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冠亚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4
- 供职机构: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腔镜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剑突下小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行VATS双侧肺大疱切除术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组,A组采用VATS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B组采用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术后24 h、72 h、1周疼痛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VATS下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VATS仰卧位剑突下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24 h、72 h疼痛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术后带管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剑突下小切口双侧肺大疱切除术,较传统侧卧位双侧肺大疱切除术优势更为明显。
- 朱叶青陶立伟顾江魁曹冠亚
- 关键词:双侧肺大疱电视胸腔镜手术
- NUSS手术前后漏斗胸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索NUSS手术对改善漏斗胸患者肺功能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于我科行NUSS手术并行肺功能检查的28漏斗胸患者,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行肺功能检测。检查项目包括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结果 (所有数据均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患者RV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MEF50术后3月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年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LC、FEV1术后3月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VC术后3月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斗胸患者NUSS术后早期肺功能虽有下降,术后1年可恢复到术前水平甚至有所提高。
- 单文陶立伟顾江魁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 关键词:NUSS手术胸腔镜肺功能漏斗胸
- AECOPD患者外周血EOS、D-D和NLR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D-二聚体(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AECOPD患者(观察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照组)各65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查,测定EOS、D-D水平,并计算NLR。检测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的影响因素。采用R4.2.3建立AECOPD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OS、D-D、NLR水平升高,FEV1、FEV1/FVC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OS、D-D、NLR升高以及FEV1/FVC、FEV1降低是患者发生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ECOPD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0.784~0.90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χ^(2)=4.320,P>0.05)。EOS、DD、NLR均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EOS、D-D、NLR水平升高是影响AE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 刘燕许靖马蕾曹冠亚赵凤德
- 关键词:肺通气嗜酸粒细胞增多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肺部感染病原体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BALF均行mNGS和传统病原学检测,以临床综合判断(采用肺泡灌洗液、痰液、血液等结合评估)为金标准,评估mNGS和传统病原学检测在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差异,并比较肺部感染合并肺部基础疾病、重症与非重症及感染类型中的病原体检出率,分析对临床调整抗感染方案的影响。结果mNGS检测肺部感染病原体阳性率为88.78%高于传统病原学(P<0.001),mNGS检测耗时为(16.57±2.64)h短于传统病原学(P<0.05);有、无基础疾病患者采用mNGS检测阳性率为93.02%、85.45%,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重症、非重症患者采用mNGS检测阳性率为91.43%、87.30%,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87例mNGS检测阳性患者共检出122株病原菌,未检测出EB病毒;54例传统病原学检测阳性患者共检出75株病原菌,未检测出奈瑟菌、根霉菌属、细小病毒和鹦鹉热衣原体;mNGS对细菌检出率为58.20%高于传统病原学(P=0.034)。mNGS检测对单一型感染、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85.51%、93.10%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P<0.05)。在肺部感染中,mNGS指导了53.06%的患者调整抗感染方案,有基础肺病组的患者中有60.47%调整抗感染方案,无基础肺病中有47.27%调整抗感染方案(P=0.194);重症者中有68.57%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非重症者中有44.44%调整抗感染方案(P=0.022)。结论肺泡灌洗液mNGS可发现部分少见病原体,提高肺部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并可指导临床调整抗感染策略。
- 马蕾赵凤德曹冠亚解明然刘燕许靖
- 关键词:肺部感染病原体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19例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经验.方法:采用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19例,其中对称型14例,不对称型5例.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另1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及二次缝合后痊愈.随访2个月至2 a,19例矫形板均未取出;患儿生长发育正常,胸廓外形满意,无特殊不适;胸部X线片显示钢板无移位、旋转.近期疗效优15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满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型漏斗胸.
- 顾江魁陶立伟葛阳曹冠亚张忠义孙涛陈春雨
-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NUSS手术
- 胸腔镜手术诊治孤立性肺结节51例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诊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治疗的51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通过术中病理检查均快速获得病理诊断,诊断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良性病变23例,其中21例行全胸腔镜肿块楔形切除,2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随访2~48个月,均无复发。恶性病变28例,均为非小细胞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23例全胸腔镜操作;5例辅加小切口手术,其中有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术后2例失访,余26例随访3~45个月。24例无瘤生存;1例手术24月后发现肿瘤复发,目前存活;1例术后2-3年间死亡,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肺部小结节创伤小,易接受,不但能明确病理诊断、同时对其进行正规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 曹冠亚顾江魁陶立伟葛阳
-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电视胸腔镜
- 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以及两种治疗方式的比较
- 目的:探讨T1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以及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T1期(病灶直径小于等于3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4...
- 曹冠亚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胸腔镜手术开放手术
- 文献传递
- 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20例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接受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方法:对我院接受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的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术后反常呼吸消失,胸廓塌陷矫正,疼痛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应用镍钛合金肋骨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曹冠亚顾江魁陶立伟葛阳
-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环抱器内固定
-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 胡一淼葛阳顾江魁孙涛陈春雨曹冠亚张忠义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SF、PCT、SAA、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5年
-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D-二聚体水平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AP患者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39)、中危组(n=35)和高危组(n=28),对3组患者SF、PCT、SAA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F、PCT、SAA、D-二聚体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F、PCT、SAA以及D-二聚体在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效能。结果3组患者SF、PCT、SAA以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123、7.197、7.013、58.219,P均<0.05);高危组SF、PCT、SAA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危组SF、D-二聚体水平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PCT、SAA、D-二聚体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成正相关(r=0.918、0.280、0.292、0.495,P均<0.05)。以低危、中危CAP患者为对照,SF、PCT、SAA以及D-二聚体对高危CAP进行诊断时,以SF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9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43%、97.30%;以PCT的AUC最低,为0.58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5.71%、95.95%。结论SF、PCT、SAA、D-二聚体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且SF在高危CAP中的诊断最佳,临床可将其作为高危CAP的辅助诊断指标。
- 马蕾刘燕曹冠亚解明然许靖
-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D-二聚体