.31%。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χ2=622.46,P〈0.001)。结论 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病原学构成以EV7l、CoxA16为主,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郑媛周步宇关路媛魏菁马萍余鹏博徐艺李红蕾朱妮李鹂王敬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感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